中国的电子商务公司风头正劲生意火爆的时候,地球的另一面的美国却波澜不惊。 无论是搜索引擎,门户,即时通讯诸多的盈利模式都是“美国先有,中国再有”。唯有“电子商务”却走出了这个惯例,独树一帜。
为什么是中国?为什么是电子商务?
挖掘这两个问题的本质,就会发现电子商务是上帝给中国人的礼物。电子商务将不仅仅是商务,而是我们整个民族转型的机遇。
一.渠道扁平化
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成熟社会的商品的流通表现出“渠道扁平化”的特征。一样产品的流通,即:工厂——沃尔玛——消费者。渠道扁平化能大大的降低商品的价格,这也就是为什么没有“美国凡客”的原因:同样品质的衬衫,零售店里面比网上更便宜。
但是中国情况不一样。房地产价格的飙升,同时带动了零售店铺成本的飙升,零售业者在巨大的成本压力面前,只能转嫁成本到消费者头上,实际上我们买的每一包薯片,每一罐可乐,原本可以更便宜,无形中都在为畸形的房地经济买单。那些蜗居的80后房奴们,在还贷压力下,也进一步压缩了内需,进一步打压了消费。
“房产价格飙升”是通胀的根源;房奴们“节衣缩食”是通缩的根源。为什么“两种极端的经济现象”同时出现?经济学家说不出个所以然,笔者却看透了其中的玄机。
中国的经济需要转型,中国的内需低迷不振,在这个危机重重的年头,我们发现电子商务却巧妙的绕过重重大山,实现了“中国特色的渠道扁平化”:供货商——快递公司——消费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