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位在职的资深H5设计师的动效使用情况为参考,整理出以下揭秘资源。
恐怕很多接触过H5制作的童鞋都会纳闷
N种动效摆在自己面前
用起来时却十分别扭
画面被自己搞得鸡飞狗跳似的
那么,H5动效的选取有迹可循吗?
有!
我根据目前广大H5设计师的动效使用情况
总结了一份H5动效使用手册,希望你能从中受益并拟出自己的套路。
动效对H5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 功能性。引导用户点击和翻页,吸引用户做长时间的视觉停留。
- 趣味性。加强用户体验的舒适度,提高愉悦感。
它的制作手法有很多,比如《H5动效的常见制作手法》曾经归纳如下:
根据上表,不同动画需要运用多种制作手法,可能需要掌握一定的编程技术。但就目前国内的H5制作平台而言,多数预设有一定的动效,我们可以直接选取使用。如果想做出类比GIF、Video等交互动效,或者类比PPT式的平面动效,可以试用iH5.cn预设的动效组件,效果还甚至优于Flash。
动效是元素的位移、大小、角度和透明度等随时间的变化。
一、基础动效
1.翻页动效
使用方法:在舞台设置好滑动页面方式后,点击页面,选择向前/后翻页的效果。
淡入淡出、平移、平移渐变、覆盖视差、放大缩小、翻转、自上翻入、掉落、旋转出现(离开)、翻书、方块旋转、弧线、交替翻页、碰撞翻页。
2.元素动效
在每个素材下添加动效,通过调整动效的属性设置各种各样的出场动效。
对基础动效进行有机组合,可以搭配出N种可观的动效展示形式。特此,我翻出了今年毕业季时一名大四女童鞋做的H5:
这种效果类似“刷墙”动效,实质上只是用白色的底图遮盖图片,然后加上iH5预设的“向上/向下飞去”动效。一般为了画面的和谐,一个H5页面中最多使用3种动效,不同素材搭配不同动效。
- 整体背景素材:一般用最简单的动效展示素材,不然会给用户迟钝的感觉。
如:进入离开、淡入淡出、展开、左右摇摆等;
- 背景里部分素材:增加背景的趣味性,可以是一朵旋转的小花,或者是漂浮的云朵。
如:旋转、闪烁、弹跳、心跳、钟摆等;
- 重点强调素材:运用夸张的动效来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
如:缩放、掉落、晃动、弹弹球、翻转、滚动、出现消失等;
二、时间轴动效
▲效果图摘取自UI中国_Vision
时间轴动效的原理和原生的动效组件类似,都是通过改变元素的位置、大小、透明度等促成动效效果。
因为时间轴存在单位时间,因此可把玩法大致分为两种:单位时间内控制单一属性、控制多个属性。演示工具iH5.cn,不完全举例如下——
1.单位时间内控制单一属性:
素材位移一定距离的轨迹,时间间隔越短,运动速度越快。把时间节点控制得尽量短,元素进出的动效效果会越明显。
不同素材间存在上下层关系,如果属性(X/Y坐标、宽高)一致,上层素材会默认遮盖下层素材。所以我们只要通过时间轴控制上层素材的坐标、大小、角度,直至覆盖下层素材,即可完成素材间的遮罩效果。
现在设计师还习惯耍一个小心机,先把一个遮罩用的素材中间挖空,做成PNG,然后再覆盖于被遮罩的图片上层。当我们在时间轴的0秒处控制该遮罩素材的宽高变大时,此时画面就不存在遮罩效果(因为遮罩图片为中间镂空的PNG,宽高被放大后,自然中间镂空的部分就变大直至退出画面范围),然后在时间轴1秒处把遮盖的素材收缩回来,形成遮罩。
可实现的遮罩效果还有很多,比如:
- 渐进闭合遮罩
- 渐变式遮罩
- 弹窗显示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现。有趣的是,它还支持素材的X/Y轴旋转,借此机制搭配时间轴可以做出伪3D的循环以及折叠效果。
以X轴旋转举例,只需在时间轴下设置两个时间节点,控制素材绕X轴做0°至90°旋转,就能做出素材“翻倒”、“双向折叠”的伪3D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左右折叠的两张图需相切,保证X坐标一致,这样才不会让观者察觉到猫腻!(毕竟这背后只是两张图的翻转)
2.单位时间内控制多个属性:
这种类型对时间轴的掌握要求很高,因为在某一时间节点上,可能你需要同时控制大小、坐标、透明度、旋转角度等多个属性。而且这不局限在单一素材上,可能是几个素材的结合。
比如橡皮糖式滑动效果,需要同时在时间节点上设置素材的高度&Y坐标变化。
操作上不难,诀窍在于需要在滑动时间轴属性栏下设置【自动跳转控制点】功能。
当用户进行滑动动作时,时间轴会自动播放到下一时间节点,常用于制作响应式的动效。
实际制作中对时间轴的应用可能会更加错综复杂,推荐观摩在iH5.cn上发布的《你知道另一个世界,还有一个你吗?》,这是设计师小牙制作的时间轴动画H5,里面涉及的动效全都用时间轴制作。
里面每一个页面动效都是匠心级的,涵括的时间轴动效拆分如下:
- 控制旋转角度——Loading页和主页的翻转
- 控制透明度&坐标——小人捡垃圾动效
- 控制剪切——过渡页后的文字渐进
(1)控制旋转角度
在时间轴上设置的两个关键帧,分别对应旋转角度为0°和360°,即能实现围绕中心点的中心旋转效果(从0°转至360°),但这跟上述提到的围绕X/Y轴旋转有所不同,需要区分。
(2)控制透明度&坐标
这个部分涉及到人物的部分肢体动作,各动作分解如下:
- 走路动作
把人物素材拆分出来会发现,其实是一个受时间轴控制的脚部循环运动。
- 走路停下效果
需要在时间轴下设置事件,当时间轴播放达到拟定的数值时,时间轴暂停。
- 伸手捡垃圾&丢垃圾
控制手部素材的坐标和宽度,就能做出人物伸手动作。同理,丢垃圾的动作为控制垃圾的坐标和透明度。
(3)控制剪切
剪切是什么?
素材1开启剪切功能,素材2超出素材1的部分就会被隐藏。因此我们只要控制开启剪切功能的素材1坐标,素材2就会呈现渐进效果。
利用这个原理,还可以做出iPhone7发布会的快闪效果:
三、对象的线性迁移
元素位移变化除了时间轴,还能用缓动和运动这两个组件来实现,如果不需要太精准的运动变化,使用这两种动效会比时间轴流畅得多。
在iH5里,运动可以做匀速运动或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不变),但缓动可以控制两点间的运动,改变物体的加速度,进行加减速变换。
对比一下匀速直线运动的曲线与缓动加速运动的曲线,可以看出缓动的加速度是在变化的。
具备物体加速度的线性运动,如果单纯用时间轴做,恐怕你需要时一名物理学霸才行。不过也不是没辙,iH5.cn的运动和缓动组件就是处理线性运动的,直接在运动素材下添加运动或缓动组件,通过调整属性设置不同的效果。
1.运动动效——简单的物理运动
下雨下雪、流星掉落、子弹射出、扔飞镖,或者是小游戏里面的接金币等等
2. 缓动动效
缓动组件的门道就多了,涉及各种复杂的缓动函数,不同曲线的区别主要是运动上加速度的变化(忘了中学数学的童鞋,快去百度补补课!):
(1)easeIn缓进(先慢后快)——在场景切换上用得比较少,主要用在元素的运动上,比如重物的掉落(可使用二次进,控制加速度不变)、磁铁的吸引(可使用三、四、五次进,加速度会逐渐变大)上。
(2)easeOut缓出(先快后缓)——在场景切换上用得比较多,比如界面的展开、收起、出现、移动等,触发它的对象与它作用的对象往往是同一个。设计时,减速和加速动效往往是成对出现的,比如元素飞入时减速,飞出时加速。
(3)easeInOut缓进缓出(头尾缓、中间快)——通常在轮转切换的动画中使用,触发它的对象与作用的对象往往不是同一元素。比如iOS天气App的城市切换,点击天气导航,就会触发相关天气的场景。
(4)反弹进/反弹出——用于表现物体或者环境的物理质地,制造弹力效果,比如iOS的锁屏界面展开时稍微反弹,能让虚拟的锁屏变得真实、活泼。
在设计H5时,除了翻页效果,还能够加入上述所讲的各种各样的动效,不仅提高用户体验,也大大增加了趣味性。
然而,如果为了追求动效的酷炫,一味叠加太多动效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太多的动效会导致耗时太长,进入太慢,减缓了用户体验流程。
适度的、和谐的动效才能让你的H5大放异彩!
以上,即为全方位的H5动效使用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