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商企业正在利用自身平台优势,推动“互联网+精准扶贫”在贫困地区落地。

13日由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指导、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与京东集团联合主办的“互联网+精准扶贫”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李守山表示,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已联合京东提出了用工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三种模式的“互联网+精准扶贫”,给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带来良好示范。

会上京东集团与华润集团、韩都衣舍、TCL、美的集团、中节能集团等十家企业联手发布了社会企业扶贫联盟倡议书,号召更多社会企业投身国家扶贫战略。同时,京东还与18个国家级贫困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说,电商扶贫为今后扶贫工作开辟了更广泛的创新空间。互联网对扶贫开发的溢出效应和带动效应不断增大。国内互联网企业积极投身于精准扶贫事业,有助于使互联网新兴技术和新型商业模式更多地造福于贫困主体。

全国政协委员李东东表示,随着中国“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精准扶贫成为贫困地区发展后发赶超的重要手段。

李东东在举行“互联网+精准扶贫高峰论坛暨社会企业扶贫联盟倡议书发布会”上说,推进互联网+精准扶贫不仅需要扶贫对象的自发参与,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贫困地区资源配置中的功能,推动各类资源向困难群众集结,实现脱贫致富。

她说,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将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体系,能增加贫困农户的技能,提高其致富能力和家庭收入,让农民能够购买到品种多样、价格低廉的产品,有利于让年轻人立足农村创业,减轻就业压力,还能带动当地公路、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发展,培育、升级贫困地区的居住产业,提高扶贫绩效。

阿里云-推广AD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李守山在论坛上说,京东集团联合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提出了三种模式,即通过互联网+精准扶贫,加速推进用工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的示范推广,实现农民种地不花钱项目的落实推广,同时打造好农民办事不出村,农民卖货不出门一系列惠农富农的项目。

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巡视员兼副局长秦海说,互联网+精准扶贫恰好抓住了现在扶贫的“精准”所在。中央网信办始终倡导整个互联网业界以网民和平民携手的方式,为打赢扶贫攻坚来助力,营造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氛围。

他说,今年以来,在创新扶贫工作方式上,互联网+扶贫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无论是特色产业扶贫、劳务输出扶贫、异地搬迁交通扶贫、生态保护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以及金融扶贫,都需要互联网给予精准的定位和精准的定向。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表示,电商企业参与扶贫,是商业属性和公益属性的结合,电商扶贫应形成电商生态,立足自身的商业模式和优势,将业务拓展到更多贫困地区。据了解,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底的12238万人减少到2014年底的7071万人,去年底国内还有5575万贫困人口、832个县、12.8万个贫困村。根据“十三五”发展规划,要在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一些贫困地区积极创新机制,探索电商扶贫模式,促进农产品上线。比如,2015年确定甘肃陇南市作为电商扶贫的试点市,九个县市都是国定贫困县,经过一年的扶持以后,全年销售额26.5亿元,开展培训6万多人,就业将近4万人,直接带动了建档立卡的64万贫困户人均增收了430块钱,全县的收入更高。”

农村电商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中的热门风口之一,这也注定瞄准农村经济的电商玩家不会只有京东一家。从前几年开始,京东和阿里比拼渠道下沉、鏖战农村电商的势头到现在有增无减。两个月前,阿里巴巴刚与团中央启动“千县万村百万英才”项目,京东紧接着就跟上“互联网+”精准扶贫,无法不暴露二者都想做农民生意的“野心”。

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实现了高速的成长,饮水思源,电商企业承担与之相匹配的社会责任当然是好事,但在农村领域“厮杀”也并没有那么容易,未来建立一个机制完善的农村电商市场,仍需克服重重困难,至于谁最后更能俘获人心,取得成效,确实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