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989年3月,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CERN办公室里编写了第一份万维网项目开发计划。今天,万维网迎来25岁生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万维网是怎么“炼”成的。
具体如下:
1989年3月,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简称CERN)办公室里,编写了第一份万维网项目开发计划。
计划书名为《信息管理:计划》。计划书的开头是这样写的:“这项提案关系到如何管理CERN的加速器和实验信息,其中讨论了因日益复杂化系统而出现的信息丢失问题,并提出了以分布式超文本系统为基础的解决方案”。
3月13日,蒂姆·伯纳斯-李提交了这份提案,概述和定义了万维网的核心概念。计划书中描述的“超文本项目”即为“万维网”,而“超文本文档”中的“网络”,可被理解为“浏览器” .
这几个技术词汇听上去很是拗口难懂,但时至今日,它们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万维网是如何“炼”成的:
这张照片摄于1994年,在CERN,照片中是蒂姆·伯纳斯-李和他用来发明了万维网的Next电脑:
在计划书中,伯纳斯-李还为分布式超文本系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绘制了原理图:
世界上第一个网站(Info.cern.ch)和其服务器,1990年12月20日在CERN上线:
这张截图截去了Next电脑运行伯纳斯-李原始万维网浏览器的界面。该浏览器也是一个网页编辑器,但只能运行在NeXTStep操作系统下:
伯纳斯-李贴在第一个网站服务器上的便签条,提醒员工不要不要将其关闭。Nexy电脑至今仍陈列在CERN的展览馆中:
CERN系统工程师罗伯特-卡里奥(Robert Cailliau),摄于1995年。卡里奥是伯纳斯-李万维网项目的第一个合作伙伴:
1991年,伯纳斯-李与妮可拉·派罗(Nicola Pellow)-原始行模式浏览器的编写者,以及Next电脑的合影。当初最简单的浏览器只能显示24行80个字符,被运用于各种各样的计算及和终端设备上:
1993年4月30日,CERN公布了一份文件,将万维网正式推入公众的视线:
在发布文件的第2页,CERN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不收取任何费用:
2013年,蒂姆·伯纳斯-李出席了在一个IEEE会见了在SXSW互动在2013年:
2013年,CERN恢复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站的服务器和网页面貌。这一活动由蒂姆-伯纳斯-李牵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