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发(作者:)
Proficy Machine Edition软件的使用说明
3.1 浏览(Navigator)工具窗口.
3.2 属性检查工具窗口 Inspector(属性窗口)列出已选择的对象或组件的属性和当前位置.
3.3 在线帮助窗口 Companion(在线帮助)为你的工作提供有用的提示和信息。
3.4 反馈信息工具窗口 Feedback Zone Window (反馈信息窗口)是一个用于显示Machine Edition产品生成的几种类型输出信息的停放窗口。
3.5 数据监视工具窗口 Data Watch Tool (据监视工具)是一个调试工具,让你监视变量的数值。当在线操作一个对象时他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据监视工具至少有两个标签:
1、 Static Tab(静态标签)包含你自己添加到据监视工具中的全部变量。
2、 Auto Tab(自动标签)包含当前在变量表中选择的或与当前选择的梯形逻辑图中的指令相 关变量,最多可以有50行。
3、 Watch List Tab(监视表标签)包含当前选择的监视表中的全部变量。监视表让你创建和 保存要监视的变量清单。你可以定义一个或多个监视表,但是,数据监视工具在一个时刻只能监视一个监视表。
4、 数据监视工具中变量的基准地址(也简称为地址)显示在
Address栏中,一个地址最多具有8个字符(例如%AQ99999)。
5、 数据监视工具中变量的数值显示在Value栏中。如果要在数据监视工具中添加变量之前改变数值的显示格式,可以使用数据监视属性对话框或右键点击变量。
6、 数据监视属性对话框
7、 若要配置数据监视工具的外部特性,右键点击它并选择Data
Watch Properties.
3.6 工具箱窗口 Toolchest(工具箱)是功能强大的设计蓝图仓库,你可以把它添加到项目中去。 例如梯形逻辑指令、CFBS(用户功能块)、SFC(程序功能图) 指令、和查看脚本关键字。
4.1了解PACsystem RX3i系统的硬件模块
表4-1 模块类型说明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模块类型(英)
3rd Party
Power Supplies
模块类型(中)
第三方模块
电源模块
举例
3rd Party
IC695PSD040
IC695CPU310
IC694ACC300
IC694MDL660
IC694MDL754
IC693MDR390
IC694ALG600
IC694ALG704
IC694ALG442
IC695ETM001
IC695CMM002
IC694BEM331
IC694DSM324
IC695HSC304
Central Processing 中央处理单元模块
Unit
Discrete Input
Discrete Output
Discrete Mixed
Analog Input
Analog Output
Analog Mixed
Communications
Bus Controller
Motion
离散量输入模块
离散量输出模块
离散量混合模块
模拟量输入模块
模拟量输出模块
模拟量混合模块
通信模块
总线控制器模块
运动控制模块
4.2.运行PME
4.3项目的硬件配置
新建立的项目的硬件配置一般已包含一部分内容,如一个底板、一个交流电源及一个CPU等,对于PACSystems RX3i系统来说,其底板与模块的连接关系一般如图所示,由于各模块安装的槽位有一定要求,因此在进行硬件配置时需按实际情况对应配置。如图4.7所示
对于图示的硬件顺序,很显然其硬件配置与实际连接不一致,对每一个插槽中的模块(鼠标右键单击某一插槽)均可进行添加(Add
Module)、替换(Replace Module)和删除(Delete Module),也可进行剪切、拷贝和粘贴。若模块正确而位置不对,也可用鼠标左键按住不放进行拖放,直至配置完成。 PACSystems RX3i具体添加的模块名称与所占槽位见表4-2所示。
7.配置完成后,会发现出现了一些错误信息,如图4.8所示。
注意:
1)以太网模块需要设置统一规划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2)开关量、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需设置物理地址范围,且低值
范围不能有冲突。
3)CPU设置的存储空间地址范围要满足所有模块各存储空间分配。
4)应用系统中暂时不用的模块,在硬件组态时可以不添加,如果添加必须配置正确。
PAC存储区域
① %I 数字量输入存储区域
② %Q 数字量输出存储区域
③ %AI 模拟量输入存储区域
④ %AQ 模拟量输出存储区域
⑤ %R 数字寄存器存储区域
⑥ %M 内部存储区域
⑦ %S 系统状态存储区域
⑧ %T 临时变量存储区域
练习:如果在硬件组态时存在冲突,一般是各模块的定义的地址范围出现重叠,导致冲突,只要把地址重新规划一下,就可以解决此问题,你自己试一试。
5.2 建立变量表
在PME导航器(Navigator)窗口的下方,用鼠标单击“Var.. ”选项,导航器的 内容切换到“Variable List(变量列表)”,用鼠标左键单击“Variable List…”,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New
Variable(新变量)”→“Bool(布尔型变量)”,
每个变量添加完毕后,单击此变量,会在“变量列表”窗口下方出现“Inspector”窗口,用来设置变量的Name(名称)、Description
(描述)、Ref Address(参 考地址)等参数,如图5.5所示。
PAC支持的数据类型如下:
1)、 位(bit):0或1
2)、半字节(Half Byte):4位二进制数
3)、 字节(Byte):8位二进制数
4)、 字(Word):16位二进制数
5)、 双字(Double Word):32位二进制数
6)、 INT:16位带符号数
7)、 UINT:16位不带符号数
8)、 DINT:32位双精度数
9)、 REAL:浮点数,32位实数
10)、 MIXED:混合型
以上数据类型大家要牢记!
5.3 创建程序块
梯形图作为最简单有效的编程语言,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项目Target1中的Logic项中可进行程序的编制,在一个项目中只允许建立一个主程序Main,也可以添加其它程序块,如:C块、梯形图子程序等,如图5.6所示。
5.4 绘制梯形图
对于梯形图的绘制,即可以用工具栏中的常用工具,或者打开
(Toolchest)窗口选 择所需触点(或功能块),放置在梯形图的适当位置,如图5.7所示。
在图5.7中,绘制后的梯形图中的元件没有没有地址和变量名称,只需要把变量列表中的变量拖拽到对应元件即可,如图5.8
所示。
5.5 程序的检验
梯形图程序绘制完成后,还需要对程序的语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选择菜单Target→Validate Target1命令或直接单击工具栏图标,就开始对梯形图程序进行检验,检验结果 显示在“Feedback
Zone(反馈区)”窗口,如图5.9所示。
在图5.9中,error(错误)的数目必须为0,如不为0,按【F4】查找并修改错误,直到没有错误为止;warning(警告)的结果不为0,不影响程序的执行。
5.6 联机调试
本机与PAC的连接可通过串行方式(COM口)和以太网(网口)进行连接,在这里只介绍采用以太网连接。
连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设定PC机的IP地址 需要设置计算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其他设置项目视需要而定,如图5.10所示。
2)设定临时 IP地址。
第一次使用编程软件与 PAC系统通讯时,必须设定PAC以太网模块的 IP地址。在硬件组态时配置的IP地址并没有下载到PAC中,所以要先给PAC设定一个IP地址,PAC才能与PC之间建立通信连接。设置时注意,CPU不能处于运行模式,且PAC、触摸屏和PC机必须在同一网段。
在设定临时 IP地址对话框内输入:指定以太网模块的 MAC 地址(一般直接标在以太网模块上)、在IP地址设定框内输入想要设定IP地址(注意,此IP地址须与以太网模块配置的IP地址一致),最后单击Set IP 按钮,成功与否请注意提示信息。
3)设置工程中Target的属性。
其中物理接口使用以太网连接,并设置连接以太网模块的IP地址。
5.7 下载并运行程序。
对于PACsystems RX3i,每次只能下载和运行一个Target(项目)中的程序,选择需下载的项目并设置其为当前活动项目,即鼠标右键点击该Target(项目),设置“Set as Active Target”。
点击按钮使本机处于在线方式,当 (灰色)变为(绿色),表示本机处于在线方 式。 点击按钮进行连接,
连接后,(程序下载)(程序)(下载并运行)等按钮均 为可用状态。
点击或 下载程序,将硬件结构、逻辑块、初始状态等均下载至PAC,并选择输出使能。
(1) 如果程序有误,在编译反馈信息窗口中可查询错误信息,按【F4】查找并修改错误,直到没有错误为止。
(2) 即便程序没有错误,由于本次下载程序与PAC的原有状态不一致也会产生系统错误,即出现状态,双击打开系统错误窗口并清除错误。
(3) 运行程序,并在逻辑开发器窗口中在线观测各触点和功能块的。
5.8 保存、备份、恢复与删除工程
1)File菜单下 Save Project,或使用工具栏下的保存工程。
2)File菜单下Close project,关闭当前工程。PME中的文件保存没有形成单一的文件。
3)工程的备份
在导航窗口下启动Manager标签,选择需要路径(如桌面)对First(工程)进行备份(Back up)。备份操作后,可以看到一个单一的压缩文件。
4)工程的恢复 工程的恢复。使用“Restore”命令就可以把备份的工程恢复。
5)工程的删除选择“Destroy
Project”命令就可以完成删除工程的操作。
本文发布于:2024-01-31 03:35: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643321250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