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4日发(作者:)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第 1 页
共 7 页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供大家参考!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篇1
今天,爸爸带我去看了中国贸易中心的航天展,我高兴极了。
到了航天展的门口,我们买好票,向馆内走去,这里的门票真贵啊,就我和爸爸要208元。
我们先去看了各式各样的航天火箭和飞行器的模型。有前苏联的“卫星号”、“东方号”、我国的“长征号”、美国的“土星5号”等。讲解员介绍说,火箭是一种运载工具,是专门用来向太空发射东西用的。它装上弹头就是“导弹”;装上人造卫星或飞船就是“运载火箭”;装上空间探测器就可以进行科学实验。我想,乖乖,这家伙可真是个“神”,要是都装上了“核弹头”,这人类不就在一瞬间被它毁灭了吗?这可是个“真神”呀!
火箭的发射是靠高压气体的“反冲”作用推动的。而高压气体的产生,是靠带有燃料和助燃氧化剂的发动机点火燃烧生成的。它的发射能力,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级数”,“级数”多的,就像一个一个的接力棒,这样发射得就比较远。
第 2 页
共 7 页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长征一、二、三、四号的发射过程,看到了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神六”飞行员费俊龙和聂海胜那为国争光的骄人英姿;我还看到了航天员穿的航天服,除头盔和胶皮手套外,整个航天服是用一种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制成,重10千克,航天员只需3分钟就可穿戴整齐。讲解员说:“航天服主要是航天员在出舱活动时穿的。在轨道飞行期间,航天员可以穿飞行制服或便装,但在航天器发射和再入大气层期间,必须穿一种特制的防护救生服。”通过观看录像,我还看到了航天员在飞船上吃东西的场面,那些食物好像都在空中漂浮着,航天员吃的时候一抓一抓,看起来真有意思。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篇2
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独特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将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并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
2022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在这两次授课中,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时隔7个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又给我们带来了“天宫课堂”第三课。
“天宫课堂”第三课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第 3 页
共 7 页
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篇3
今天我们在线上第二次观看了天宫课堂,来自星空的知识,也让我有了更多不同的感受。这五个实验中,令我最深有感触的便是第四个实验太空抛物,在地球上的生活中,我们抛出的物体会因受地球引力,也就是重力的作用,沿一种抛物线的方向下坠,而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物体从手中抛出后,会沿原有方向匀速直线运动,这也恰好与我们最近学习的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相吻合,宇宙也因此,仍然保持它那一抹神奇色彩。
这次直播,还向我们展示了即将要与天和核心舱对接的“问天”和“梦天号”。中国人永远不会停住他们向宇宙迈出的脚步,保持着那份独有的浪漫,我也一定会在以后学习生活的道路上,有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和信心。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篇4
探索星辰大海,中国征程壮美。回顾航天路程,从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两弹一星”让世界瞩目,“载人航天”挥就惊鸿之笔,到“嫦娥”奔月,“北斗”指路,“玉兔”登月,“祝融”探火……美丽中国的航天传奇,需要我们发扬其精神,昂首阔步,再续辉煌的未来!
第 4 页
共 7 页
国无精神难富强,意志可助谱新章。中国航天事业起步艰难,但中国航天人坚守载人航天精神,最终换来了遨游九天的累累硕果。雄健的精神意志支撑着伟大的中华民族越过激流险滩,闯关夺隘。国有精神,方能富强!
生逢其时负重任,矢志奋斗奏华章。吾辈应如航天人,立鸿鹄之志,执着奋斗,永不言弃。浩瀚星空是一张不设交卷时间的“考卷”,需要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去“作答”。面向未来,航天事业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以“泰山压顶不弯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精神去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科技创新来助力,载梦火箭梦升空。吾辈应如航天人,笃学敏行,自强不息。空间领域是基本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运用的集中领域,体现航天人知识能力与技术,彰显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我们应当发扬航天人终身学习的精神,不断沉淀阅历,提升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应当把“自强不息”刻在心上,把“无私奉献”披在肩上,把“终身学习”装进行囊,一路高歌奋进!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吾辈应如航天人,守赤子之心,甘于奉献,报效国家。“时代楷模”邓清明时刻准备着响应国家的号召,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备份的只是任务,要以主份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航天人当中,有多少默默无闻将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奋斗者啊!让我们心怀奉献精神,将涓滴之力凝聚成磅礴力量,让世人见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
鲁迅先生曾言:“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第 5 页
共 7 页
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无论在日常生活、工作岗位还是网络空间,我们都应如航天人一样,以一往无前之态势,破万千磨难,赢辉煌盛世,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迈向太空的漫漫征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坚信,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必将迎来国之盛世,必将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奋斗吧,青春少年!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篇5
这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千年梦圆在今朝》,从此遨游太空的梦想就在我心里悄悄的萌芽了。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跟宇航员一起来一个“天”与“地”的交流了。
太空真是太奇妙了!三位宇航员带我们做了许多有趣的实验。有一滴水变冰球的实验,有水滴搭桥梁的实验,还有水油分离的实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水油分离的小实验。
首先空间站的宇航员和地面上的同学们把装满水和油的瓶子摇晃,使水和油充分融合在一起。地球上因为有重力原因,水和油很快就可以分离开,但空间站没有重力,一直是融合在一起的。接着,航天员用一根绳子拴住瓶子,以画圆圈的形式进行摇晃。再接着见证奇迹的时刻到来了,水和油在离心作用下实现了分离。看着神奇的一幕又一幕,我觉得科学是永无止境的。
虽然有很多的专业术语我还听不明白,但是我也受益匪浅,探索太空任重道远,这也激发了我对未来世界的求知欲。
第 6 页
共 7 页
第 7 页
共 7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2-04 07:03: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7001437525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