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5日发(作者:)
第一、二章
1、 Linux与UNIX的区别与关系?
联系:linux与unix的源代码相兼容
区别:是否遵循GPL版权协议
2、 GNU是什么?它对Linux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GNU是“GNU is not unix的递归缩写”是一个黑客(hacker)组织,倡导GPL版权协议。
GNU为linux开发了大量的软件,各种使用 Linux 作为内核的 GNU 操作系统正被广泛地使用著;虽然这些系统通常被称作为“Linux”,但是它们应该更精确地被称为 GNU/Linux 系统 。
3、 GPL/LGPL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通用公共软件许可证和程序库通用公共许可证
GPL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只要在一个软件中使用GPL协议的产品,则该软件产品必须也采用GPL 协议,既必须也是开源。
LGPL是一个为主要为类库设计使用的开源协议,允许商业软件使用LGPL类库而不需要开源商业软件的代码,但是LGPL也规定,用户必须能够获得程序中使用的程序库源代码,并允许修改。
4、 /dev/hda5、/dev/sdb6各表示什么意思?
硬件设备中,第一块IDE硬盘的第一个逻辑分区和第二块SCSI硬盘的第二个逻辑分区。
5、 如何创建启动软盘?
Linux系统中:
#dd if= of=/dev/fd0 bs=1440k
6、 Swap分区大小如何确定?
实际物理内存的2-3倍
7、 什么是文件系统?Linux默认文件系统是什么?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明确磁盘或分区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数据结构;即在磁盘上组织文件的方法。也指用于存储文件的磁盘或分区,或文件系统种类。
linux中默认ext3文件系统。
8、 你如何理解单根系统及优点?
单根结构便于管理和扩展磁盘空间。
9、 我们通过修改什么文件设定程序的运行方式?
配置文件
10、 简单描述系统启动过程。
第八章详解
11、 我的电脑中新添加了一块硬盘,如何在当前RH系统中使用?
给硬盘分区
硬盘挂载
可固化挂接
# fdisk /dev/hdb
格式化成ext3格式 #mke2fs -j /dev/sdb1
#mount /dev/sdb1 /mnt/sdb1
#vi /etc/fstab
/dev/sdb1 /mnt/sdb1 ext3 defaults 1 1
12、 shell的作用是什么?
Linux系统的shell作为操作系统的外壳,为用户提供使用操作系统的接口,负责将用户输入命令解释给内核执行,并将执行结果解释给用户。它是命令语言、命令解释程序及程序设计语言的统称。
1
第三章
VI操作:
1、 三种模式及其之间切换;
命令模式------文本输入模式 i a o s
命令模式------末行模式 :或/或?
文本输入模式/末行模式---------命令模式 ESC
2、 命令模式:
移动光标;删除;复制/粘贴;撤消/重复;文本选中;退出命令;
3、 末行模式:
退出命令;定位到某行;字符串搜索;文本替换;
恢复文件及临时文件的处理;shell命令的使用;选项设置(如:set number)
vi命令集:
进入vi的命令
vi filename :打开或新建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行首
移动光标类命令
H :光标移至屏幕顶行
M :光标移至屏幕中间行
L :光标移至屏幕最后行
0或home键:(注意是数字零)光标移至当前行首
$或end:光标移至当前行尾
插入文本类命令
i :在光标前
I :在当前行首
a:光标后
A:在当前行尾
o:在当前行之下新开一行
O:在当前行之上新开一行
删除命令
ndd:删除当前行及其后n-1行
dd:删除当前行
搜索及替换命令
/字符串:从光标开始处向文件尾搜索pattern 字符串:从光标开始处向文件首搜索pattern
:s/p1/p2/g:将当前行中所有p1均用p2替代
:n1,n2s/p1/p2/g:将第n1至n2行中所有p1均用p2替代
:g/str1/s//str2/g:将文件中所有p1均用p2替换
:1,$s/str1/str2/g:将文件中所有str1均用str2替换
选项设置:set option
number:显示行号
2
末行方式命令
:w保存当前文件
:q退出vi
:q!保存文件并退出vi
:!command:执行shell命令command
*********************************************************************************
第四章
一、 用户简单操作:
#useradd u1(u2重复)
#passwd u1
2、 查看/etc/passwd及/etc/shadow文件内容,以确定两个用户以建立
#less /etc/passwd及#less /etc/shadow (cat和more命令也可以)
3、 查看/home 目录下是否有u1和u2目录
#ls /home
4、 以u1用户身份登录
#su - u1
二、 文件及目录操作:
#pwd
2、 在u1目录下创建两个目录,分别为dir1和dir2
#mkdir dir1 dir2 /home/u1
3、 进入dir1目录用vi创建两个文件,文件名分别为test1、test2
#cd /home/u1/dir1
#touch test1 test2
4、 分别用cat、less、more命令查看test1和test2文件内容
#cat test1(test2同理)
5、 进入dir2目录用touch创建两个空文件test3、test4
#cd ../dir2
#touch test3 test4
6、 将dir1目录下的test1文件复制到/tmp目录下
#cp /home/u1/dir1/test1 /tmp
7、 查看/tmp目录下是否有test1文件
#ls /tmp
8、 将dir1目录下的test2移动到dir2目录下
#mv /home/u1/dir1/test2 /home/u1/dir2
9、 查看dir1目录下的文件
#ls /home/u1/dir1
10、 查看dir2目录下的文件
#ls /home/u1/dir2
11、 删除dir1目录及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rm -rf /home/u1/dir1
1、 以u1用户身份登录后,显示当前目录位置
1、 添加用户u1和u2,并分别设置口令
3
12、 分别查找/根分区下是否有test1与test2文件
#find / -name test1(同理test2)
13、 删除dir2目录及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rm -rf /home/u1/dir2
三、 设置文件或目录权限:
# su - root
2、 用ls –l命令显示/tmp/test1文件权限(抄录显示行并详细指定其表示含义)
-rw-r--r-- 1 u1 u1 74 May 30 17:20 test1
普通文件test1的属主具有读写权限,同组员和其他人具有读权限,文件数(硬连接数)为1,属主和属组都是u1,文件大小为74字节,5月30日17:20分建立,名字为test1。
3、 将/tmp/test1文件的属主改为u2,权限为读、写、可执行;属组改为u2,权限改为只读;其他用户无任何权限。
#chown u2 /tmp/test1
#chgrp u2 /tmp/test1
#chmod u+x,o-r /tmp/test1或者#chmod 740 /tmp/test1
4、 以用户u2身份登录,查看/tmp/test1文件内容(用cat命令),内容是否可见?
#su - u2
$cat /tmp/test1 内容可见
5、 以用户u1身份登录,查看/tmp/test1文件内容(用cat命令),内容是否可见?
#su - u1
$cat /tmp/test1 内容不可见
四、用户与组高级操作:
1、 添加一个新用户u3到u2组。
#useradd -g u2 u3
2、 以用户u3的身份登录,查看/tmp/test1文件内容(用cat命令),内容是否可见?
#su - u3
$cat /tmp/test1 内容可见
3、 将已有用户u1添加到u2组(gpasswd –a u1 u2)。
#gpasswd -a u1 u2
4、 以用户u1身份再次登录,查看/tmp/test1文件内容(用cat命令),内容是否可见?
#su - u1
$cat /tmp/test1 内容可见
5、 删除用户u1
#userdel -r u1
6、 手工删除用户u3(用vi 分别打开/etc/passwd、/etc/shadow、/etc/group文件,将用户或组的对应行删除;用rm命令删除u3用户个人主目录/home/u3;)
#vi /etc/passwd dd删除u3行 保存退出
#vi /etc/shadow dd删除u3行 使用“:wq!” 退出
#vi /etc/group dd删除u3行 保存退出
#rm -rf /home/u3
五、硬链接与符号链接:
1、 添加用户u4、u5并设置口令
1、 以root用户身份登录
4
#useradd u4
#passwd u4
同理获得u5
2、 以用户u4身份登录,在/home/u4目录下用vi创建文件t1
#su - u4
$cd /home/u4
$vi t1
3、 以root身份将用户u5加到组u4(使用gpasswd命令)
#gpasswd -a u5 u4
4、 用ll查看文件/home/u4/t1文件属性(属组权限是什么?)
#ll /home/u4/t1
-rw-rw-r-- 1 u4 u4 23 May 31 13:20 /home/u4/t1
属组u4,组权限是读写
5、 用ll查看目录/home/u4目录权限(该目录对于属组u4是否有权限)
#ll /home
drwx------ 1 u4 u4 23 May 31 13:20 u4
(该目录对于属组u4和其它用户均无任何权限)
6、 以用户u5身份登录,查看/home/u4/t1文件内容,内容是否可见?
#su - u5
$cat /home/u4/t1 无权限
7、 以root身份为/home/u4/t1添加一个硬链接为/home/u5/t1
#ln /home/u4/t1 /home/u5/t1
8、 用ll命令分别查看/home/u4/t1和/home/u5/t1文件属性(硬连接数、属主、属组等),两者是否相同?
#ll /home/u4/t1
#ll /home/u5/t1 除所在目录外都相同
9、 再以用户u5身份登录,用cat查看/home/u5/t1文件内容,内容是否可见?
#su - u5
$cat /home/u5/t1 内容可见
10、 本实验说明硬链接的作用是什么?
硬连接的作用是可以使用户绕过无通过权的目录访问有访问权限的文件。
六、 挂接光驱(插入光盘或设置虚拟机光驱指定到一个iso文件)
1、 进入/mnt/cdrom目录(目录已存在,否则需创建),查看是否有文件
#cd /mnt/cdrom
#ls 无内容
2、 退出/mnt/cdrom目录
#cd ../..
3、 将光驱/dev/cdrom挂接到目录/mnt/cdrom上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4、 再次进入/mnt/cdrom目录,查看是否有文件
#ls /mnt/cdrom 有内容
5、 卸载光驱(解除挂接)
#umount /mnt/cdrom
5
6、 进入/mnt/cdrom目录,查看是否有文件
#cd /mnt/cdrom
#ls 无内容
用户相关操作命令:
useradd username "添加用户"
useradd -G 组名 username "创建新用户并直接加到组"
gpassswd -a username 组名 "将已有用户添加到组"
userdel username "删除用户"
userdel -r username "连用户的目录也删除"
passwd username "添加密码"
id username "查看用户信息"
usermod -l new_username old_username "用户改名"
usermod -G 组名 username "更改组
groupadd 组名 "创建组"
groupmod -n new_group old_group "组改名" groupdel 组名 "删除组"
常用命令:
功能
ls 显示文件或目录属性性信息 ls –a
ls –l
cat 显示文件内容,只看到内容最后部分,按shift+PgUp可查看上面内容 cat 文件名
more 分页查看文件内容(按空格显示下一页)
less 分页可控制查看文件内容(可自由上下翻页,按q键退出显示)
tail 只显示文件尾部
mkdir 创建新目录
rmdir 删除空目录
touch 创建空文件
rm 删除文件或目录
whereis 在PATH环境变量指定路径查找文件
which在PATH环境变量指定路径查找命令文件
find 在指定路径查找文件
pwd 列出用户当前所处目录路径
cd 改变用户的当前目录
more 文件名
less 文件名
tail 文件名
mkdir 目录名
rmdir 目录名
touch file1 file2 …
rm –rf 文件名或目录名
whereis file
which ls
find / -name 文件名
pwd
cd ~ (到用户宿主目录)
cd .. (返回上一级目录)
cd 目录名
du 列出目录占用磁盘空间大小
df 显示磁盘用量
cp 复制文件或目录
mv 移动/重命名文件或目录
mount装载文件系统
umount卸载文件系统
6
格式/示例
du 目录名
df
cp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位置
mv file1 file2(改名)
mv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位置
mount 设备 挂接目录
umount 挂接目录
第五章shell的应用
一、Linux下用的默认shell是什么?它的执行程序是什么?shell命令存放的位置在哪?
bash,执行程序是 bash;shell命令都存放在/bin目录中。
二、从bash改变为csh,要想回到原来的shell,命令是什么?
exit
三、根据你的理解,什么时候会用到变量?变量的作用是什么?
设置环境参数,保存shell信息和编写脚本程序时。
方便输入和引用;在交互操作中被用户读取;在脚本程序中保存和获得信息。
四、请描述本地变量与环境变量的区别。
本地变量只作用于当前的shell环境,在子shell中无效。
环境变量可以在当前或任意子shell中设置。
五、将/tmp目录加到shell搜索路径变量PATH中该如何操作?(请写出实验步骤)
重启系统后,上述操作仍生效,该修改什么文件?
#PATH=$PATH:/tmp
#export PATH
重启后仍有效可修改,可修改/etc/profile或/etc/profile.d/目录下文件。
六、说明下列命令行表示的意义
ll /home/u1/ | grep ^d | wc –l
统计/home/u1中目录的个数。
七、 你如何理解shell脚本的好处?
可以方便灵活的批处理执行任务。
八、 Shell脚本的运行方式很多,请举例说出四种(以脚本文件test为例)。
有可执行权限的脚本用“./”方式(如./aa)
bash脚本使用bash命令(如bash aa)
类似bash脚本用“.”命令(如. aa)
使用exec命令执行(如exec aa)。
九、补充实验,说明实验过程及结果。(以下实验所在目录均在/tmp目录下操作)
1、 脚本文件test1内容如下:
#!/bin/bash
cd /tmp
mkdir u1 u2
touch u1/t1 u2/t2
cd /tmp
执行 chmod a+x test1
2、 脚本文件test2内容如下:
#!/bin/bash
i=1
touch p_list
./test1
ls /tmp
ls /tmp/u1
rm –rf /tmp/*
7
while [ $i -le 10 ]
do
done
执行 chmod a+x test2
3、
./test2
查看cat /etc/passwd或以user01身份登录测试
脚本文件test3内容如下:
#!/bin/bash
i=1
while [ $i -le 10 ]
do
userdel -r user0$i
let i=$i+1
done
执行 . test3
4、 脚本文件test4内容如下:
#!/bin/bash
i=1
while [ $i -le 10 ]
do
done
再执行 . test4
查看cat /etc/passwd或以user01身份登录测试
再执行 . test3
查看cat /etc/passwd
useradd user0$i
echo “user0$i:user0$i” | chpasswd
let i=$i+1
useradd user0$i
echo “user0$i:user0$i” > p_list
chpasswd < p_list
let i=$i+1
****************************************************************************************
第六章作业
一、 Linux中的应用程序的安装目录中一般有四种不同类型文件及相关目录,它们分别是什么?每个目录中存放的都是什么文件?
bin目录存放可执行文件
conf目录存放配置文件
lib目录存放库文件
8
man目录存放帮助文件
二、 RPM软件包是只能在RedHat Linux系统上使用的吗?RPM包与源代码包的安装有何本质区别?
RPM包现在使用在多种linux发行版本中,可以说是公认的行业标准
两者都需要经历源代码的编译链接过程,RPM包由包管理工具根据制作者的指令作了前期的编译工作,而直接使用源代码编译安装则是把编译工作交给最终用户完成。
三、 RPM工具的使用一般有下面几种用法,说明其含义:
安装时:
rpm –ivh 包名 :安装rpm包并显示附加信息及安转进度
rpm –ivh --test 包名 :只测试安装,检查依赖关系及冲突情况
删除时:
rpm –e 包名 :卸载rpm包
rpm –e --nodeps 包名 :卸载并且不检查依赖关系
rpm –e --test 包名 :只测试删除
查询时:
rpm –qa | grep 包名或不完整包名 :查询所有已装rpm包中与grep内容匹配的包
rpm –ql 包名 :查询rpm包中的文件列表
rpm –qi 包名 :查询rpm包信息
升级时:
rpm –U 包名 :升级rpm包
四、 如何安装并启动ftp服务,实现文件传输?(包名为vsftpd)
1、查看vsftpd软件包是否已安装
rpm –qa vsftpd
2、请将其卸载后安装
rpm –e vsftpd (若该包已装,请执行此操作)
rpm –ivh vsftpdXXXXXX (该软件包在第三张安装光盘上)
3、启动该服务程序
service vsftpd start
4、查看其端口是否打开
netstat –ant
5、配置网卡ip地址(如192.168.0.10),并重启系统
netconfig
reboot
6、添加用户,并设置口令(如u1)
7、从客户机访问:
设置ip与服务器在同网段(如192.168.0.11)
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地址栏中输入ftp://用户名 @服务器ip(如ftp://**********.0.10)
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
其它操作如同本地
五、 tar命令可用于文件的打包与解包,在解包时用到两个参数 –zxf与 –jxf ,请问其区别?
“zxf”用于解压gzip方式压缩的包,后缀名一般为.gz ;
“jxf”用于解压bzip2方式压缩的包,后缀名一般为.bz2。
六、 源代码包的安装一般有四个步骤;请列出各个步骤所使用的命令。
1解包,并进入解包后的目录; #tar -zxf .
2配置(测试用户实际系统环境,为编译工作做好准备); #./configure --prefix=安装目录
3编译(将文本文件生成计算机识别的二进制文件); #make
9
4安装(复制文件到指定的安装目录); #make install
七、 什么是函数库?它的作用是什么?你的Linux系统中库文件都放在什么位置?
函数库就是二进制文件,它包含了一些编译好的代码和数据,提供给其他程序使用。
程序函数库可以使整个程序更加模块化,更容易重新编译,更方便升级。
一般存放在/lib和/usr/lib目录中。
八、 请用自自己的话描述静态函数库、共享函数库、动态加载函数库的区别。
静态函数库在程序编译时,就把函数的执行代码加入到应用程序中,与程序是“与生俱来”的亲属关系。
共享函数库在可执行程序启动时被加载,“花”开了“蜜蜂”就来了。
动态函数库在程序运行到该函数时才从库中加载,节省了大量系统资源。
九、 教材189页5、6两个步骤用符号链接该如何实现?
#ln -s /usr/local/lib/* /usr/lib/
十、 将APACHE(提供WEB服务)源代码包复制到/usr/local/src目录下,完成安装;请写出其操作步骤。
#cp /mnt/cdrom/httpd* /usr/local/src
#cd /usr/local/src
#tar –zxf httpd……..
#cd /usr/local/src/httpd-2.4.8
#./configure –prefic=/usr/local/apache
#make
#make install
若启动此服务,可执行/usr/local/apache/bin/apachectl start
查看端口是否打开:netstat –ant
十一、 应用补丁:
使用diff命令生成补丁文件
语法:diff 原始文件 新文件 >补丁文件
使用patch命令应用补丁文件
语法:patch 原始文件 补丁文件
生成补丁:
进入/tmp目录 #cd /tmp
用vi 创建文件并将文件复制一份为 #vi
#cp
在文件中添加新的内容,保存退出 #vi 并添加新内容
将与的内容差异部分生成补丁文件 #diff -u >
查看文件内容 #cat
应用补丁文件:
1、 将补丁文件应用到中(即打补丁) #patch
2、 分别查看与文件内容是否相同? 内容相同或者用diff检查
************************************************************************************
第七章作业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
一、 为什么要升级内核?
10
现有内核中会不断暴露出漏洞,需要打补丁后重新编译,以便更安全的运行
新的内核版本通常会提供用户所需要的新功能
新的内核版本支持新的硬件工作
正确的为主机配置个性化的内核会使系统更快速、稳定
二、 内核版本是越新越好吗?请客观描述其理由。
不是,根据实际需要及硬件情况来决定,对于不需要增新功能、硬件资源有限或者不了解内核编译等情况,就不需要更新内核。
三、 升级内核前查看系统中的设备及内核模块信息,对于升级内核有什么意义?
了解cpu的类型及pci设备和内核模块信息都将为更好的配置内核提供依据。
四、 请列举几个linux软件包下载的站点及你了解的linux/unix相关学习的站点。
如:各软件的官方网站:(如等)
各种外围小软件: (如)
五、 你如何理解内核模块的概念及作用?
内核模块简称模块,是一段可执行程序,它可以被动态加载到内核中,并成为内核的一部分。
动态加载内核模块减少了内核对系统内存的占用,降低了Linux中驱动程序的编写难度。
六、 内核的升级/定制一般需要下面几个过程,请写出每个过程的执行命令或配置内容。
获取源码并安装(同普通应用软件操作)
清除源代码树:
#make mrproper
配置(可列举一种方式)
#make config或者menuconfig或者xconfig或者oldconfig
生成依赖关系:
#make dep
编译:
#make bzImage
#make modules
安装:
#make modules_install
#make install
更新配置文件/etc/ (自动完成)
七、 定制内核有几种方式?不同的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生成哪个文件?该文件的存放位置在哪?
四种,分别是文本交互问答、文本窗口、图形窗口和根据原有配置生成新配置文件
最终都生成“.config”文件,存在内核源码目录中如/usr/local/src/linux-2.4
八、 教材中linux内核源代码的获得方式有哪两种?RPM源代码包执行rpm –ivh
发行版本中获得,如RH9的第二张光盘或者从网络下载。
执行命令的结果是将“kernel-source”包安装好了,数据存在/usr/src/目录中
未完成,这里只是将软件包安装到系统中,完成升级还要经过定制、编译和安装等步骤。
kernel-source…..命令后,执行结果是什么?产生的数据在什么位置?是否已自动完成了内核的升级?
************************************************************************************
第八章作业尽量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
一、 用简单流程图示系统启动过程。
11
POST
加电自检
读取MBR
加载引导程序
引导操作系统
linux加载内核
运行init进程
进入启动级别
启动相应服务
登陆并得到shell
二、 某计算机linux系统启动时默认进入图形界面,更改什么文件将其置为文本界面?
#vi /etc/inittab
将id:5:initdefault: 行中5改为3
三、 下图是执行chkconfig - -list命令的输出结果的摘录,请说明其含义。
vsftpd 0:off
若将上图5:on改为5:off 该如何操作?
#chkconfig --level 5 vsftpd off
四、 请问xinetd服务的作用是什么?(提示:/etc/xined.d目录内程序为非独立服务的配置文件)
非独立程序的启动依赖于xinetd服务的启动,比如telnet
五、 系统启动的第一个进程是谁?它的配置文件是什么?屏蔽ctrl+alt+del三键重启如何操作?
init进程;其配置文件是/etc/inittab;
#vi /etc/inittab
将ca::ctrlaltdel:/sbin/shutdown -t3 -r now行加“#”
六、 系统初始化脚本是谁?它的作用是什么?该文件在什么位置?请查看其内容。
系统初始化脚本是/etc/rc.d/t,作用是根据配置启动相应程序和服务。
#cat /etc/rc.d/t
七、 程序与进程是一回事吗?请给予说明。
程序是保存在磁盘可执行映像中的机器代码指令和数据的集合。
进程是执行中的程序,是动态的。
八、 查看进程可以用ps、top、pstree ,请简述它们各自的特点。
ps -aux标准工具,可以查看系统内部和所有用户进程
top 动态的跟踪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并显示运行状态及列表等
pstree以树状结构列出当前进程
九、 执行ps auxf命令查看进程,请说明每列显示信息。(书P237)
USER指明哪个用户启动的命令
PID 进程号
TTY 进程运行在哪个终端
TIME 进程使用cpu时间
CMD 进程的命令名称
%CPU %MEM VSZ和RSS分别指不同的系统资源
STAT 进程的状态
十、 at与cron在应用中的区别在哪?cron服务所需软件包是什么?(两个)
at命令是一次性的,cron命令是周期性的
需要vixie-cron及crontabs软件包
十一、 日志管理:
1、日志服务的执行程序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执行程序是syslogd,作用是统一管理一部分程序的日志文件
2、日志服务的配置文件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配置文件是/etc/ 作用是配置syslogd服务记录那些系统消息
1:off 2:off 3:on 4:off 5:on 6:off
vsftpd服务在进入3和5 的运行级别,程序自动运行,其它运行级别中不自动运行。
12
3、系统日志被记录在什么地方?主要日志被记录在哪个文件中?
系统日志在/var/log中,主要日志记录在messages文件中
十二、 实验并说明下面命令的含义
1、 程序的前台、后台与后台挂起:
cat /dev/zero > /dev/null & :在后台运行0生成器并用null过滤掉
jobs :获取上一命令的作业号
fg 1 :把后台命令调回前台
按CTRL+Z键 :调入后台并挂起暂停
bg 1 :运行后台暂停命令
echo $!(记下进程号) :回显后台运行最后一进程号
kill 进程号 :结束该进程
以用户root身份执行:cat /dev/zero > /dev/null & (执行cat命令并保持其运行)
以用户u1 身份执行: cat /dev/zero > /dev/null & (执行cat命令并保持其运行)
top :显示进程的资源占用情况,动态变化
以用户root身份执行:
renice –5 进程号(以root执行的cat) :调整进程优先级
top :优先级高的进程始终占有较多资源
killall cat (或用两次kill 进程号) :结束所有该命令的进程
rm –rf /tmp/* :删除所有/tmp目录下文件
mkdir /xianxi :在根下建立xianxi目录
cd /tmp :进入/tmp目录
mkdir tt :在/tmp中建立tt目录
ls /etc/ > tt/test1 :将所有/etc/下文件名重定向到tt下的test1文件中
ls /var/log > tt/test2 :将所有/var/log/下文件名重定向到tt下的test2文件中
ls :显示/tmp文件
ls tt :显示tt下文件
tar cf tt :将tt目录打包为包
tar czf tt :将tt用gz方式压缩为包
tar cjf 2 tt :将tt用bz2压缩为2包
cp /tmp/.* /xianxi :复制3个包到xianxi目录
cd /xianxi :进入xianxi目录
tar –xf :解包
ls
rm –rf *
tar –zxf :gz解包
ls
rm -rf *
tar –jxf 2 :bz2解包
rm -rf *
ls
ls tt
3、 文件归档与备份:(进入/tmp目录)
2、 进程管理:
13
****************************************************************************************
第八章(补充实验,可不用写在作业本上)
十三、计划任务
1、 at命令(非周期性任务)
at 10:20
init 6
2、 cron (周期性任务)
a、软件包:vixie-cron crontabs
b、执行程序:crond
c、设置crond服务在运行级别3和5中自动运行:
chkconfig –list crond(显示)
chkconfig –level 35 crond on(若已设置可不执行此步骤)
date (查看系统时间,假定为10:30)
*
*
*
*
* init 6
init 0(周一至周五22点30分系统自动关机)
xxx (每两分钟执行某命令)
(每周1,3,5执行某命令)
d、设置2分钟后系统自动重启
crontab –e (输入编辑命令)
32 10 *
30 22 *
*/2 *
* *
*
*
e、其它设置:周一至周五22点30分系统自动关机
1-5
*
1,3,5 xxx
f、册除用户现有任务:
crontab –r
crontab –l (显示任务)
主配置文件:/etc/crontab 一般不做修改
用户定义的任务被保存在/var/spool/cron/ 目录中,如root用户的计划任务在/var/spool/cron/root
g、相关文件:
文件中。
十四、补充实验:如何使用新添加的硬盘(分区、格式化、挂接)
1、 第一步:添加硬盘(在实际电脑中安装或在虚拟机中设置)
关闭虚拟机,选择“虚拟机--设置—添加—硬盘—创建一个新的虚拟磁盘—IDE或SCSI均可—输入容量大小—完成”,确定硬盘安装位置(如/dev/sdb),启动虚拟机
2、 分区;(可将添加的硬盘分成一个区)
dmesg | grep hd (查看系统检测到的硬盘设备)
fdisk /dev/sdb
reboot
fdisk
(假定添加的硬盘为/dev/sdb)
(重启,使分区生效)
(查看硬盘分区情况)
(输入:m---n---p---数字1---回车---回车---wq)
3、 格式化分区:
–l
mke2fs –j /dev/sdb1 (注意此处为分区的表示,格式化为ext3)或者 3 /dev/sdb1
4、 挂接:mount /dev/sdb1 /home
5、 固化挂接:vi /etc/fstab
添加一行:/dev/sdb1 /home ext3 defaults 1 1
14
(分区) (挂接目录) (分区格式) (开机自动挂接) (硬盘一般设1 1)
十五、磁盘配额(限额)
1、 实验过程说明:在电脑中添加一块硬盘(也可使用原有硬盘再分区);对其进行分区、格式化;挂接到/home目录;添加用户;设置磁盘限额(假定每个用户最多使用10M空间、建100个文件)
2、 上一实验已将分区挂接好,不需重复。
3、 添加用户:
useradd user1
passwd user1
4、 修改/etc/fstab
在上述添加一行中修改:(阴影部分为添加内容,注意逗号)
/dev/sdb1 /home ext3 defaults,usrquota,grpquota 1 1
5、 重新挂接分区:(可重启)
mount –o remount /home(可快速重新挂接,不需重启)
6、 创建配额文件:
quotacheck -cmug /home
ls /home
quotaon –a
edquota –u
Filesystem
分区
/dev/sdb1
blocks soft hard inodes soft
hard
100
已用容量 软限制(设) 硬限制(设) 已有文件个数 软限制(设) 硬限制(设)
(查看,在/home目录下自动产生两个文件:和)
user1 (对组:edquota –g 组名)
7、 启动限额配置:
8、 针对每个用户或组设置限额:(同vi操作)
xxxx 10240 10240 xxxx 100
9、 以用户user1身份登录
cat /dev/zero > test (快速产生test文件,并且自动终止)
ll (显示文件大小为10M,说明限额已起作用)
10、 也可再添加新用户测试,只需执行8、9两个步骤。
11、 若对其他用户应用相同的限额,可执行下列命令:(先添加用户并设置口令)
edquota –p 模板用户 –u 用户列表
(如:edquota –p user1 –u user2 user3 user4 user5 …)
15
本文发布于:2024-02-05 05:34: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7082469559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