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常见问答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5日发(作者:)

数据库原理常见问答

常见问答

1.试述数据库系统有哪些特点(特别是相对于文件系统)?

2.简述关系的性质?

3.数据库设计过程包括哪几个主要阶段?哪些阶段独立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哪些阶段依赖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4.试述数据字典的含义和作用?

5.简述你对数据模型的理解。

6.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什么?

7.SQL语言具有什么功能?

8.简述数据库概念设计的主要步骤。

9.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分为哪几个阶段?

10.简述域、笛卡尔积、元组之间的关系?

11.什么是E-R图,E-R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12.数据库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3.简述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结构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14.什么是OO模型,OO模型的核心概念有哪些?

15.简述两段锁协议的内容和含义?

16.概念模型有什么特点?

17.简述在SQL语言中,相关子查询的含义及处理过程?

18.C/S环境下应用程序可分解为哪几个部分?

19.简述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思想。

20.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哪些特点?

- 1 -

21.简述SQL语言的主要特点?

22.在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中,什么是第三范式(3NF)、BC范式(BCNF)?

23.简述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的保护是通过哪几方面实现的。

24.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都包含什么?

25.等值连接、自然连接之间有什么区别?

26.试述由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

27.在OO技术与DB技术相结合过程中,采取了哪两条不同的途径?

28.数据库设计包括哪几个阶段?数据库设计的各个阶段中,哪两个环节应重点对待,为什么?

29.SQL视图的作用?

30.简要介绍DB、DBMS、DBS间的关系?

31. 联系的概念是什么?联系有几种类型?举例简述二元联系的几种具体情况。

32. 试写出2NF的定义。当一个关系模式不是3NF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33.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采用什么的方法机制是什么?

34. 关系模型必须遵循哪三类完整性规则?分别说明这些规则的含义和实现方法。

35. 简述关系模式规范化的基本思想和目的。

- 2 -

答:

1. ①数据共享,特别是实现数据字段的共享。②较高的数据独立性。③面向整体的数据结构话模型。④可控冗余度。⑤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2.①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全同。②元组是非排序的。③属性是非排序的。④属性必须有不同的名称,而不同属性可以来自一个域。⑤同一属性名处的诸属性值(同列)是同类型数据,且必须来自同一个域。

3.4个主要阶段: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独立于数据库管理系统,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依赖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4. 数据字典也常称为数据目录或系统目录,它是以数据库有关信息为对象建立起来的数据库;数据字典总是包含着数据库的各级模式所做的定义及各种描述,起着系统状态的目录表的作用,它帮助用户、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系统本身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系统。

5.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一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完整性约束条件。

数据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有利工具,也是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它具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且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

6.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应用三大部分。

7.SQL功能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和数据控制。

8.(1)进行数据抽象,设计局部概念模式;(2)将局部概念模式综合成全局概念模式;(3评审)。

9.P142,7个阶段

10.给定一组域×D,D,„,D,这些域中可以有相同的。D,D,„,D的笛卡儿积为:D12n12nn1Dׄ×D={(d,d212,„dn)|dD,i=1,2,„,n}其中每一个元素(d,dii12,„dn)叫做一个n元组或简称元组。

笛卡儿积可表示为一个二维表。表中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表中的每列对应一个域。

11.E—R图是一种信息建模工具,它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与联系的一种方法。基本元素有

实体型:用矩形表示。

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属性)连接起来。

联系:用菱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的实体连接起来,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

12.数据库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⑴建立数据库的结构。⑵数据的载入。⑶应用编写调试。⑷数据库试运行。

13.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服务器平台,客户机平台,网络连接支持。

14.一个OO模型是用面向对象观点来描述现实世界实体(对象)的逻辑组织、对象间限制、联系等的模型。它的核心概念有:

对象与对象标识 现实世界的任一实体都被统一地模型化为一个对象,每个对象有一个惟一的标识,称为对象标识。

封装 每一个对象是其状态与行为的封装。

类 共享同样属性和方法集的所有对象构成了一个对象类(简称类),一个对象是某一类的一个实例。

类层次 面向对象数据库模式的一组类形成一个有限的层次结构。

消息 对象与外部的通信一般通过显示的消息传递。

15.两段锁协是指所有事务必须分两个阶段对数据项加锁。

⑴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之前,首先要申请并获得对该数据项的封锁。

⑵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务不再申请和获得任何封锁。

所为两段锁的含义,即事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获得封锁,在这个阶段,事务可以申请获- 3 -

得任何数据项上的任何类型的锁,但是不能释放何锁;第二阶段是释放封锁,也成为收缩阶段,在该阶段,事务可以释放任何数据项上的任何类型的锁。

16.概念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⑴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⑵易于理解。⑶易于更改与扩充。⑷易于向各种不同的数据模型转换。⑸独立于机器,比数据模型更稳定。

概念设计的过程以自底向上法为例,通常分为两步,第一步抽象数据并设计局部视图,第二步集成全局视图,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17.相关子查询的内层查询与外层查询有关,子查询中查询条件依赖于外层父查询的某个属性值。其查询的过程是:首先取外层查询中S表的第一个元组,根据它与内层查询相关的属性值处理内层查询,若WHERE子句返回值为真,则取此元组放入结果表;然后再检查S表的下一个元组;重复这一过程,直至S表全部检查完毕为止。

18.C/S环境下应用程序可分解为界面显示逻辑,应用逻辑,事物逻辑和数据管理四个部分。

19.在采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中,一般将数据库管理系统安装在服务器端,以完成事务处理和数据访问控制;将用户应用程序安装在客户机端,以实现用户界面和前端应用处理。

20.分布式数据库有以下特点:

⑴数据独立性,引入了分布透明性。

⑵集中与自治相结合的控制结构,场地自治,并有集中控制的机制。

⑶数据冗余,提高了系统可靠性,方便检索。

⑷全局的一致性、可串行性和可恢复性。

21.SQL是一个通用的、功能极强的关系数据库语言,它有以下特点。

综合统一,集DDL、DML、DCL功能于一体,语言风格统一,能完成对数据库各种操作。

高度非过程化,系统自动完成对存取路径、SQL语句的操作过程。

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两种使用方式;

语言简单,易学易用。

22.P115

23. 通过四方面实现,分别如下:

数据的安全性控制; 数据的完整性控制; 数据的并发控制; 数据库恢复。

24.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员

25.两个关系的笛卡儿积中选取属性间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称之为连接,也称连接。为“=”的连接运算称为等值连接。即从关系R和S的广义笛卡儿积中选取A,B属性值相等的那些元组。

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并且在结果中把重复的属性列去掉。

一般的连接操作是从行的角度进行运算,而自然连接则是同时从行和列的角度进行运算。

26.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有

⑴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⑵一个1:1联系,将其中一方的码加入另一主,也可以看作m:n的特例处理。

⑶一个1:n联系,将其中1方的码加入n方,也可以看作m:n的特例处理。

⑷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以相关实体的码作为属性。

⑸三个实体及以上的多元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以相关实体的码作为属性。

⑹具有相同码的关系模式可以合并。

27. P278

28.答:数据库设计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

需求分析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决定了数据库设计的质量与速度以及整个项目的成功与否。

概念设计是关键的环节,建立的概念模型对整个数据库设计具有深远影响。

29.答:视图的作用包括:(1)视图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2)视图使用户能以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 4 -

(3)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4)视图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

30.答:数据库(DB)是存放数据的仓库,即数据按一定的格式存放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系统(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构成。

31.答: 联系就是实体之间的相互关联;联系有3种情况类型:一元联系,二元联系(两个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多元联系。车间与产品;部门与职工;学生与课程等之间的联系就是典型的二元联系;

32.答:2NF的定义:当关系模式R是1NF,且每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候选键。一个关系模式不是3NF时每个非主属性可能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也可能部分依赖于R的候选键。会导致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

33.答: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有三类:

①丢失更新间题; ②不可重复读问题; ③读脏数据问题。

产生三类数据不一致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事务的并发操作破坏了事务的隔离性。并发控制的主要技术是封锁。

34.答:关系模型必须遵循实体完整性、参考完整性、自定义完整性规则。实体完整性保证每个元组是可区分的,通过定义(候选键)主键实现;参考完整性保证(表间)属性之间数据的一致性,通过定义主键和外键,外键和主键进行关联实现;自定义完整性规则由用户定义数据一致性限制。

35.答:规范化的基本思想是逐步消除数据依赖中不合适的部分,使模式中的各关系模式达到某种程度的分离,让一个关系描述一个概念、一个实体或者实体间的一种联系。规范化的目的是研究如何消除关系模式的弊端,包括插入异常、删除异常、修改异常、数据冗余。

- 5 -

数据库原理常见问答

本文发布于:2024-02-05 14:03: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7112987570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SQL命令大全
下一篇:sql语言的组成
标签:数据库   数据   属性   设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