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发(作者:)
国家二级ACCESS机试选择题(数据库设计基础)模拟试卷14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选择题(总题数:28,分数:56.00)
1.定义学生选修课程的关系模式为SC(S#,Sn,Sd,Sa,C#,G)(其属性分别为学号、姓名、所在系、年龄、课程号和成绩);C(C#,Cn,P#)(其属性分别为课程号、课程名、先选课)。关系模式SC的主键是
(分数:2.00)
A.S#
B.C#
C.S#,C# √
,C#
解析:解析:主关键字(primary key)是表中的一个或多个字段,它的值用于唯一地标识表中的某一条记录。在两个表的关系中,主关键字用来在一个表中引用来自于另一个表中的特定记录。主关键字是一种唯一关键字,表定义的一部分。一个表的主键可以由多个关键字共同组成,并且主关键字的列不能包含空值。本题关系模式SC中应将学号(S#)和课程号(C#)作为主关键字。
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不包括
(分数:2.00)
A.数据库访问
B.数据库定义
C.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D.数据库和网络中其他系统的通信 √
解析: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库定义,数据操作,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组织、存储与管理,数据库的保护,数据库的维护和通信。数据库不能和网络中的其它系统通信。
3.由关系R1和R2得到关系R3的操作是(分数:2.00)
A.交
B.并
C.笛卡尔积
D.等值连接 √
解析:解析:等值连接是关系运算.连接运算的一种常用的连接方式。是条件连接(或称θ连接)在连接运算符为“=”号时,即θ=0时的一个特例。
4.某图书集团数据库中有关系模式R(书店编号,书籍编号,库存数量,部门编号,部门负责人),其中要求①每个书店的每种书籍只在该书店的一个部门销售;②每个书店的每个部门只有一个负责人;③每个书店的每种书籍只有一个库存数量。则关系模式R最高是
(分数:2.00)
A.1NF
B.2NF √
C.3NF
解析:解析:范式(数据库设计范式,数据库的设计范式)是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构造数据库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在关系数据库中,这种规则就是范式。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即满足不同的范式。目前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Boyce-Codd范式(BCNF)、第四范式(4NF)和第五范式(5NF)。 所谓第一范式(1NF)是指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 第二范式(2NF)要求实体的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主关键字一部分的属性。如果存在,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一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唯一标识。 满足
第三范式(3NF)必须先满足第二范式(2NF)。简而言之,第三范式(3NF)要求一个数据库表中不包含已在其它表中已包含的非主关键字信息,第三范式就是属性不依赖于其它非主属性。 相对于第三范式,BC范式的要求更加严格,Bc范式是对R的每个属性都做要求。 本题中,关系模式R最高满足第二范式(2NF)。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
B.经规范化后的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C.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D.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解析:解析:数据库主要特点: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的冗余度、数据的独立性、数据实现集中控制、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和故障恢复。 所谓数据一致性,就是当多个用户试图同时访问一个数据库,它们的事务同时使用相同的数据时,可能会发生以下四种情况:丢失更新、未确定的相关性、不一致的分析和幻想读。
6.每个学校有一名校长,且不同学校的校长可以是同一人,则实体学校和实体校长间的联系是
(分数:2.00)
A.多对一 √
B.多对多
C.一对一
D.一对多
解析:解析:本题中,一个人可以兼任多所学校的校长,但是一所学校只有一名校长,因此学校对校长是多对一关系。
7.定义部门关系模式:部门(部门号,部门名,部门成员,部门总经理),使它不满足第一范式的属性是
(分数:2.00)
A.部门名
B.部门成员 √
C.部门总经
D.部门号
解析:解析:所谓第一范式(1NF)是指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如果出现重复的属性,就可能需要定义一个新的实体,新的实体由重复的属性构成,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为一对多关系。在第一范式(1NF)中表的每一行只包含一个实例的信息。本题中“部门”关系模式中的“部门成员”可以分割成其它基本数据项,因此它导致“部门”关系模式不满足第一范式。
8.在关系数据库中,描述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是
(分数:2.00)
A.内模式
B.用户模式
C.概念模式 √
D.物理模式
解析:解析:概念模式也称为模式或逻辑模式,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概念模式通常还包含有访问控制、保密定义和完整性检查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概念/物理之间的映射。
9.学校的每个社团都有一名团长,且一个同学可同时担任多个社团的团长,则实体团长和实体社团间的联系是
(分数:2.00)
A.一对多 √
B.多对多
C.多对一
D.一对一
解析:解析:一对多关系是关系数据库中两个表之间的一种关系:该关系中第一个表中的单个行可以与第二个表中的一个或多个行相关,但第二个表中的一个行只可以与第一个表中的一个行相关。 本题中,一个团长可以对应多个社团,一个社团只有一个团长,因此是一对多关系。
10.在关系模式A(S,SN,D)和B(D,CN,NM)中,关系A的主键是s,关系B的主键是D,则属性D在关系A中称为
(分数:2.00)
A.外键 √
B.主键
C.超键
D.候选键
解析:解析:如果公共关键字在一个关系中是主关键字,那么这个公共关键字被称为另一个关系的外键。由此可见,外键表示了两个关系之间的相关联系。以另一个关系的外键作主关键字的表被称为主表,具有此外键的表被称为主表的从表。外键又称作外关键字。
11.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
(分数:2.00)
A.安全性
B.操作独立性
C.物理独立性 √
D.管理规范性
解析:解析: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即,数据在磁盘上怎样存储由DBMS管理,用户程序不需要了解,应用程序要处理的只是数据的逻辑结构,这样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逻辑独立性存在于外模式和内模式之间。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中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当数据的逻辑结构发生改变时应用不需要改变,逻辑独立性存在于外模式和内模式之间。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12.学院的每个系都有一名系主任,且一个教师可同时担任多个系的系主任,则实体系主任和实体系间的联系是
(分数:2.00)
A.一对多 √
B.多对多
C.多对一
D.一对一
解析:解析:一对多关系是关系数据库中两个表之间的一种关系.该关系中第一个表中的单个行可以与第二个表中的一个或多个行相关,但第二个表中的一个行只可以与第一个表中的一个行相关。 本题中,一个系主任可以对应多个系,因此是一对多关系。
13.定义学生选修课程的关系模式:SC(S#,Sn,C#,Cn,G)(其属性分别为学号、姓名、课程号、课程名、成绩)。则对主属性部分依赖的是
(分数:2.00)
A.S#→Sn √
B.(S#,C#)→G
C.(S#,C#)→S#
D.(S#,C#)→C#
解析:解析:关系模式SC中,学号是学生的唯一编码,姓名对主属性具有依赖。
14.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和
(分数:2.00)
A.规范程度
B.操作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
D.降低数据冗余
解析:解析: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即,数据在磁盘上怎样存储由DBMS管理,用户程序不需要了解,应用程序要处理的只是数据的逻辑结构,这样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逻辑独立性存在于外模式和内模式之间。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中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当数据的逻辑结构发生改变时应用不需要改变,逻辑独立性存在于外模式和内模式之间。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15.学院的每名教师只能属于一个系,则实体系和实体教师间的联系是
(分数:2.00)
A.一对多 √
B.多对多
C.多对一
D.一对一
解析:解析:一对多关系是关系数据库中两个表之间的一种关系,该关系中第一个表中的单个行可以与第二个表中的一个或多个行相关,但第二个表中的一个行只可以与第一个表中的一个行相关。 本题中一个实体系有多个老师,但老师只能属于一个系,因此是一对多关系。
16.定义学生选修课程的关系模式:SC(S#,Sn,C#,Cn,G)(其属性分别为学号、姓名、课程号、课程名、成绩)该关系的范式最高达到
(分数:2.00)
A.1NF √
B.2NF
C.3NF
解析:解析:第一范式(1NF)是指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同一列中不能有多个值,即实体中的某个属性不能有多个值或者不能有重复的属性。如果出现重复的属性,就可能需要定义一个新的实体,新的实体由重复的属性构成,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为一对多关系。在第一范式(1NF)中表的每一行只包含一个实例的信息。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行必须可以被唯一地区分。 本题中关系模式中的可能不被唯一地区分,因此它只能满足第一范式,而满足不了第二范式。
17.能够减少相同数据重复存储的是
(分数:2.00)
A.数据库 √
B.字段
C.文件
D.记录
解析:解析: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产生于距今六十多年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 数据库主要特点: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的冗余度、数据的独立性、数据实现集中控制、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和故障恢复。
18.定义学生选修课程的关系模式:SC(S#,Sn,C#,Cn,G)(其属性分别为学号、姓名、课程号、课程名、成绩)则该关系的主键为
(分数:2.00)
A.C#
B.S#
C.S#,C# √
D.S#,C#,G
解析:解析:主关键字(primary key)是表中的一个或多个字段,它的值用于唯一地标识表中的某一条记录。SC中学号和课程号一起才能用于唯一地表示表中的某一条记录,因此SC的主键是“S#,C#”。
19.关系模型中的关系模式至少应是
(分数:2.00)
√
B.2NF
C.3NF
解析:解析:目前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Boyce-Codd范式If(BCNF)、第四范式(4NF)和第五范式(5NF)。满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第一范式(1NF)。
20.在数据库中,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
(分数:2.00)
A.数据冗余 √
B.没有严格保护数据
C.未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
D.数据存储量太大
解析:解析:在一个数据集合中重复的数据称为数据冗余。数据冗余是指数据之间的重复,也可以说是同一数据存储在不同数据文件中的现象。
21.规范化主要为克服数据库逻辑结构中的插入异常,删除异常以及
(分数:2.00)
A.数据丢失的问题
B.冗余度大的问题 √
C.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D.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解析:解析:规范化理论正是用来改造关系模式,通过分解关系模式来消除其中不合适的数据依赖,以解决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更新异常和数据冗余问题。
22.一设有课程关系模式:R(C#,Cn,T,TA)(其中C#为课程号,Cn为课程名,T为教师名,Ta为教师地址),并且假定不同课程号可以有相同的课程名,每门课程只有一位任课教师,但每位教师可以有多门课程。关系R范式最高达到
(分数:2.00)
A.1NF
B.2NF √
C.3NF
解析:解析:第二范式(2NF)要求数据库表中的每个实例或行必须可以被唯一地区分。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唯一标识。这个唯一属性列被称为主关键字或主键、主码。第二范式(2NF)要求实体的属性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所谓完全依赖是指不能存在仅依赖主关键字一部分的属性。如果存在,那么这个属性和主关键字的这一部分应该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与原实体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为实现区分通常需要为表加上一个列,以存储各个实例的唯一标识。本题R关系模式中,课程号有不同课程名,每位老师又可以任教多门课程,因此符合第二范式。
2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
(分数:2.00)
A.硬件系统
B.系统软件 √
C.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D.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的系统
解析: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 Management Svstem)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它是一种系统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户通过DBMS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管理员也通过dbms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它可使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用不同的方法在同时或不同时刻去建立,修改和询问数据库。
24.公司的开发人员可以同时参加多个项目的开发,则实体开发人员和实体项目间的联系是
(分数:2.00)
A.多对多 √
B.一对多
C.多对一
D.一对一
解析:解析:多对多关系是关系数据库中两个表之间的一种关系,该关系中第一个表中的一个行可以与第二个表中的一个或多个行相关。第二个表中的一个行也可以与第一个表中的一个或多个行相关。本题中,开发人员可以同时参加多个项目,而一个项目也需要多个开发人员来完成,因此,是多对多关系。
25.设有课程关系模式:R(C#,Cn,T,TA)(其中,C#为课程号,Cn为课程名,T为教师名,Ta为教师地址)并且假定不同课程号可以有相同的课程名,每个课程号下只有一位任课教师,但每位教师可以有多门课程。关系R中对主属性的传递依赖为
(分数:2.00)
A.(C#,T)→Ta
B.C#→Cn,Cn→Ta
C.C#→T,T→Ta √
D.C#→Tn
解析:解析:R关系模式中,不同课程号可以对应相同的课程名而每个课程号下只有一位任课教师,因此课程号和教师名为传递依赖、教师名和教师地址为传递依赖,因此R对主属性的传递依赖为“C#→T,T→Ta”。
26.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种
(分数:2.00)
A.应用软件
B.系统软件 √
C.计算机辅助设计
D.办公软件
解析: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是一种系统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用户通过DBMS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库管理员也通过dbms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它可使多个应用程序和用户用不同的方法在同时或不同时刻去建立,修改和询问数据库。
2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
A.关系模式可以没有候选关键字
B.关系模式的候选关键字只能有1个
C.关系模式必须有2个以上的候选关键字
D.关系模式的候选关键字可以有1个或多个 √
解析:解析: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形式化地表示为:R(U,D,dom,F)。其中R为关系名,U为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D为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的域,dom为属性向域的映象集合,F为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集合。关系模式的候选关键字可以有1个或多个。
28.设有课程关系模式如下: R(C#,Cn,T,TA)(其中C#为课程号,Cn为课程名,T为教师名,Ta为教师地址) 并且假定不同课程号可以有相同的课程名,每个课程号下只有一位任课教师,但每位教师可以有多门课程。该关系模式可进一步规范化为
(分数:2.00)
A.R1(C#,Cn,T),R2(T,TA) √
B.R1(C#,Cn),R2(T,TA)
C.R1(C#,Cn,TA),R2(T,TA)
D.R1(C#,T),R2(T,TA)
解析:解析:关系模式R中,课程号和教师名为主关键字,它们不能拆开。-教师地址可以拆开、并将教师名作为主关键字。因此可以形成关系模式R2(T,Ta),课程号、课程名和教师名可拆为一个关系模式R1(C#,Cn,T)。因此关系模式R可进一步规范化为两个关系模式R1(C#,Cn,T)和R2(T,TA)。
本文发布于:2024-02-07 07:41: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7262862638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