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发(作者:)
遍历二叉树例题
本文介绍遍历二叉树的概念、常见遍历方案及递归实现方法,并给出一些例题及解题思路。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遍历二叉树例题》,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遍历二叉树例题》篇1
一、概念
遍历是指沿着某条搜索路线,依次对树中每个结点均做一次且仅做一次访问。访问结点所做的操作依赖于具体的应用问题。遍历是二叉树上最重要的运算之一,是二叉树上进行其它运算之基础。
二、常见遍历方案
遍历方案从二叉树的递归定义可知,一棵非空的二叉树由根结点及左、右子树这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因此,在任一给定结点上,可以按某种次序执行三个操作:访问结点本身 (N),遍历该结点的左子树
(L),遍历该结点的右子树 (R)。以上三种操作有六种执行次序:NLR、LNR、LRN、NRL、RNL、RLN。注意:前三种次序与后三种次序对称,故只讨论先左后右的前三种次序。
三种遍历的命名根据访问结点操作发生位置命名:
NLR:前序遍历 (PreorderTraversal)——访问结点的操作发生在遍历其左右子树之前。
LNR:中序遍历 (InorderTraversal)——访问结点的操作发生在
遍历其左右子树之中 (间)。
LRN:后序遍历 (PostorderTraversal)——访问结点的操作发生在遍历其左右子树之后。
二、递归实现方法
1. 中序遍历的递归算法定义:若二叉树非空,则依次执行如下操作:(1) 遍历左子树;(2) 访问根结点;(3) 遍历右子树。
2. 先序遍历的递归算法定义:若二叉树非空,则依次执行如下操作:(1) 访问根结点;(2) 遍历左子树;(3) 遍历右子树。
3. 后序遍历的递归算法定义:若二叉树非空,则依次执行如下操作:(1) 遍历左子树;(2) 遍历右子树;(3) 访问根结点。
三、例题及解题思路
例题 1:给定一个二叉树的后序遍历结果,求该二叉树的中序遍历结果。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后序遍历结果,将二叉树还原成原树,然后再进行中序遍历。具体来说,从后序遍历结果的最后一个结点开始,向前遍历,每次将当前结点与其左右子树连接起来,即可还原成原树。然后再进行中序遍历,依次访问每个结点,将其加入结果队列中。
例题 2:给定一个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结果,求该二叉树的后序遍历结果。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前序遍历结果,将二叉树还原成原树,然后
再进行后序遍历。具体来说,从前序遍历结果的第一个结点开始,向下遍历,每次将当前结点与其左右子树连接起来,即可还原成原树。然后再进行后序遍历,依次访问每个结点,将其加入结果队列中。
《遍历二叉树例题》篇2
遍历二叉树是一种常用的算法,用于访问二叉树的每个节点,以便进行某些操作。下面是一些遍历二叉树的例题,包括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和层次遍历。
1. 给定一个二叉树,实现前序遍历。
前序遍历的顺序是:先访问根节点,然后访问左子树,最后访问右子树。
示例代码:
```
class TreeNode:
def __init__(self, val=0, left=None, right=None):
= val
= left
= right
def preorder_traversal(root):
if root is None:
return []
left_result = preorder_traversal()
right_result = preorder_traversal()
return [] + left_result + right_result
```
2. 给定一个二叉树,实现中序遍历。
中序遍历的顺序是:先访问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访问右子树。
示例代码:
```
class TreeNode:
def __init__(self, val=0, left=None, right=None):
= val
= left
= right
def inorder_traversal(root):
if root is None:
return []
left_result = inorder_traversal()
right_result = inorder_traversal()
return left_result + [] + right_result
```
3. 给定一个二叉树,实现后序遍历。
后序遍历的顺序是:先访问左子树,然后访问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示例代码:
```
class TreeNode:
def __init__(self, val=0, left=None, right=None):
= val
= left
= right
def postorder_traversal(root):
if root is None:
return []
left_result = postorder_traversal()
right_result = postorder_traversal()
return left_result + right_result + []
```
4. 给定一个二叉树,实现层次遍历。
层次遍历的顺序是:按照二叉树的层级顺序依次访问每个节点。
示例代码:
```
class TreeNode:
def __init__(self, val=0, left=None, right=None):
= val
= left
= right
def level_order_traversal(root):
if root is None:
return []
res = []
def helper(node, level):
if len(res) == level:
([])
res[level].append()
if is not None:
helper(, level+1)
if is not None:
helper(, level+1)
helper(root, 0)
return res
```
《遍历二叉树例题》篇3
遍历二叉树是一种常见的算法问题,其目的是访问二叉树的每个节点,并对其进行某些操作。遍历二叉树通常有以下几种遍历方式:
1. 前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
2. 中序遍历: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遍历右子树。
3. 后序遍历: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下面是一个使用递归实现二叉树遍历的 Python 代码示例:
```python
class TreeNode:
def __init__(self, value):
= value
= None
= None
def pre_order_traversal(root):
if root is None:
return []
left_result = pre_order_traversal()
right_result = pre_order_traversal()
return [] + left_result + right_result
def in_order_traversal(root):
if root is None:
return []
left_result = in_order_traversal()
root_value =
right_result = in_order_traversal()
return left_result + [root_value] + right_result
def post_order_traversal(root):
if root is None:
return []
left_result = post_order_traversal()
right_result = post_order_traversal()
return [] + right_result + left_result
# 测试代码
root = TreeNode(1)
= TreeNode(2)
= TreeNode(3)
= TreeNode(4)
= TreeNode(5)
print("前序遍历结果:", pre_order_traversal(root))
print("中序遍历结果:", in_order_traversal(root))
print("后序遍历结果:", post_order_traversal(root))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二叉树节点类 TreeNode,并实现了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的递归方法。在测试代码中,创建了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二叉树,并输出了三种遍历方式的结果。
本文发布于:2024-02-07 15:54: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7292467653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