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发(作者:)
ENVI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数字图像: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图像,是一种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的、用离散数学表示的图像。
遥感数字图像:以数字形式表述的遥感图像。不同的地物能够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利用这种特性,遥感系统可以产生不同的遥感数字图像。
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按其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所构成的图谱。
辐射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是传感器区分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辐射强度差异的能力。
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即传感器能把两个目标物作为清晰的实体记录下来的两个目标物之间最小的距离。
直方图:对于数字图像来说,直方图实际就是图像灰度值的概率密度函数的离散化图形。
真彩色合成:如果彩色合成中选择的波段的波长与红绿蓝的波长相同或近似,那么得到的图像的颜色与真彩色近似,这种合成方式称为真彩色合成。
直方图均衡化:对原始图像中的像素灰度做某种映射变换,使变换后图像灰度的概率密度是均匀分布的,即变换后图像是一幅灰度级均匀分布的图像。
几何精纠正:又称为几何配准(registration),是把不同传感器具有几何精度的图像、地图或数据集中的相同地物元素精确地彼此匹配、叠加在一起的过程。
主成分变换:是基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尽量不丢失信息前提下的一种线性变换的方法,主要用于数据压缩和信息增强。在遥感软件中,主成分变换常被称为K-L变换。
缨帽变换:旋转坐标空间,但旋转后的坐标轴不是指到主成分的方向,而是指到另外的方向,这些方向与地物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植物生长过程和土壤有关。
植被指数:根据地物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作比值运算可以突出图像中植被的特征、提取植被类别或估算绿色生物量,能够提取植被的算法称为植被指数。
图像平滑:图像在获取和传输的过程中,受传感器和大气等因素的影响会存在噪声。在图像上,这些噪声表现为一些亮点、或亮度过大的区域。为了抑制噪声、改善图像质量所做的处理称为图像平滑。
图像的分类:同类地物在相同的条件下(光照、地形等)应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特征。不同类的地物之间具有差异。根据这种差异,将图像中的所有像素按其性质分为若干个类别(Class)的过程,称为图像的分类。
二.选择题
1.遥感技术是利用地物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或()辐射特征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
A.反射发射
B.干涉衍射
C.反射干涉
D.反射衍射
2.TM6所采用的10.4~12.6um属于()波段。
A.红外
B.紫外
C.热红外
D.微波
3.彩红外影像上()呈现黑色,而()呈现红色。
A.植被
B.水体
C.干土
D.建筑物
4.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A.太阳高度角
B.不同的地理位置
C.卫星高度
D.成像传感器姿态角
5.红外姿态测量仪可以测定()。
A.航偏角
B.俯仰角
C.太阳高度角
D.滚动角
6.下面遥感卫星影像光谱分辨率最高的是()。
t-7 ETM+
5
-2
7.下面采用近极地轨道的卫星是()。
t-5
5
C.神州7号
-2
8.下面可获取立体影像的遥感卫星是()。
t-7
5
-2
9.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有()。
A.山体前倾
B.高差产生投影差
C.比例尺变化
D.可构成立体像对
10.通过推扫式传感器获得的一景遥感影像,在()属于中心投影。
A.沿轨方向
B.横轨方向
C.平行于地球自转轴方向
D.任意方向
11.SPOT 1-4卫星上装载的HRV传感器是一种线阵()扫描仪。
A.面阵
B.推扫式
C.横扫式
D.框幅式
12.()只能处理三波段影像与全色影像的融合。
变换
变换
C.比值变换
D.乘积变换
13.()是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系统。
o
D
RAW
14.一阶哈达玛变换相当于将坐标轴旋转了()。
A.30°
B.45°
C.60°
D.90°
15.遥感影像景物的时间特征在图像上以()表现出来。
A.波谱反射特性曲线
B.空间几何形态
C.光谱特征及空间特征的变化
D.偏振特性
16.遥感传感器的分辨率指标包括有()。
A.几何分辨率
B.光谱分辨率
C.辐射分辨率
D.时间分辨率
17.遥感图像构像方程是指地物点在图像上的()和其在地物对应点的大地坐标之间的数学关系。
A.投影差
B.几何特征
C.图像坐标
D.光谱特征
本文发布于:2024-02-07 21:17: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7311848657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