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里的武功心法招式

阅读: 评论:0

2024年5月31日发(作者:)

金庸小说里的武功心法招式

金庸小说里的武功心法、秘诀、招式罗列

《飞狐外传》:胡家刀法[胡家之绝艺,招数严谨,少有破绽

(胡一刀)].苗家剑法[招式严谨(苗人凤)].

《雪山飞狐》:胡家刀法[胡家之绝艺,招数严谨,少有破绽

(胡一刀.胡斐)].苗家剑法[招式严谨(苗人凤)].铁门闩刀

法[雪山飞狐中郑三娘的武功].八仙剑法[广西梧州八仙派

之绝学,袁紫衣曾使].

《连城诀》:神照功(梅念笙.丁典.狄云) 唐诗剑法[一招一

诗句.(万震山.言达平.戚长发.梅念笙.狄云)].血刀经(血

刀老祖.狄云) 血刀刀法[西藏血刀门之绝学,招式狠辣(血

刀老祖.狄云)].连城剑法[藏于连城诀之剑法,号称天下无

敌].

《天龙八部》:六脉神剑[大理段氏的秘传绝艺(段誉)].段家

剑法[大理段氏之武学(段正明.段正淳)].一阳指(段正明.

段正淳.天龙寺众僧).无量剑法(云南无量剑派之武学).燃

木刀法[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实为手刀(玄苦.鸠摩志)].慕

容氏家传剑法[慕容复在少室山上为挡段誉之六脉神剑而

使].柳絮剑法[慕容复在姑苏曼陀山庄对付段誉时使之].

《射雕英雄传》:落英神剑掌[桃花岛武学,点点落英,变幻无

方(黄药师.黄蓉)].玉萧剑法[桃花岛绝学,有飘逸出尘之姿

(黄药师.黄蓉)].玉萧剑法[桃花岛绝学,有飘逸出尘之姿

(黄药师.黄蓉)].越女剑法[江南七怪韩小莹之武学,轻灵精

1

妙].哀牢山三十六剑[朱子柳和郭靖交手时所使,剑法凌厉

号称天下第一].

《白马啸西风》:

《鹿鼎记》:伏魔剑[五台山清凉寺武学].沐家剑[云南沐王

府之武学,流传甚广].

《笑傲江湖》:独孤九剑[剑魔独孤求败的绝学,风清扬传令

狐冲].辟邪剑法[葵花宝典内的武功,自宫者可练,迅急难挡

(林平之.左冷禅)].两仪剑法[武当派武学,武当二高手与令

狐冲过招时所使].松风剑法[青城派绝学,如松之劲,如风之

迅].泰山十八盘[泰山派绝学,由泰山石阶化出,威严厚重].

狂风快剑[华山剑宗封不平所创,一百零八式如狂风暴雨].

回风落雁剑法[衡山派武学,一剑落九雁,威力无穷].百变千

幻云雾十三式[衡山派绝学,千变万化,眩人耳目].玉女剑十

九式[华山派武学,唯女子能使,变化多端].嵩山剑法[快慢

十七路剑法,妙招纷着,层出不穷].恒山剑法[恒山派绝学,

防守严密,破绽甚少].泼墨披麻剑法[丹青生之武学,曾与令

狐冲对敌].万花剑法[恒山派武学,定静师太对付日月神教

所使].一字电剑[梅庄丁坚的剑法].七弦无形剑[梅庄黄钟

公的剑法].夺命连环三仙剑[岳不群在少林中使剑宗绝招].

《书剑恩仇录》:追魂夺命剑[红花会二当家无尘道长的绝

学]

《神雕侠侣》:独孤九剑[剑魔独孤求败的绝学(杨过)].玉女

2

素心剑法[古墓派玉女心经之绝学,全真、玉女两剑法之合壁

(杨过.小龙女)].玉女剑法[古墓派武学,清丽飘逸(林朝英.

小龙女)].全真剑法[全真教武学,古朴拙重(王重阳.全真教

众道士)].玄铁剑法[杨过使玄铁剑对抗山洪时所悟,乃提气

运劲之法门].落英神剑掌[桃花岛武学,点点落英,变幻无方

(黄药师.黄蓉)].同归剑法[全真教武学,为抵御欧阳锋所

创].阴阳倒乱刃法[公孙止之绝学,剑似刀,刀似剑,惑人耳

目].四言诗剑[杨过与公孙止交手时临时创制].

《侠客行》:吴钩霜雪明,十步杀一人,脱剑膝前横,救赵挥金

锤[侠客行之剑法].雪山剑法[雪山派绝学,七十二招,变化

多端].

《倚天屠龙记》:太极剑[张三丰所创绝学,圆转如意,生生

不息,后入太极门(张无忌)].达摩剑法[少林七十二绝技之

一,西域少林方天劳所使].韦陀伏魔剑[少林七十二绝技之

一,西域少林潘天耕所使].神门十三剑[武当派武学,专攻手

腕神门穴,殷梨亭对抗五凤刀时使]. 绕指柔剑[武当派绝

学,阴柔奇幻,莫声谷与殷天正教手时曾使].雨打飞花剑法

[昆仑弟子向殷素素炫耀之武功].

《碧血剑》:金蛇剑法[金蛇郎君夏雪宜之绝学,诡奇狠辣,

难躲难防].华山剑法[袁承志所学,正大光明,博大精深].雷

震剑法[石梁派武学,青青与西洋剑士交手时所使].

《鸳鸯刀》:

3

《越女剑》:越女剑法[阿青所创,轻灵精妙] 1.蜀道难牌法

九翼道人

2.雷动于九天之上 九翼道人

3.渔叟钩法 北渔拓跋氏

4.盘根错节十八斧 古笃诚

5.阴阳宝扇打穴功夫 沙天广

6.城字十八破 青城派

7.打狗棒法

8.大剪刀刀法

9.倚天屠龙笔法

10.鹰蛇生死搏 华山派

11.《八口山铭》笔法 秃笔翁

12.铁蜈钩功夫 何铁手

13.《裴将军诗》笔法 秃笔翁

14.《怀素自叙帖》笔法 秃笔翁

15.二十八招石鼓打穴笔法 秃笔翁

16.棋盘招式 黑白子

17.六十四路轰天雷震挡法 塞北白家堡

18.呼延十八鞭 卓天雄

19.一阳指书 朱子柳

20.鹤蛇八打 云中鹤

4

1.伏魔杖法 少林武学

2.泼水杖法

3.无上大力杵法

4.普门杖法

5.太祖棒

6.六合枪

7.降魔禅杖

8.伏魔杖法 柯镇恶武学

9.杨家枪

10.五台山二十四路伏魔杖

11.疯魔杖法

12.蛇杖杖法

13.大夜*棍

14.小夜*棍

15.取经棍法

16.紧罗那王棍

17.大力金刚杖法 简长老

18.齐眉棒 赵老爵爷

19.五郎棍法 五台镖局李延豹

20.齐眉棍法 成璜

21.中平枪 花铁干

22.呼延枪法

5

23.岳家神枪

1.金龙鞭法 韩宝驹

2.百胜软鞭 伏牛派

3.回打软鞭十三式 太别山

4.八十一路三节棍 湖北阮家

5.布袋功夫 陈孤雁

6.软虹蛛索功夫 何铁手

7.九龙鞭法 九龙派

8.童家流星锤法 山西童家

9.拂尘功夫 李莫愁

10.黄沙万里鞭法 尹克西

11.银索金铃索法 古墓派

12.毒龙鞭法 梅超风

1.般若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2.韦陀掌 少林入门武功,虚竹以此对付鸠摩智的七十二绝

3.散花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4.降魔掌 少林武学,都大锦之绝学

5.大金刚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玄慈的绝艺

6.神掌八打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苦智之绝学

7.震天铁掌 武当之武学,宋青书使之杀死莫声谷

8.八卦游龙掌 武当之武学,毛东珠传于康熙

6

9.回风掌 武当之武学

10.绵掌 武当之武学,绵绵不绝,柔韧无匹

11.落英神剑掌 桃花岛之绝艺,五虚一实,七虚一实,与扫叶

腿法合称狂风绝技

12.劈空掌 桃花岛之绝艺,以铁八卦练功

13.铁掌 裘千仞之绝学,刚猛虽不及降龙十八掌,招式却可

胜之

14.降龙十八掌 丐帮帮主之绝学,阳刚无匹,当世第一

15.三花聚顶掌法 全真教武学,乃全真教中最厉害之掌法

16.天罗地网势 古墓派武学,使开时若天罗地网,滴水不漏

17.截手九式 峨嵋武学,灭绝老尼曾使之伤张无忌

18.金顶绵掌 峨嵋武学,宋青书使之与俞莲舟交手

19.飘雪穿云掌 峨嵋武学,灭绝老尼曾使之伤张无忌

20.四象掌法 峨嵋武学,暗合河洛四象

21.天山六阳掌 逍遥派绝学,可化解生死符

22.春蚕掌法 胡家武学,全采守势,作茧自缚

23.天长掌法 恒山派武学,法度严谨

24.伏虎掌 华山派武学,崔秋山曾传袁承志

25.混元掌 华山派武学,从掌法修练内功,由外至内,非比寻

26.大嵩阳神掌 嵩山派武学,大开大阔,气势非凡

27.化骨绵掌 蛇岛阴毒武学,毛东珠使之暗杀董鄂妃等人

7

28.游身八卦掌 八卦门之武学,脚踏先天八卦,捷如脱兔

29.内八卦掌法 八卦门之绝学,由外至内,更为厉害

30.摧心掌 青城派之绝学,震碎人心,不露痕迹

31.八阵八卦掌 八卦门之武学

32.莲花掌 洪七公传黄蓉之武学

33.白驼雪山掌 欧阳锋之武学

34.黯然销魂掌 杨过自创十七招奇招,于黯然销魂之际使之

方显威力

35.开山掌 江南七怪全金发之武学

36.三无三不手 李莫愁自创之阴毒武学,专攻敌人要害

37.赤练神掌 李莫愁自创之阴毒武学,掌中带毒

38.大风云飞掌 彭莹玉之武学,以此连伤五敌

39.寒冰神掌 左冷禅自创之绝学,冰寒澈骨

40.金蛇游身掌 金蛇郎君之武学,诡奇难防

41.玄冥神掌 玄冥二老之绝学,掌上寒毒唯有九阳神功可除

42.寒冰绵掌 韦一笑之绝技,中者全身无劲

43.庖丁解牛掌 陈家洛于迷城中领悟出的武学

44.阴山掌大九式 丐帮季长老之绝学,围攻谢逊时所使

45.碧针清掌 谢烟客之绝学,掌力可将松针裹住,历久不散

46.五行六合掌 贝海石之绝学

47.五罗轻烟掌 段正淳传秦红棉之武学

48.冰蚕掌 游坦之揉合易筋经及冰蚕精华之奇学

8

49.霹雳掌 文泰来之绝学,掌力威猛,中者立毙

50.黑砂掌 常氏双侠之绝学

51.伏虎掌 少林武学

52.达摩掌 少林武学

53.南山掌法 南希仁之武学,威力平平。

54.寒阴箭 瑛姑隐居黑龙潭苦练出的武学,一种掌力,十分

阴毒。

55.摧心掌 九阴真经中的下乘阴毒武学,不知是否和青城派

的摧心掌有关?

56.翻天掌 福威镖局林家的家传武学,平凡武学

57.闯少林 少林武学,少林瘦长僧人与郭襄交手时所使。

58.天山折梅手 逍遥派之武学,蕴含诸般兵刃招式,永无止

境。

59.一拍两散 全套只有一招 威力惊人

60.分解掌 苦智VS.火工头陀曾使

61.千手如来掌 方证VS.任我行曾使

62.须弥山掌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使前须聚气良久,但极

具威力。

63.黑煞掌 丁家武学,丁不四曾使。

64.抽髓掌 星宿派的武学。

65.碧波掌法 桃花岛的武学,傻姑偷看曲灵风练功时学会。

66.白虹掌力 李秋水追逐虚竹时曾使。

9

67.震天三十掌 卓天雄的武学。

68.快活三十掌 赛孟尝孟伯飞的绝学。

69.震山掌 武当派武学,俞岱岩战殷野王时曾使。

70.毒砂掌 药王门武功。

71.金刚般若掌 西域少林外门武学,刚相曾使之打张三丰。

72.铁沙掌 长乐帮展飞的武功,使之打石破天助其内力融

合。

73.红砂掌 昆仑派武学,冯锡范使之击毙关安基。

74.佛光普照 峨嵋派绝学,只有一招,张无忌接灭绝三掌之

三。

75.风雷掌 苗人蓝天和之绝学,外门武学。

76.大阴阳手....嵩山派.乐厚的武学..掌力分阴阳两道..

被令狐冲以"破掌式"破之

77.截心掌——常遇春和番僧相斗时所中之掌。

78.大慈大悲千手式 少林武学,海老公曾授韦小宝。

79.虎爪手 少林武学,少林僧人擒拿萧峰时所使。

80.寂灭爪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与虚竹交手时所

使。

81.龙爪手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空性之绝艺,三十六式皆

凌厉狠辣。

82.少林擒拿十八打 少林武学。

83.鹰爪功 少林武学,少林僧人擒拿萧峰时所使。

10

84.千叶手 少林武学。

85.因陀罗抓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与虚竹交手时所

使。

86.拈花擒拿手 少林高深武学,以内力为基,出手平淡冲雅,

不带霸气。

87.波罗密手 少林武学。

88.大力金刚抓 少林武学。

89.大擒拿手 少林武学,海老公曾授韦小宝。

90.小擒拿手 少林武学,假太后曾授玄烨。

91.虎爪绝户手 武当武学,俞莲舟从虎爪手化出,阴损狠辣,

不可轻用。

92.虎爪手 武当武学,张三丰所创。

93.大摔碑手 武当武学,陆菲青所使。

94.兰花拂穴手 桃花岛武学,出手优雅。

95.天罗地网势 古墓派武学,以麻雀练功。

96.飞凤手 崆峒派武学。

97.醉拳 书剑中蒲田少林寺大苦大师的绝技

98.龙爪擒拿手 范家武学,如附骨之蛆,极难摆脱。

99.鹰爪手 华山派武学。

100.铁琵琶手 洛阳韩家武学,十分凌厉。

101.分筋错骨手 妙手书生朱聪自创之武学。

102.凝血神抓 陈近南之绝学,中者三日后血液凝结,无药

11

可治。

103.鹰爪擒拿手 白眉鹰王殷天正之绝学,狠辣无比,

104.九阴白骨爪 黑风双煞误解九阴真经的武学,破人脑门

厉害无比。

105.蟹钳功 褚万柳之武学。

106.锁喉擒拿手 马大元之武学。

107.缠丝擒拿手 白世镜之武学,以此换取薛神医救阿朱。

108.大力鹰爪功 荣彩之武学。

109.鹰爪力 鹰爪?阈忻胖 武学 ?110.九阴神抓 九阴真经

之武学。

111.丁家十八路擒拿手 丁不三、丁不四家传武学,丁当曾

授与石破天。

112.三阴蜈蚣爪 星宿派武学,出尘子曾使。

113.鸡爪功 西藏密宗武学,鹿鼎记中巴颜大师的武功。

114.三阴手 昆仑派武学,倚天中西华子曾使。

115.岳家散手 花铁干的武功。

116.弹指神通 桃花岛武学,黄药师恃之在华山论剑争锋。

117.拈花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玄渡与鸠摩智曾以拈花

指交手。

118.无相劫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无声无息。

119.一指禅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澄观老和尚曾使。

120.摩诃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12

121.大力金刚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外功路子,可捏碎

骨头,捏扁金锭。

122.多罗叶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在少林寺逞能

时所使。

123.大智无定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在少林寺逞

能时所使。

124.去烦恼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鸠摩智在少林寺逞能

时所使。

125.天竺佛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玄寂在聚贤庄使之对

付乔峰。

126.金刚指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127.一阳指 大理段氏之绝学,威力强绝,点法亦独树一臶。

128.夺魄指 郑家武学。

129.幻阴指 成昆之绝学,中者阴毒附体,非纯阳内力不可

消解。

130.透骨打穴 欧阳锋之点穴秘技,极其难解。

131.千蛛万毒手 殷离苦练之奇学,练时以花蛛噬体,但威

力极大。

132.二指禅 桑结喇嘛所使。

133.参合指 慕容世家绝学,慕容博在英雄大会上曾使。

134.袖中指 慕容博在英雄大会上曾使。

135.玄天指 黑白子成名绝技,在梅庄化水为冰

13

136.黑风指

137.罗汉拳 少林入门第二套武功,铁罗汉所使武学,张君

宝以此拳法击败何足道。

138.韦陀杵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威猛难当,玄悲之绝技。

139.五行连环拳 少林武功,平凡无奇。

140.查拳 少林武功,平凡无奇。

141.少林长拳 少林入门第一套武功,平凡无奇。

142.伏虎拳 少林入门第三套武功,平凡无奇。

143.大金刚拳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波罗星所盗三绝技之

一。

144.太极拳 张三丰以百年修为创制之拳法,讲究圆融之道。

145.武当长拳 武当入门武功。

146.无极玄功拳 武当绝技,张召重所使。

147.美女拳法 古墓派武学,每一招皆有个美女名称。

148.长拳十段锦 华山派入门拳法,兼练轻功。

149.落雁拳 昆仑派武学,阿珂所使之杂学。

150.七伤拳 崆峒派镇山之技,内力不厚者练之将导致严重

内伤。

151.灵宝拳 仙都派之武学。

152.破玉拳 华山派武学,威力强大。

153.上清拳 仙都派之武学。

154.太极拳 太极门之武学,似与武当之太极拳不同。

14

155.沐家拳 云南沐家之武学,流传甚广。

156.伏虎拳 五台山清凉寺之武学。

157.六合拳 韦陀门之武学。

158.赤*连拳 韦陀门之武学,走近身搏击路子,尉迟连与袁

紫衣比武时所使。

159.苦恼拳 韦陀门之武学,据称极为难练故名。

160.八极拳 八极门之武学,秦耐之与胡裴比武时所使。

161.一十八路登堂拳 华拳门之武学。

162.一十二路入室拳 华拳门之武学。

163.霹雳拳 成昆授谢逊之武学。

164.斩蛟拳 渤海派之武学,洪胜海所使。

165.僵尸拳 辰州言家之武学,使时宛如僵尸,诡秘古怪。

166.逍遥游 洪七公传黄蓉之武学。

167.铜锤手 洪七公传黄蓉之武学。

168.灵蛇拳 欧阳峰苦研创出之武学,招招向不可思议的方

位打出,宛如灵蛇。

169.空明拳 周伯通创出之武学,共有七十二招,以柔克刚。

170.金蛇擒鹤拳 夏雪宜写入金蛇秘籍为袁承志所习得。

171.百花错拳 袁士霄撷取天下拳掌武功精华所创出来的似

是而非之绝学。

172.回风拂柳拳 郑长老对付谢逊时所使。

173.太祖长拳 赵匡胤打天下之武学,萧峰在聚贤庄使之对

15

付少林二高僧。

174.鲁智深醉跌 少林派武功,马行空使之对付阎基。

175.空空拳 朱聪的绝技

176.鹤形拳 碧血中吕七先生曾使

177.孟家神拳 孟伯飞的家传武学

178.通臂拳 书剑中某太监首领曾使

179.鸭形拳 鸭形门的武学

180.燕青拳 马行空、梁子翁皆曾使

181.辽东野狐拳法 梁子翁的绝技

182.梅花拳 梅文馨、梅芳姑的绝技

183.地堂拳法 彭连虎的武功

184.二郎拳法 二郎拳门的武学

185.沧州大洪拳 铁罗汉在悦来客店与胡桂南相斗时所使。

186.鲁智深醉打山门拳 同上。

187.铁指诀 华山

188.摔跤 蒙古

189.混天功

190.大韦陀掌 少林-都大锦

191.如来千手法

192.袖里乾坤

193.闲过信陵饮

194.五岳倒为轻

16

195.纵死侠骨香

196.丁氏掌法

197.豹尾脚

198.如影随形腿

199.连环迷踪腿

200.弹腿

201.扫叶腿法

202.灵鳌步

203.无影幻腿

204.铁帚腿法

205.蓝砂掌 中招者需服玉肌丸

206.大伏魔拳法 周伯通在百花谷用以对杨过之黯然销魂掌

1.青字九打 青城派

2.袖里乾坤 青城派

3.天王补心针 蓬莱派

4.四十九枚连珠钢镖 都大锦

5.子母铁胆 周仲英

6.枣核功 裘千尺

7.三百六十一枚黑白棋子暗器手法 黑白子

8.生死符 逍遥派

9.满天花雨

10.五轮大转

17

11.含沙射影-五毒教何惕守

12.弹指神通-桃花岛黄药师

中国历代名刀

二刀:指雌雄两把古代名刀。《古今刀剑录》:"后燕慕容垂

以建兴元年,造二刀长七尺,一雄一雌,若别处之则鸣。"

五色: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载:"少

帝义符以景平元年造一刀,铭曰 五色 。"

中山: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载:"后

秦姚苌以建初元年造一刀,铭曰 中山 。"

永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载:"北

京以永安三年,造刀一百口,铭曰 永安 "。 白鹿:古

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魏宣武帝恪,以景

明元年于白鹿山造一刀,文曰 白鹿 。"

幼平: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周幼平

击曹公胜,拜平虏将军。因造一刀,铭背曰幼平。"

司马: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晋武

帝司马炎咸宁元年造八千口刀,铭曰:司马。"

兴国: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晋武帝

衍以咸和元年,造十三口刀,铭曰兴国"。

百胜刀: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李

以永建元年造珠碧刀一口,名曰百胜。"

安国: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黄武

18

中累功作安国将军,作一佩刀,文曰安国。"

赤冶刀: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魏

昭成帝,以建国元年,于赤冶城铸刺刀十口,全镂赤冶宋。"

定业: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齐高帝

肖道成,以建元二年造一刀,铭曰定业。"

定国: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宋武帝

刘裕,以永初元年铸一刀,铭其背曰定国。"

神术: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前秦

符坚,以甘露四年造一刀,用五千二,铭曰神术。"

建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西奈乞

伏国仁,以建义三年造一刀,铭名建义。"

建平: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赵

石勒以建平元年造一刀,用五百金,工用万人,头尖,长三尺

六寸,铭曰 建平 ,隶书。"

善胜:古代名刀。《梁书〃陶弘景传》载:"大通初,令

献二刀于高祖,其一名善胜,一名威胜,并为传宝。"

威胜:古代名刀,见"善胜"条。

朝之: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云:"明

帝鸾以建武二年造一刀,铭曰 朝之 。"

腾马: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蜀

李雄,以晏平元年造刀五百口,文曰腾马。"

麟嘉:古代名刀。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后凉吕

19

光,以麟嘉元年造一刀,铭曰麟嘉。

七圣刀:古代名刀。

大夏龙雀:古代名刀。《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又造

百炼钢刀,为龙雀大环,号曰 大夏龙雀 ,铭其背曰:

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

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 世世珍之。"

文刀:古代名刀。《唐书〃地理表》:"忠州贡文刀。"

巨刀:刀的一种。《湘烟录》:"魏文帝造宝刀曰露陌……

查原文恐有误,名曰巨刀"。

半垂:古代名刀。《与弟超书》:"窦侍中遗促舟全错,半

垂刀一枚。"

龙刀:古代名刀。《梁〃简文帝》:"龙刀横脖上,画尺堕

众前。"

龙泉太阿:古代名刀。《南史〃王蕴传》:"为广德令,

欲以将领自奋。每抚刀曰:龙泉太阿,汝知我者"。

龙鳞:①古代名刀。魏文帝《典论》:"丕作陌露刀,一

名龙鳞。"《续汉书》载:"龙鳞,御刀也。"②古代名匕首。

《典论》:"魏太子邳造百辟匕首三。……其三状似龙文,名

曰龙鳞。"

玉环刀:古代名刀。《南史〃刘怀慰传》:"齐高帝以怀

慰为齐郡。太守手敕曰: 有文事必有武备,今赐卿玉环刀一

口。 "

20

玉把刀:古代名刀。《宋史〃于阗国传》:"开宝二年,国

王男总贡玉把刀"。

百炼:古代宝刀。晋〃崔豹《古今注〃上〃舆服》:"

吴大皇帝有宝刀三……一曰百炼,……"。

百辟刀:古代兵器。魏武帝曹操令制。《艺文类聚〃六

十〃魏》:"往岁作百辟刀五枚,炼成,先以一与五官将(曹丕),

其余四,吾诸子中有不好武而好文学,将与次与之。"曹植《宝

刀赋》:"

建发中,家父魏王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以龙、虎、熊、

鸟、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修各得一焉,其余二枚,

家父自仗之。"

安陵:古人名刀。高启《游侠篇》:"新削安陵刀,光夺

众目眠。"

犵党:古代名刀。宋〃辅《溪蛮丛笑》:"出入坐卧,必

以刀自随,小者尤铦利,名犵党。"

阮师刀:古代名刀。晋〃杨泉《物理论》:"古有阮师之

刀,天下之所宝贵也。……其刀平背狭刀,方口洪首,截轻微

之绝然发之系,斫坚钢无变动之异,世不百金精求不可得也。

"

赤刀:古代名刀。《尚书》:"陈宝赤刀大训弘壁琬琰在

西序。"郑玄注:"赤刀者武王诛纣时刀,赤为饰,周之正色。

"《博物志》:"赤刀,周之宝器。"

21

含章:古代名刀。《典论》:"丕造百辟宝刀,……其二

彩似丹霞,名曰含章。"

灵宝:古代名刀。《典论》:"丕造百辟宝刀,其一文似

灵龟,名曰灵宝。"

张飞刀:名刀的一种。三国时期张飞所佩的腰刀。又称

"新亭侯"。《刀剑录》:"张刀初拜新亭侯,自命匠炼赤珠山铁

为一刀。铭曰: 新亭侯。 "

宝钿刀:古代名刀。《唐史〃阿史那社尔传》:"太宗美

其廉,赐高昌宝钿刀。"

郑刀:古代名刀。《周礼〃考工记》:"郑之刀,宋之斤,

鲁之削,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也。"

青犊:古代名刀。《古今注〃上〃舆服》:"吴大皇帝有

宝刀三,……二曰青犊……"。

鸣鸿刀:古代名刀。《洞宴记》:"武帝解鸣鸿之刀,以赐

东方朔,刀长三尺,朔曰:

此刀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之雄已飞去,雌者犹存,帝恐

人得此刀,欲销之,刀自手中化为鹊,赤色飞去云中 。"

昆吾刀:古代名刀。《宋史〃李公麟传》:"朝廷得玉玺,

下礼官诸儒议言人人殊。公麟曰:

秦玺用蓝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龙蚓鸟鱼为文,著帝王

受命之符,玉质坚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法中绝真,秦李

斯所为不疑,议由是定 。"

22

孟劳:古代名刀。《谷粱传〃鲁僖公元年》:"公子友谓

莒不回: 吾二人不相悦,士卒何罪? 屏左右相搏。公子友

处下,左右回: 孟劳?

孟劳者,鲁之宝刀也。公子友以杀之。"

神刀:刀的一种。相传为诸葛亮指挥下百炼而成。《蒲

元传》:"元**多奇思,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刀成,

自方汉水钝弱,不在淬。用蜀江爽烈,足渭大金之元精,天分

其野。乃命人于成都取江水,元以淬刀,言杂涪水不可用。取

水者捍言不杂。元以刀画水,言杂八升。取水者叩头云:于

涪津覆水,遂以涪水八升益之。以竹筒内铁珠满,申举刀断之,

应手虚落,因曰神力。今屈目环者,乃是其遗范。"

项羽刀:相传为项羽所佩之刀。《王侯鲭》:"董卓少耕

野得一刀,无文,四面隐起山云文,斫王如木。及贵,以视蔡邕,

邕曰:此项羽刀。"

泰山宝环刀:古代名刀。《列异传》:"仙人王方平,降

陈节之有,以刀一口,长五尺三寸,名泰山宝环,……曰:此刀

不能为馀益,独卧卦可使无鬼,入军不伤,勿以入厕,溷且不

宜,久服三年后有从汝求者,可争与之。后果有与载钱百万清

刀者。"

素质:古代名刀。《北堂书钞》魏文帝曹丕《典论》:"

余造百辟宝刀三,……其三,锋似严霜,刀身剑侠,名曰素质。

"《太平御览〃兵部〃刀》:"(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

23

两。"

桂溪刀:古代名刀。黄庭坚:"我有桂溪刀,聊凭东风去。

"

宿铁刀:古代名刀。《北名〃綦母怀文传》:"怀文造宿

铁刀,其法烧出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

鸾刀:古代名刀。《礼记》:"割刀之用,鸾刀之贵,反本

修古,不忘其初也。"《诗经》:"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

筋。"

铜口刀:古代名刀。《傅成奏事》:"尚书旧给介士二百

人,人给大铜口刀一枚。"

银装刀:古代名刀。《南史〃席阐文传》:"梁武帝起兵,

阐文劝。仍遣客私报帝,并献银装刀,帝报以金如意。"

脱光:古代名刀。《太公兵法》:"刀之神,名曰脱光。"

朝仪刀:《刀剑录》:"明帝鸾建武二年造一刀,铭曰朝仪

刀。小篆书,长四尺。"

新亭侯:古代名刀。见"张飞刀"条。

漏景:古代名刀。《古今注〃上〃舆服》:"吴大皇帝有

宝刀三:……三曰漏景。"

警恶刀:古代名刀。《山堂肆考》:"杨贵妃文玄琰,小时

尝有一刀,每出入道途间佩之,或前有恶兽盗贼,则所佩之刀

铿然有声,似警于人也,故名曰警恶刀。"

短刀:刀的一种。短刀的刀身相对长于刀柄(刀把),

24

刀柄只可一手或两手执之。单刃有单刀和双刀之分。单刀有

斩马刀、柳叶刀、朴刀、雁翎刀、大环刀、虎牙刀等。单刀

一般为单使,也有与其他兵器一起使用的。如单刀夹拐、单

刀夹鞭、单刀碟、刀牌等。单刀一般式样较大,重量也大。

双刀为二刀并用,其式样和重量都较刀单刀为小。双刀有鸳

鸯刀、蝴蝶刀等。

九环刀:大环刀的一种。为步战所用。形状与一般刀

相同,惟其刀身厚,刀背上穿有九个铁环,刀尖部平,不朝前

突,刀柄略细弯度较大,柄后有刀环。

大砍刀:为步战所用。与一般手刀相同,惟其刀背厚,

刀刃锋利,刀尖部平,不朝前突,刀柄直,柄后有刀环。

大横刀:唐代短刀的一种。多为帝王所赐,佩者以此为

荣。《新唐书〃五及善传》:"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

呼。"

千牛刀:利刀的别称。《庄子〃养生主》中记载,庖丁

宰牛数千头,所用刀仍锋利无比。故后世称锋利的刀为千牛

刀。南朝梁元帝《金楼子〃一〃箴戒》:"时杨玉夫见昱醉无

所知,乃与杨万年同入幄中,以千牛刀斩之。"

马刀:为骑战所用之短兵器。马刀身狭,略带弯曲,刀

把也长。可两手同时握把。马刀一般较轻,锋利无比,威力较

大。

子母刀:刀身很短,刀柄处有一护手刀,称为子刀;母刀

25

刀背笔直,刀身宽。子刀细小绕柄半圈,且有一刀尖。

云头刀:刀身近柄持处小,刀刃弯曲向前至顶端,继续弯

向刀背,刀头呈圆形,形似云头,故得此名。

手刀:古刀名。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器

图》有"刀八色"。手刀即其中一种。《三才图会》:"手刀一

旁刃,柄短如剑。"后演变成现今短刀。

双手单刀:刀身细长,刀尖锋利,与苗刀相似,刀柄直面

长,可双手执柄。

片刀:古刀名。《大清会典图〃六十五〃武备图》载:"

片刀,通长七尺一寸二分,刃长二尺,阔一寸三分。上锐而仰,

銎厚二分,柄长四尺七寸,围四寸。木质铜朱,末铁鐏长四寸。

"

仪刀:唐代军刀。《唐六典》:"武库令刀之制有四:仪

刀、鄣刀、横刀、陌刀。"始为禁卫军使用,晋时称为御刀,

隋代定名为仪刀,以木或金银制成,仅供帝王仪仗队使用,故

名。《制兵〃刀》:"仪刀,古班剑之类。晋、宋以来谓之御刀;

后魏曰长刀,皆施龙凤环。隋为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

"

少林鱼头刀:全长三尺,形似鱼头样,是历代武士和僧

徒炼武防身之器。

连环刀:刀身宽大,刀背带环,环的数量不一,刀尖突出,

锋利异常。护手圆盘形,紧裹刀身,刀柄稍弯,并系刀彩。其

26

刀可砍可劈,可撩可扎,使用起来虎虎生风,铃铃有声。

护手狼牙刀:其刀背形如狼牙且刀背直而不曲。刀柄处

有一月牙弯刀护手。其主要用法有劈、扎、撩、绞、格、拦、

推、架等。

戒刀:僧人佩刀。只供中国古代僧人出行时割切三衣

(袈裟)用,不得用以杀生,故称戒刀。

拍髀:因佩带时拍髀旁,故名。《释名〃释兵》:"短刀曰

拍髀,带时拍髀旁也。"

直背刀:其刀背笔直,刀刃弯向刀背,刀尖突出,刀刃锋

利,刀柄略弯。其用法与一般短刀相似。

服刀:多随身佩带。《汉书〃九六上〃西域传〃婼羌》:

"山有铁,自作兵,兵有弓、矛、服刀、剑、甲。"

佩刀:多佩带于腰间。《释名〃释兵》:"佩刀,在佩旁之

刀也。"

柳叶刀:其刀身形似柳叶,故名。

削:属于书刀,指一种长刃有柄的小刀,为青铜或铁制成,

用来修削木简或竹简上的文字。汉行于东周和秦汉时。《考

工记〃筑氏》:"筑氏为刂,长尺,博寸。"

鬼头刀:刀身宽,刀背略弯,刀尖突出,刀柄弯曲。

钩刀:其式样与一般刀同。惟其尖上 而成倒钩状。《齐

东野语》:"令二壮士执钩刀,夜伏田中。"

破风刀:刀身小,刀尖突出,刀刃锋利,刀背薄,刀柄弯

27

曲。

麻札刀:《宋史〃岳飞传》:"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陈,

斫马足,遂大败之。"

掇刀:《唐书〃南蛮传》:"以千人为军,十军为部,强弩

二首,枪斧铺之,劲马二百,越粮刀铺之。长戈二百,掇刀铺

之。"

割刀:《礼记》:"割刀之用,鸾也之贵,贵其义也。"《正

义》曰:"割刀今之刀,鸾刀,古之刀也。今刀便利,可以为割

物之用。古刀迟缓,用之为难,宗庙不用今之刀,而用古刀修

古也。"

温铜刀:古代名刀。清代梁绍王《两般秋雨追随笔》载:

"传为明戎政尚书陆公完字遗物,恩陵赐也。"

猨刀:古代刀的一种。"猨"通"猿"。《隋书〃礼仪志》:

"行各二人,执金花师于楯,猨刀。"

雁翅刀:古代兵器。步战用刀。又名金背大环刀。其刀

背厚,刀头宽大,刀体重。刀背上有五至九个小孔,孔内有空

穿铜环一枚。挥动时,环击刀背,连连作响,声似雁鸣。《玉

海》:"乾道元道十一月二日,命军器所造雁翎刀,以三千柄为

一料。"

腰刀:刀长约三飞,刀身狭,柄短。明〃茅元仪《武备志〃军

资乘〃器械》:"腰刀造法,铁要多练,用纯钢自背起用平铲平

削至刃,刃芒平磨无肩,乃利秒尤在尖。"腰刀多与藤片并用,

28

故共称"腰也藤牌。"

二人夺:刀鞘形似手枚,中藏利刀,合之为杖,二人分夺

时,则刀离鞘可作防身之用。

少林龙鳞宝刀:全长三尺五寸,为历代武林名士防身之

刀。普净僧尼备此刀,明四海云游除反徒用此刀。

少林滚珠宝刀:全长三尺三寸峭右代名士防身之用。

明代广会高僧备此刀,精此术也。

白杨刀:短刀的一种。左延年《秦女休行》:"休年十

四五,为宋行报仇,左执白杨刀,右据宛鲁矛。"

大食刀:古代阿拉伯所造之刀。杜甫《荆南兵马使太

常卿赵公大食刀歌》曰:"吁嗟光禄英雄弭,大食宝刀聊可比。

"

大理刀:少数民族兵器。有谓:"蛮刀以大理所出理

佳……今世所谓吹毛透风乃大理刀之类。"大理刀有铎销,柄

部饰金,极名贵。

云贵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梁〃陶弘景《古

今刀剑录》:"云南刀,即大理所作,铁青黑沉沉不錎,南大最

贵之,以象皮为鞘,朱之上,亦书犀毗花纹,一鞘两室,各函一

刀,靶以皮条缠束,贵人以金银丝。"

壮族尖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刀身长一尺二

寸,刃向外曲凸,刀身最宽处为一寸二分。刀背一面有锋,锋

与刃尖之间有三个凹形齿口,刃较为锋利,铁护手呈"S"形。

29

柄以木制,长四寸半。铜制柄首呈棱形状。

阿昌刀:少数民族兵器。平时可弯曲而系于腰间。取用

时则自然挺直。质地精良,尤以刀鞘与刀把制作考究,有木

制、皮制、铜制、银制之不同,饰以精美的传统民族图案。

苗刀:古代日本所制的佩刀。短刀的一种。后又称之

为倭刀。其大者又名太刀,小者名胁差。鱼皮贴香木为鞘。

刀身长而窄,两面开刃,刀刃犀利,装饰精美。故宋欧阳修有

《日本刀歌》赞之。苗刀刀柄较长,为双手执用,杖其锋利,

故刀法较为简单,明代武术家程宋猷将其用法化入我国传统

刀术,著有《单刀法选》,使之广为流行。

苗族尖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刀长一尺二,

向外曲凸。刀背随刃而曲,两侧有两条血槽及两条纹波形指

甲印花纹,刃异常犀利,柄长三寸至四寸,用两片木料,牛角

或兽骨夹制而成,以销钉固定。苗家演练时常以笋笙伴奏。

环刀:元代蒙古骑战用刀,其刀刃身略弯,柄小而稍扁,

较犀利。

峒刀:少数民族兵器。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峒

刀,西刀州峒及诸外蛮,无不带刀者,一鞘二刀,与云南刀同,

但以黑漆杂皮为鞘。"

铦刀:古代婆罗门国用的短刀。《唐书〃礼乐志》:"睿

宋时,婆罗门国献人倒行以足舞,仰植铦刀,府身就锋。"

傣族刀:少数民族兵器。在生产工具短砍刀的基础上,

30

逐步发展成为长刀。这种刀极为锋利,既是劳动工具,也是练

功和自卫的武器。

景颇尖刀:少数民族兵器。景颇刀历来精细别致,种类

亦多,长短不一。刀形有直、曲两种,均有血槽。刃尖呈斜形,

斜度各异。柄有木制、骨制、角制几种。刀鞘为木质,工艺

精美,有龙及其他花纹凹雕,鞘上系有三道铜或银箍。也有细

竹蔑编制的箍,鞘上系有皮带作背挎之用。

傈傈族弯尖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这种刀大

小不等,也刃近似直形,刃尖向背曲凹,刀锋锐利。刀柄稍向

背曲凸,以木制或角制而成。

黎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梁〃陶弘景《古今

刀剑录》:"黎刀,海南黎山所制,刀长不过一二尺,靶长乃三

四寸。织细藤缠束之。靶端插白角片尺许,如鸱鹗尾,以为饰。

"

藏刀:少数民族兵器。又称"西番刀"。短刀的一种。

是我国藏族人民随身携带且须臾不离的防身器械。藏刀刀身

短,刀尖锐利。刀鞘及刀把上多装饰精美。技法上常利用宽

大藏袍作掩护,或突击闯刺,转腕变锋,或逼身擒举,使人防

不胜防。常用招式有"牦牛闯阵""雄鹰啄蹄""骗马盖顶""喇

嘛祭刀""举羊势"等,演练时,刀风嗖嗖,喊嚎惨人。

彝族短体插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多为彝

族男**所用,平时将刀将于腰带中。刀为曲刃短刀,有刀柄及

31

铅花银制刀鞘。刃背向外曲凸,刃锋居于内面,而刃尖稍向外

再度曲凸,柄与刃均同一曲度。刀形精美优质,极为犀利尖

锐。

宝刀:锋利钢刀的泛称。《南史〃陈世祖传》:"为临川

王,梦梁武帝以宝刀授已。"魏文帝《典论》:"丕造百辟宝刀,

其一文似灵龟,名曰灵宝;其二彩丹霞,名曰含章;其三锋似

崩霜,刀身剑侠,名曰素质。"

回回刀:古代名刀。《云烟过眼录》:"刘汉卿所藏回回

刀,小品,背上皆全紫全错。回回刀内全错出,一人面兽,精

甚。闻回回国王所佩者。"

吴刀:古代名刀。古时以吴地作刀最为锋利,故张华诗

赞曰:"吴刀鸣手中,利剑严秋霜。"

斩马刀:宋代有名的步战用刀。从唐代陌刀演变而来。

《玉梅》:"熙宁五年,作坊造斩马刀,长三尺余,镡长尺余,首

为大环,上出以示蔡挺、挺奏,便于操击,战阵之利器也。五

月庚辰,朔命臵局造数万口分赐边臣。"

葛党刀:古代名刀。《梦溪笔谈》:"吴钩,刀名也。弯,

今南蛮用之,谓之葛党刀。"

蜀刀:汉代军的一种。刀首有环。《汉书〃文翁传注》:

"刀凡蜀刀,有环者也"。 鱼刀:《水经.温水注》晋范

文“日南西卷县夷师范椎奴也。文为奴时,山涧牧羊,于涧水

中得两鲤鱼,隐藏挟归,规欲私食,郎知检求。文大惭惧,起托

32

曰“将砺石”。还,非为鱼也。郎至鱼所,见有两石,信之而去。

文始异之。石有铁,文入山中,就石冶铁,锻成两刀,举刀向鄣,

祝曰:“鲤鱼变化,冶石成刀,斫石鄣破者,是有神灵。文当得

此,为国君王,斫不入者,是刀无神灵。”进斫石鄣如龙渊干将

之斩芦蒿,由是人情渐附。”

33

金庸小说里的武功心法招式

本文发布于:2024-05-31 08:27: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171152342728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武学   名刀   少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