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临骏:淄川聊斋园游记

阅读: 评论:0


2024年12月13日发(作者:裘焕)

2012年秋,酷爱文学的我突然接到了《望月文学》主编、莱芜市钢城区文联著名作家周慎

宝老师的电话邀请,说要我过去见个面谈谈。这个消息让我着实犹豫了一番,想起了丑媳妇

难免见公婆的老话,遂硬着头皮去了。

一番颠簸,几经周折,最终和老师在莱芜汽车站接上头已经十二点多了。济南的一位诗人许

先生已经早来了,他们在等我。感动。周老师看上去是一位中年文士,气质儒雅,从容随和。

“咱们也不喝酒,就去吃驴肉火烧吧?边吃边谈。”老师提议。

南行数十步,有一“河间驴肉火烧”小店,三人拣靠窗的位子坐了,慢慢喝着茶,开始探讨

一些问题。这次来访,一是因为本次《望月文学》散文精选出版的一些问题需要向周老师请

教,再者也是久仰老师的大名,借这次机会过来当面聆听教诲。周老师不但是一位著名的小

说家、散文家、书画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文学活动家,曾经多次成功组织全国散文诗歌小说

大赛,全国楹联大赛等等文坛盛事,并在开拓文学阵地和提携文学新人方面享誉海内,《望

月文学》杂志更是蜚声文坛,成为文学爱好者心目中的一块圣地。老师特意为我准备了一幅

刚刚创作的墨荷,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麦子熟了的季节》,一套《望月文学》报刊的合订

本。我则给老师带来了一小方家乡特产红丝砚,实在是羞于出手,老师却很高兴。

不一会,火烧和鸡蛋汤来了。火烧很香,只是忙于请教周老师各种问题,反忽略了这“天上

鹅肉,地上驴肉”的味道。

饭毕,周老师提议去淄川游蒲松龄故居,欣然遂行。约三时许到达目的地淄川洪山镇,又复

打的去蒲家庄。

蒲松龄故居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整体分蒲松龄故居和聊斋园两部分。故居简单,就是蒲

公起居处;聊斋园则浩大,乃是故居的主题部分。周老师买了门票,然后在聊斋园的牌坊门

口合了影,进入聊斋园。

蒲公号称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聊斋志异》全卷共收录文言短篇小说491篇。山东大学马瑞

芳教授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上把蒲公奉为“绝无仅有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是丝毫也不逊于

莫泊桑、契科夫、欧亨利等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的。从四十岁开始,历三十年写成,在十七

世纪的中国的确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文学奇迹。蒲公的好友,名士王士祯曾为《聊斋志异》题

诗云:“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王公甚至

于要用五百两黄金购《聊斋志异》,终未如愿。可见此卷当时在士人心目中的文学价值。

聊斋园占地2.4万平方,建筑面积6100平方。据说当时投资就在3000万余,堪称当代园林

的典范力作。全园的房舍建筑均为青砖白灰叠瓦,古韵悠远。一进此园,便仿佛置身于康乾

岁月,一缕心绪竟也古色古香了起来。最先进入的就是狐仙园,蒲公的生平馆内,蒲公肃然

而坐,捻须微笑。然后就是蒲公生平的陶塑展柜,从童蒙岁月、三试第一、江南幕宾、归乡

设馆、整理志异、七旬岁贡、一直到驾鹤西归,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倒是十分有趣。及出,

有王力教授之石刻对联一幅,左为“一世无缘附骥尾”,右为“三生有幸落孙山”。细细想来,

不觉莞尔。

九折南行,则有狐仙园及万笏山诸景。大小石狐,憨态可掬,凡是人手可及者,其尖尖小嘴

必被摩挲得光滑油亮,让人忍俊不禁。园内珍草异石,或芳华绝代,或鬼斧神工,非文字所

能一一描述也。最奇者当属“雨钱石”,如《聊斋志异》之《雨钱石》所述:一书生求狐仙

教变钱之法,狐仙遂作法令半空钱雨纷纷,皆落于此石之上,闪闪发光,但不能取,成此异

石。细观石身,果有圆形黄色大小如币之斑点十数枚散布其上,状酷似铜钱。由是不得不感

叹蒲公构思之奇特,无愧于才子之誉。

清音袅袅,花香淡淡。三人出了这些精致园子,一路留影,无限感慨。因时间关系,也无暇

过度留连,便直奔主题聊斋宫去了。聊斋宫分龙宫、地府、天宫三部分,围绕着《席方平》

这一聊斋故事为主线,先是龙宫的一些娶亲场景,虾兵蟹将,而后是地府的牛头马面阎王判

官。还有大锯分解席方平,并有音响作种种啾啾鬼鸣,阴风怪叫,画皮,尸变等场景,实在

也无法让人觉得恐惧。只是因为疏于养护,蓬头垢面的娇娜让人看了心酸。及到了天宫,倒

是二郎神的威仪让人肃然起敬。周老师嘱咐参拜,便依次拜了。出得天庭大殿,终于来到了

阳光灿烂的人世间。聊斋宫整体建筑气势恢宏,顶阁凌霄傲立,更有天上人间之感。顶阁“聊

斋宫”题字为启功先生墨宝,于夕阳里闪闪发光。登临阁顶,则聊斋园全景尽收眼底。翠柳

掩映下的飞檐斗阁,假山怪石,小桥流水,花红草绿,无一处不体现着园林建设者的独具匠

心。这些凝聚着人类文化和智慧的建筑瑰宝,也必将和聊斋故事一样与华夏文明万世同春。

游毕聊斋宫,三人略作休息,穿过一段长长的水泥路,来到了蒲公墓园。蒲公墓又名才子茔,

文革期间遭到了令人痛心的惨劫。小将们毁坟暴尸,洗劫一空,一代鬼王,竟然无可奈何。

所幸八十年代初政府终于修缮还原,蒲公复得以安居此地。碑楼前有沈雁冰书“蒲松龄先生

之墓”碑,塔楼内则为名士张元撰文的墓表。还有几位名人的碑刻,一时竟忘了名字。

最后的一游便是柳泉这一部分了。分别是满井寺和柳泉。满井寺里还有一块有趣的福字碑,

说是人站在该碑的不远处闭眼平伸双手往前走,以能最终触摸到碑上的福字为有福,于是我

和许先生先后照做,竟然都顺利摸到,倒是十分开心。满井寺的传说源于蒲公的父亲蒲槃,

据载此公曾夜梦一僧入家而生蒲松龄公,于是建寺庙纪念,据说还颇出了几位名僧大德,一

度香火鼎盛云云。满井之说,就是平地一井,时时满溢,故名“满井”。亦或有直通东海龙

宫之说,则是神话故事了。倒也奇怪,此井真的满满且溢,澈不见底,让人颇觉神秘。井北

几步有沈雁冰题“柳泉”。又复摄影留念。碑后有巨柳,冠轮廓大,枝条婆娑,便是蒲公当

年施茶待客、说狐聊怪的柳泉胜地了。北行数十步,建一草庐,有柳泉先生捻须清谈之塑像,

中有石桌、石凳,陶壶、瓷碗,形神俨然,倒是最适合拍照留念的了。于是我和周老师、许

先生分别坐在蒲公塑像一侧做聆听状拍照,拍完复看,无不叫绝。

游易忘归,不觉日暮。此间得聆周老师诸番解读,收益良多。所谓“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实是至理名言。闭门造车者,即使满腹锦绣,终是古人余惠也。此番聊斋园之旅,却胜读书

十年。


本文发布于:2024-12-13 15:13: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340740075497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老师   文学   先生   建筑   故居   短篇小说   驴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