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宫夜宴受众分析
今年春节,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美”上热搜,并被《人民
日报》点赞。14名年轻舞者身着齐胸衫裙,扮成丰腴的唐宫乐伎,神态娇憨诙谐,
与众不同。整个舞台还运用了先进技术,串联起多件国宝级文物和古代名画,被网
友形容为“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之旅”。有人甚至根据这些舞蹈演员的舞台形
象,创作出了系列漫画。(2月15日《南方都市报》)
“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在《唐宫夜宴》中,参加夜宴的唐朝
少女们圆润讨喜,她们时而梳妆打扮,时而嬉笑打闹,如同在古画中穿梭行走,将
大唐盛世的锦绣繁华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如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所说,这个节目
真正做到了让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展柜中的文物“活”起来,让乐舞俑、乐舞图像
跳起来、唱起来,把文物背后的文化魅力、人文情怀和艺术神韵,真真切切地传播
到了社会公众心中,并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这就是它能“火出圈”的最大原因
吧。
可以说,《唐宫夜宴》是传统文化得以创新性回归和走红的又一例证。在我国,
从远古走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灿若星辰,饱含数千年的东方文
明与智慧,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基因、文化血脉和精神命脉。对优秀传统文化予以传
承和发展,保障它们走向遥远的未来,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神圣使命。因此,如何深
入切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全国相关政府部门、文化艺术院团、公共
文化机构和文博机构的探索。而《唐宫夜宴》此番的探索,无疑是比较成功的。
一方面,该节目高度还原了历史文化。长期以来,在公众所见的古典舞中,演
员都是非常苗条、修长的,尽管唯美,却未必符合历史形象,尤其是在以胖为美的
唐代。据报道,《唐宫夜宴》为还原唐代少女的“丰腴美”形象,演员身上穿着塞
海绵的连体衣,嘴里含着棉花,而眼角两道月牙形的妆容,也完全再现了风靡于唐
代的女性面部潮流妆容“斜红”。因此,演员们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不仅憨态可
掬,还尽显盛唐时期的文化风情。故不少网友认为,“真的像是画里的人活过来
了”。
另一方面,该节目还实现了审美的古今融合。整个舞台运用了先进的5G增强
现实(AR)技术,串联起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国宝级文
物和古代名画,使得此支舞蹈更像是一个融媒体产品,表达方式更加新颖。而那些
打闹嬉戏的唐宫少女,虽从历史中走来,却像今天的小女孩一样活灵活现、可亲可
近。换言之,这支古典舞不失古风古韵与大气恢宏,在表现形式、感官追求、价值
认识中,又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自能引领年轻人追捧传播。
总之,《唐宫夜宴》“火出圈”再次表明,要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主动认识自
己的民族文化,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甚至将民族文化融入于生活、情感和行为,
就需要努力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化表达形式,创作出更多让人喜闻
乐见的文化精品。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创造性传
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关乎文脉延续,关乎文化安全,关乎民众的文化素养。
(何勇海)
本文发布于:2024-12-16 23:47: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343640315580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