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系统
三种类型指令系统,CISC,RISC,VLIW:超长指令字
指令系统的设计:指令的格式设计、指令系统的功能设计、指令系统的性能评价
确定哪些数据类型用数据表示来实现的原则
• 缩短程序的运行时间
• 减少CPU与主存储器之间的通信量
• 这种数据表示的通用性和利用率
数据的属性通过指令中的操作码来解释,高级语言适用类型说明语句指定数据类型,运算符不反应数据类型,高级语言和机器语言之间的语义差距需要依靠编译器弥补
为了缩短高级语言和机器语言的语义差距,可以让机器中的每个数据都加上类型标识符 也就是类似于描述符
[例题] 假设X处理机的数据不带标志符,其指令字长和数据字长均为32位;Y处理机的数据带标志符,数据字长增加至35位,其中3位是标志符,其指令字长由32位减少至30位。并假设一条指令平均访问两个操作数,每个操作数平均被访问R次。分别计算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处理机中程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
[解答] X和Y处理机程序占用的存储空间总和分别为
32I是指令占用的空间、2*32 / R 操作数空间?$B_x = 32I + 2*32 / R,B_y = 30I + 2*35I / R$比值:$B_y / B_x = frac{15R+35}{16R+32}$当𝑅 > 3时,有By / Bx <1;而实际应用中经常是𝑅 > 10。所以,标志符的处理机所占用的存储空间通常要小。
标识符数据表示方法的[优点]:
[缺点]:
数据描述符:对向量、数据、记录等数据,由于元素属性相同,采用数据描述符
数据描述符与标志符的区别:标志符只作用于一个数据,而数据描述符要作用于一组数据。
向量、数组数据表示
增设数组数据表示,组成向量机
对于向量A,需要指明基地址、位移量、向量长度、元素步距
向量有效长度的起点:基地址+位移量
堆栈数据表示
堆栈数据结构在编译和子程序调用中很有用
堆栈机器的特点:1)有高速寄存器组成的硬件堆栈;2)丰富的堆栈操作指令,功能强大;3)支持高级语言编译;4)支持子程序的嵌套和递归调用
原则:看系统效率是否提高:时间和存储空间是否减少
通用性和利用率是否提高
浮点数表示
数符 | 阶符 | 阶码数值 | 小数点 | 尾数 |
---|---|---|---|---|
1bit | 1bit | p位 | . | m位 |
最小尾数:1 * r m − 1 r_m^{-1} rm−1
最大尾数: 全 111 最 大 1 − r m − m ′ 全111最大1 - r_m^{-m'} 全111最大1−rm−m′
字节编址 字访问的问题:
谈字节编址字访问的地址信息浪费问题_TalesOV的博客-CSDN博客
关于地址的浪费:
字编址32位去访问,地址的最低两位都是00.如果32位机器按照半字(两个字节)寻址,那么最后一个二进制位会是0
与访问的最小单位有关系
双字地址最末三个二进制位必须为000,单字地址最末两位必须为00,半字地址最末一位必须为0
大端小端问题
0x123456
大端:数据从高字节向低字节排列(从左往右 0x123456)
小端:数据从低字节向高字节排列(0x654321)
零地址空间个数(不懂)
•三个零地址空间:通用寄存器、主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独立编址
• 两个零地址空间:主存储器与输入输出设备统一编址
• 一个零地址空间:最低端是通用寄存器,最高端是输入输出设备,
中间为主存储器
• 隐含编址方式:堆栈、Cache等
一个零地址空间,即所有存储设备统一编址,地址低端是通用寄存器,最高端是I/O设备,中间绝大多数给主存。
并行存储器的编址技术
• 高位交叉编址:主要用来扩大存储器容量。
• 低位交叉编址:主要是提高存储器速度。
模m低位交叉编址:
寻址规则
• 体地址𝑗=𝐴 𝑚𝑜𝑑 𝑚
• 体内地址𝑖 = 𝐴/𝑚
适合于单处理机内的数据存取和带Cache的主存
同样还有模M高位交叉编址
适合于共享存储器的多机系统,适用于指令和数据分别存于不同分体中
输入输出设备的编址
一台设备一个地址:仅对输入输出设备本身进行编址,需要通过指
令中的操作码来识别该输入输出设备接口上的有关寄存器
Ø 一台设备两个地址:数据寄存器、状态或控制寄存器。
Ø 多个编址寄存器共用同一个地址的方法:
• 依靠地址内部来区分,适用于被编址的寄存器的长度比较短
• “下跟法”隐含编址方式,必须按顺序读写寄存器。
Ø 一台设备多个地址:增加编程的困难
定位方式主要研究程序的主存物理地址在什么时间确定,采用什
么方式来实现
地址转化
程序需要定位的主要原因:
• 程序的独立性
• 程序的模块化设计
• 数据结构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其大小往往是变化的
• 有些程序本身很大,大于分配给它的主存物理空间
定位方式
Ø 直接定位方式:在程序装入主存储器之前,程序中的指令和数据的主存物理就已经确定了的称为直接定位方式。
Ø 静态定位:在程序装入主存储器的过程中随即进行地址变换,确定指令和数据的主存物理地址的称为静态定位方式。
Ø 动态定位: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当访问到相应的指令或数据时才进行地址变换,确定指令和数据的主存物理地址的称为动态定位方式。
动态定位需要:增加相应的基址寄存器和地址加法器硬件,在程序不做变换直接装入主存的同时,将装入主存的起始地址存入对应该道程序使用的基址寄存器中
程序执行时,通过地址加法器将逻辑地址加上基址寄存器内的程序基址,形成有效的物理地址
可在指令中加入相应的标志位来指明指令地址是否需要加基址
主要目标:节省程序的存储空间,指令格式尽量规整,便于译码
操作码的三种编码方法:固定长度、Huffman编码、扩展编码
优化操作码编码的目的:节省程序存储空间
概率高的用最短的位数来处理
操作码的平均长度公式: H = − ∑ p i ∗ l o g 2 p i , p i 是 第 i 种 操 作 码 出 现 的 概 率 H = -sum pi*log_2p^i,pi是第i种操作码出现的概率 H=−∑pi∗log2pi,pi是第i种操作码出现的概率
固定长编码相对于最优Huffman编码的信息冗余量: R = 1 − − ∑ p i ∗ l o g 2 p i l o g 2 n 分 母 需 要 向 上 取 整 R = 1-frac{-sum pi*log_2p_i}{log_2n} 分母需要向上取整 R=1−log2n−∑pi∗log2pi分母需要向上取整
最短平均长度 H o p t 是 一 个 理 想 值 H_{opt} 是一个理想值 Hopt是一个理想值
然后算信息冗余量R = 1 - Hopt / H实际 就是冗余量
huffman缺点:
操作码长度不是定长,但是只有 有限几种码长
4-8-12等长扩展编码法:
一个是从每次15个 一个是 8/64/512
RISC 定义以及特点
为了使指令流水线不断流,在转移指令之后插入一条没有数据相关和控制相关的有效指令,而转移指令被延迟执行,这种技术称为延迟转移技术
采用指令延迟转移技术时,指令序列的调整由编译器自动进行,用户不必干预
类似于指令重排
采用延迟转移技术的两个限制条件
• 被移动指令在移动过程中与所经过的指令之间没有数据相关
• 被移动指令不破坏条件码,至少不影响后面的指令使用条件码
Ø如果找不到符合上述条件的指令,必须在条件转移指令后面插入空操作
Ø如果指令的执行过程分为多个流水段,则要插入多条指令
• 插入1条指令成功的概率比较大,插入2条或2条以上指令成功的概率明显下降(找不到啊)
采用指令延时技术,经常找不到可以用来调整的指令,
• 可考虑采用另一种方法:指令取消技术
• 分为两种情况:
(1) 向后转移(适用于循环程序)
(2) 向前转移(IF THEN )
原因:在RISC中,子程序比CISC中多,因为传送参数而访问存储器的信息
量很大
Ø实现方法:设置一个数量比较大的寄存器堆,并把它划分成很多个窗口。
在每个过程使用的几个窗口中:
• 有一个窗口是与前一个过程共用
• 有个窗口是与下一个过程共用
情况:
(1) 向后转移(适用于循环程序)
(2) 向前转移(IF THEN )
原因:在RISC中,子程序比CISC中多,因为传送参数而访问存储器的信息
量很大
Ø实现方法:设置一个数量比较大的寄存器堆,并把它划分成很多个窗口。
在每个过程使用的几个窗口中:
• 有一个窗口是与前一个过程共用
• 有个窗口是与下一个过程共用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RtfEEKgr-1653990253811)]
本文发布于:2024-01-28 02:43: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38099541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