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底,阿里云iLogtail代码完整开源,正式发布了完整功能的iLogtail社区版。iLogtail作为阿里云SLS官方标配的采集器,多年以来一直稳定服务阿里集团、蚂蚁集团以及众多公有云上的企业客户,目前已经有千万级的安装量,每天采集数十PB的可观测数据,广泛应用于线上监控、问题分析/定位、运营分析、安全分析等多种场景。此次完整开源,iLogtail社区版首次在内核能力上与企业版完全对齐,开发者可以构建出与企业版性能相当的iLogtail云原生可观测性数据采集器。
iLogtail的核心定位是可观测数据的采集器,帮助开发者构建统一的数据采集层,助力可观测平台打造各种上层的应用场景。iLogtail一贯秉承开放共建的原则,欢迎任何形式的社区讨论交流及公建。
可观测性指的是从系统的外部输出推断及衡量系统内部状态。在我们生活当中也会遇到很多可观测的例子。汽车仪表盘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可观测例子,在驾驶汽车过程中,特别需要高度重视就是行驶安全问题。而汽车仪表盘降低了识别汽车内部状态的门槛,即使非汽车工程专业人员也能通过仪表盘快速识别汽车的内部状态。
另外,我们平常的看病可以认为是人体可观测的例子。在古代,医疗水平比较落后,整体来说人体是一个黑盒,只能通过表面的望闻问切来诊断病因,然而这种方式过度的依赖医生的经验、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撑。而到了近代,随着心电图、X光等医疗设备的发展,人体的内部机制变得越来越透明,大幅提升了医疗水平,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福音。通过上述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可观测性不仅要能定性地反馈系统内部状态,最重要的是要定量的论证系统内部状态,需要有足够的数据依据,也就是我们提到的可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回到我们软件行业,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整个开发模式、系统架构、部署模式、基础设施等也都经过了几次颠覆性的变革,这些变革带来了更快的开发和部署效率,但随之而来整个的系统也更加的复杂、开发所依赖人和部门也更多、部署模式和运行环境也更加动态和不确定,这也对可观测数据采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适应开发模式快速迭代的需求,需要能够与DevOps流程等进行高度的集成,通过轻量级、自动化集成的方式实现开发、测试、运维的一体化;也需要适应部署架构分布式、容器化的需求,提升业务服务动态、及时、准确发现的能力;最后,云原生的发展也带来了更多的上下游依赖,因此也需要适应数据来源、数据类型越来越多的需求。
Logs、Traces、Metrics作为可观测性数据的三大支柱,基本可以满足各类监控、告警、分析、问题排查等需求。这里大致分析下这三类数据的特点、转化方式以及适用场景:
三者间的转换关系:Logs在调用链场景结构化后其实可以转变为Trace,在进行聚合、降采样操作后会变成Metrics。
目前行业上主流的可观测开源方案,大概可以分为5个部分。
另外,日志服务SLS作为一款云原生观测与分析平台,为Log、Metric、Trace等数据提供大规模、低成本、实时的平台化服务。SLS一站式提供数据采集、加工、查询与分析、可视化、告警、消费与投递等功能,用户可以基于SLS快速构建一套完整的可观测平台。iLogtail企业版作为SLS官方标配的采集器,承载了业务数据采集的职责,而iLogtail社区版正是从企业版发展而来的,功能及性能自然也继承了企业版的绝大部分能力。
iLogtail的前身源自阿里云的神农项目,自从2013年正式孵化以来,iLogtail始终在不断演进。
诞生初期,面对阿里云自身和早期客户运维和可观测性需求,iLogtail主要解决的是从单机、小规模集群到大规模的运维监控挑战,此时的iLogtail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文件发现和轮转处理能力,可以实现日志、监控实时采集,抓取毫秒级延迟,单核处理能力约为10M/s。通过Web前端可支持中心化配置文件自动下发,支持3W+部署规模,上千采集配置项,实现日10TB
本文发布于:2024-01-28 02:4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38106542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