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CCTV有一期节目,采访在北京的务工人员,问中秋节能回去团聚吗?答:能回,但不愿回。问为什么,又答:混得不好,不好意思回。
明朝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的中秋节,34岁的王阳明,也在纠结这个问题:他不好意思回家,却不得不回家。
这是后来被儒家士林看做圣人的人物:心学学派的开山宗师,门徒遍天下的大儒,文武双全的一代奇人王阳明。
那一年的王阳明,却是一个出了名的败家子,外加倒霉蛋。
王阳明的“败家”,在当时是出了名的。他本是名门之后,父亲王华曾是两代帝师。可他从小不爱读书,偏好舞枪弄棒,学习成绩从来都是中下游。而且心比天高,成天口出狂言质疑先贤学问,动不动就夸口说自己将来要做圣人,更一年到头给家里闯祸。
可到了正德元年(1506),因为一件倒霉事,他却躲也躲不下去了。因权阉刘瑾专权,时任兵部武选司主事的王阳明,上书直斥刘瑾奸恶,结果引火烧身,被打得皮开肉绽不说,官职更一撸到底,科场的功名遭革除,发配到贵州龙场做驿丞:在蛮荒之地做个不入流的小官。按照现代的话说,就是政治生命完结了。
发配的路,恰好要路过南京,王阳明躲了多年的父亲王华,此时就住在南京做官,去,还是不去?
王阳明有一千个理由不去。但有一个原因,却让他必须去:他到南京的那天,是八月十四。中秋节要到了。
按照王阳明弟子冀元亨的记录,王阳明来到南京城郊的时候,就看到家中的老佣人,正在焦急地守候着。当王阳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时,他看到的,不再是儿时记忆中那个满口仁义的父亲,而是一个满面慈祥、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这才惊觉:不经意之间,父亲老了。
而更出乎他意外的是,原本等着一通呵斥的他,只听到父亲一声又一声激动的问候:“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他实在忍不住了,生活中少有地主动给父亲认错:“是我意气用事,把功名弄丢了,官也弄没了,我对不起父亲大人。”父亲并没有呵斥他,相反却是宽慰:“孩子,你是为了斥责权奸才这样做的。你做得对。”
然后,就是王阳明自己文集中,那一段少有的其乐融融的时光,王府中秋节的家宴,久别的亲人们相聚一堂,把酒言欢。
父亲还特意为王阳明准备了一个小节目:他聘来一位南京城有名的杂技演员,在家宴上表演戴头盔翻跟头。这可是个高难度动作,王阳明惊叹地问演员,你怎么做到的?演员答:我翻跟头的时候,脚跟要站定,牙齿咬紧,让太阳穴膨胀,然后头盔就戴住了,翻跟头的时候不会掉下来。王阳明明白了:父亲,是用这个方式,告诉他一个简单的信念:立定脚跟做事,咬紧牙关做人。
正德元年(1506)中秋节的这一幕,在王阳明光辉的一生中,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节点,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之后的王阳明,流放到贵州龙场,期间矢志不移,探究学问真谛,终于在龙场黑漆漆的夜空下,发出了“纵皆阴影,吾心光明”的呐喊,开创了震古烁今的阳明心学,立下赫赫伟业。
后人在说起前因后果的时候,也会捎带着说起王父的教子有方,用心良苦。然而在那个特殊的中秋节,真正打开王阳明黑暗的心扉,为他注入无尽光明的,其实是一个平凡人都知道的真理。
拥有光明之心。如何拥有光明之心?深入思考,全面把握,说服自身,内心平静。
唯有通过实践,你才能够对良知逐渐获得认同感与亲切感,并使之转化为自觉的理性意识,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路歧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岂有不待身亲履历而已知路歧之险夷者?)。
对比心学和理学,心学的方向由心指向物,心驭万物,自尊无畏,使人始终对外部世界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理学由物指向心,填鸭灌输,使人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黑白不分,丧失对社会家庭乃至自身的责任感,胆小怕事碌
龙场的磨难使他意识到,环境的存在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想建功立业,首先必须尊重环境,顺应环境,任何事业都是从处理好与眼前环境的关系开始的。并且,这种顺应不是违心的、伪装的,而是调整与纠偏之后此心与环境的逐步契合。
知识和理论,其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活得更好(物质的富足,精神的享受),如果与这个初衷背道而驰,将之变为利益集团的工具、喉舌、遮羞布,致使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社会矛盾越积越多。这样的知识和理论,要之何用?
知行合一就是告诉你:不要因为走了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99.人生天地之间,五谷杂粮,吞风饮露,如能致其良知,复见心之全体,尽己之性,则亦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知往察来,由此及彼,无所不悉。最终既无内外之分,也无人我之间,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能够“参天地,赞化育”。
是谓天人合一。
100.生命的无意义,迫使人去创造自己的意义。不管黑暗多么广阔无边,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光明。
转载于:.html
本文发布于:2024-01-28 11:33: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41278571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