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基础10

阅读: 评论:0

深度学习基础10

深度学习基础10

前面几篇文章写了监督学习的一些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算法,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等,这篇文章和后面几篇写一下非监督学习的一些算法,首先来写一下聚类(Clustering)算法。
首先来看一下非监督学习聚类中一个非常经典的算法:K-means算法,首先来回归一下基本概念
1.归类:
聚类(clustering)属于非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
无类别标记(class label)
比如有以下数据:

以上图表示一些肿瘤数据,我们想根据数据之间的关系自动划分为若干类,我们不知道每个点的标签是什么,这就是非监督性学习聚类。
2.K-means算法
2.1 Clustering中的经典算法,数据挖掘十大经典算法之一
2.2 算法接受参数 k(要分为几类) ;然后将事先输入的n个数据对象划分为k个聚类以便使得所获得的聚类满足: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高,而不同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小
2.3 算法思想:
以空间中k个点为中心进行聚类,对最靠近他们的对象归类,通过迭代的方法,逐次更新各聚类中心的值,直至得到最好的结果
2.4 算法描述:
(1)适当选择c个类的初始中心
(2)在第k次迭代找哪个,对任意一个样本,求其到c各中心的距离,将该样本归到距离最短的中心所在的类
(3)利用均值等方法更新该类的中心值
(4)对于所有的c个聚类中心,如果利用(2)(3)的迭代法更新后,值保持不变,则迭代结束,否则继续迭代
流程图表示如下:

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怎么计算:

有以上四个点,我们把它们画到超平面上

假设我们将以上数据分为2类,初始中心点为A:(1,1)和B:(2.1)
现在开始进行k-means聚类算法:

上面矩阵表示每个点到中心点的距离
第一次计算后可以归类如下:

更新中心点:


如上图为更新后中心点之后的平面图
继续计算:
计算每个点到两个中心点的距离

二次归类后:

B点的归类发生了变化
更新中心点:

更新后的平面分布图如下:

继续计算:

三次归类后:

发现归类与上一次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算法结束

3.K-means算法优缺点:
优点:速度快,简单
缺点:最终结果跟初始点选择相关,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需要知道k值

基本理论知识就这些吧,下一篇文章写一下如何用Python实现这个算法

本文发布于:2024-01-28 19:37: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44185997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深度   基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