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的八吉渡口,过往车辆及群众从渡船上有序安全上岸。 李长华 摄
中新网贵州榕江1月23日电 (通讯员 李长华)2019年1月22日,在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的八吉渡口,何银祥和赖福昌渡工正在摆渡返乡的车辆和村民。
渡工赖福昌在指挥车辆下船上岸。 李长华 摄
在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的八吉渡口,何银祥和赖福昌渡工正在摆渡过江的车辆和村民。 李长华 摄
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的八吉渡口,由于没有桥梁,两百余米宽的都柳江需要乘坐渡船才能通行。在都柳江对岸,居住着两万余名少数民族同胞。
渡工何银祥在木板船上安装柴油机带动铁船摆渡。 李长华 摄
过往群众从渡船上安全上岸。 李长华 摄
据悉,每日清晨七点到傍晚八点,榕江县古州镇八吉村54岁的何银祥和43岁的赖福昌都会驾驶渡船来回六十余趟接送来往的车辆和村民。由于距离最近的八吉侗寨只有一公里多的路程,何银祥和赖福昌被称为春运最后一公里归途上的“摆渡人”。
在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的八吉渡口,一位刚从广东打工返乡的苗族妇女在渡船上过渡。 李长华 摄
渡工何银祥在用木块为小轿车下船上岸接触点垫轮胎安全通行。 李长华 摄
目前,渡口旁的“八吉大桥”已开工建设,何银祥和赖福昌也即将见证当地最后的摆渡历史。
本文发布于:2024-01-29 00:45: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460355114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