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WSL搭建嵌入式开发环境

阅读: 评论:0

微软WSL搭建嵌入式开发环境

微软WSL搭建嵌入式开发环境

参考目录

  • 微软WSL搭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 1.下载Ubuntu子系统
    • 2.使用vscode集成终端访问Ubuntu子系统
    • 3. 对Ubuntu进行前期配置
    • 4. 配置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 5. VS code 结合WSL进行编写、编译、烧写
    • 附加:还可以通过remote-ssh插件连接远程Linux主机进行编译

微软WSL搭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深受虚拟机荼毒的我,在经历了众多的折腾以后,终于找到了一种极为方便的搭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方式

折腾历程:

  • 1.最开始按照正点原子官方教程,搭建VMware虚拟机开发环境,但虚拟机中的vscode运行速度以及各方面体验确实不如真机爽,于是进行了第二步

  • 2.在Windows主机上的vscode编写代码,这样编写代码的效率确实提高了,之后拷贝到Ubuntu虚拟机进行编译烧写,可以通过VMware tools工具直接拖拽文件到虚拟机,也可以双方开启FTP服务,进行传输,但这样的缺陷在于,每次改动的文件不多,但是还是要整个复制过去,重新编译烧写,再次决定进行改进

  • 3.再经历过虚拟机崩溃,代码以及配置环境丢失的痛苦以后,牢记了两件事虚拟机拍摄快照以及代码备份,于是想到了通过github作为一个中间桥梁,主机编写代码以后使用vscode集成的git插件将代码push到github,虚拟机再将代码pull下来,每次编写完代码,只需要执行三个固定的命令(git add, git commit, git push),虚拟机端执行一个命令git pull,即完成了代码同步,还对代码进行了备份,主要是从编写完程序到编译程序,不超过5秒,简直爽翻了。(额外多说一句,使用国内的gitee进行托管,速度更快,亲测可行)

  • 4最终篇,使用Windows自带的子系统功能,vscode插件自带的WSL连接功能,让你像在真机下开发一样流畅,下面着重介绍这个方法

1.下载Ubuntu子系统

  • 首先在控制面板->程序与功能->启用或关闭Windows功能(最下方)->勾选适用于Linux的Windows子系统,勾选以后会进行相关设置,然后提示重启,此时按要求重启电脑

  • 在微软商店Microsoft Store搜索Ubuntu,进行安装下载

  • 下载完成以后在开始菜单中找到ubuntu进行打开

  • 打开以后会进行一系列配置,慢慢等待,之后会提示进行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此时输入自己Ubuntu的第一个usernamepassword,然后进入子系统

  • 我们主机的磁盘默认挂载在/mnt目录下,以c d e f ...进行显示

  • 至此系统安装部分结束,容我吹一下微软这个子系统,打开时间2秒,秒杀一众虚拟机。简直不要不要的。

2.使用vscode集成终端访问Ubuntu子系统

  • 打开vscode下载插件Remote - WSL,插件检测到我们打开Ubuntu以后也会进行一系列配置,慢慢等待就好

  • vscode下连接Linux子系统

  • 点击以后,选择新建窗口

  • 此时会再次打开一个vscode窗口,显示正在配置打开子系统

  • 在vscode集成终端下,可以通过shell命令操作虚拟机

  • 至此,vscode与子系统的连接已经完成,还是相当方便,接下来配置开发环境

3. 对Ubuntu进行前期配置

  • 更换镜像源,提升下载速度,选择中科大源,打开/etc/apt/sources.list文件,删除原来内容,更换为以下内容

    #中科大源
    deb / bionic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 bionic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 bionic-update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 bionic-update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 bionic-backport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 bionic-backport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 bionic-securi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 bionic-securi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 / bionic-proposed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deb-src / bionic-proposed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
    

选择复制,记得一定要在vim的插入模式

#执行以下命令更新源
sudo apt-get update
#执行以下命令更新软件
sudo apt-get upgrade

4. 配置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 NFS服务相关说明
    在正点原子教程的第一步是设置NFS,不过裸机部分我暂时没有用到,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WSL的NFS服务目前我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看了大多数人设置的,基本都是失败了,如下图所示:

    不过现在据我的了解,nfs实现的是局域网的文件共享,既然nfs不可以用的话,回头可以用samba或者ssh或者ftp等方式代替,这个等我回头用到这个功能的时候再折腾一番

  • 安装ssh
    首先检查是否子系统已经有了ssh
    sudo vim /etc/ssh/sshd_config,如果文件不存在就安装ssh
    使用如下命令安装ssh
    sudo apt-get install openssh-server

  • 交叉编译器安装
    将交叉编译器拷贝到子系统中,自己的磁盘挂载在/mnt目录下
    具体文件路径为/usr/local/arm,将交叉编译器拷贝到这个路径下,交叉编译器使用正点原子资料包带的就可以。
    拷贝完成以后,进行解压sudo tar -vxf gcc-linaro-4.9.4-2017.01-x86_64_
    打开/etc/profile文件,添加如下内容,进行添加环境变量
    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gcc-linaro-4.9.4-2017.01-x86_64_arm-linux-gnueabihf/bin

    安装相关库,命令如下
    sudo apt-get install lsb-core lib32stdc++6
    安装完以后一定记得关闭Ubuntu子系统窗口,重新打开
    arm-linux-gnueabihf-gcc -v查看gcc版本

    至此,环境搭建基本完成,接下来再Windows主机上的vscode体验一下,情况如何

5. VS code 结合WSL进行编写、编译、烧写

具体打开文件官方链接点击这里

如果不想看上面的英文文档,可以按我下面步骤操作

  • 安装vscode相关插件
  • 进入Ubuntu命令行,找到本机代码的存放位置,一般先到/mnt/c中(以c盘为例),例如,我是进入到Windows主机桌面,
  • 输入code .命令,打开主机上的vscode,这个命令会自动打开vscode
  • 打开vscode以后,直接显示的工程可能不一定是我们需要的工程,在vscode的文件中,重新打开工作区即可
    (特别注意,如果提示,没有权限对文件进行编辑,就需要重新打开一下工作区)

附加:还可以通过remote-ssh插件连接远程Linux主机进行编译

如有问题,推荐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进行留言
公众号可以进行实时回复
文章在公众号首发

本文发布于:2024-01-29 11:56: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500600151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微软   嵌入式   环境   WS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