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资料来自网络,经过个人整理如下
1,提高听力必须花费大量时间
我花在听力上的时间很多.大学刚毕业时,专门练习过托福听力,大约用了300小时.后来断断续续听过北外的中级听力和“高听”,以及VOA平均一天听2小时左右.英语听力的提高需要量的积累,不花大量时间不可能有突破.
2,提高听力需要阅读、口语、写作、翻译等多项技能的辅助
学习听力不可能孤军深入.我在读大学和研究生其间,花了许多时间阅读英文原版专著,有些课程(宏观经济学、大众传播学、西方文学等)基本上是读英文原著,还利用业余时间翻译过一些资料.由于积累了大量词汇,并熟悉了英文表达方式,为之后的听力练习打下基础.另外,要多练口语,多写作、多跟读.
3,提高听力必须有相应的词汇量
我上大学时背过“英语8000常用词”,也背过小型英语词典.并把记忆单词和日常英语阅读结合起来,加强词汇基础.我在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就接触英英词典,练习用英语解释英语.从而提高了语感.这几年我的词汇量基本稳定在一万以上.
4,听写是个好方法
听写的一大好处是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语音.只有听准了英语语音,才能把正确的词句记录下来.长期坚持听写,能培养对英语语音的下意识反应.开始学听写很难,可从SE练起,逐渐过渡到ST.最重要的是辨音能力,要提高耳朵的敏感性.这属于物理性练习.没有辨音能力,一切将无从谈起.
5,坚持精听
有了一定的听力基础后,可练习精听.每次只听一句话,但一定要听懂.先听简单的话,在听长句、复杂句.开始要听许多遍才懂,熟练以后可以一、二遍就懂.接下来,练习听几句话,听段落,也要求一、二遍完全听懂.由于精听是完全靠耳朵听懂,而不是参考记录文本,因此对提高听力理解力很有帮助.所有听力练习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听解力.听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到一定程度以后,应减少听写量,更不能依靠听写记录文本去理解.
6,高质量的泛听
泛听可以提高一次听解的水平.听的时候,应保持心态放松,只管一路听下去,不必纠缠个别生词和难句.要求快速听懂大意,对某些细节和难点,可在第二、第三次听时搞懂.泛听材料不要太难,生词量不要太多.
7,主动听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材料
科技报道、医药卫生报道、采访实录等比较难懂,可以有选择地听一些.敢啃硬骨头,再听一般性报道,就有了轻松感.
8,下意识的听力练习
在睡觉前听,完全放松地听,有利于形成英语下意识,有时在睡梦中也能理解耳边的英语.不要强求每句话都听懂,在模糊状态下也可以积累语言感觉.
记英语单词的方法有许多书介绍过,可以参考.但前提是硬记,必须死记住6000以上基本词汇.然后再采用前缀、后缀、词根等方法,扩大词汇量.我曾用毛笔把常用词抄在挂历上,一抬头就看得见.背单词时大声发音,记住拼写规则.如果一词多意,就把最常用的意思重点记住,以后逐渐扩大对词意的了解.
有了6000词做基础,就可以经常使用英英词典了.遇到单词查英英词典,通过原汁原味的语言解释了解生词,可以很快找到语感,特别对准确理解英语有好处.具备了使用英英词典的能力,学英语才算真的入门了.但做到这一步很不容易,需要下苦功.
一遍听懂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其训练方法同听写不完全一样.
听写的目标很单纯,就是听音记词.有时意思完全没有听懂,但仍可以把词一个个记录下来.但是一次听懂不同,需要一遍就能把主要意思听明白.是听懂,而不是通过记录文本读懂.
训练一次听懂需要从听写起步,经过精听、泛听逐渐培养抓大意、抓细节的能力.
除了辨音之外,培养一遍听懂的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大量阅读,尤其是快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为一遍听懂的另一个主要障碍在于快速的对意群的掌握,快速阅读对意群掌握能力的培养比较有效.另外大量阅读能够扩大自己熟悉的题材范围,这对听力理解也很重要.
快速阅读的确重要.一遍听懂和快速阅读有紧密联系.阅读的又快又准,有助于一次听懂;反之,听力水平提高后,又能促进快速阅读.英语的听说读写,各项技能是互相联系的.
训练一次听懂的另一种辅助方法是,利用每天早上醒来后的半小时、晚上临睡前的半小时、午睡前的10多分钟练习泛听.由于此时的心态比较放松,可调动大脑的浅意识对英语语音作出积极反应.
高级状态的听力是下意识活动.而听写和精听都是大脑的被动思维.被动思维的速度必然慢,而且磕磕绊绊.
没事时,尽量多听英语,即使听不懂也不要紧.由于有扎实的听写和精听基本功,只要耳边有英语声音,大脑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活动.好像听的时候没有进行思维,实际上大脑仍会有积极的反应.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听英语的下意识.
要允许英语听力练习中的模糊状态,不必深究每句话的意思,也不必听懂每个词每句话,但必须保持同英语的长期接触.日久天长,就会“耳熟尔”!
本文发布于:2024-01-29 13:34: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506494156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