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多线程扩容导致死循环解析(JDK1.7)

阅读: 评论:0

HashMap多线程扩容导致死循环解析(JDK1.7)

HashMap多线程扩容导致死循环解析(JDK1.7)

前言

前一篇 HashMap底层结构与实现原理 遗留了一个问题:JDK1.7中的HashMap在多线程情况下扩容可能会导致死循环。本篇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

扩容死循环

前一篇深入的讲解了HashMap1.7扩容的过程,这里回顾一下在扩容过程中,单链表的表现,相关的代码如下

void transfer(Entry[] newTable, boolean rehash) {int newCapacity = newTable.length;// 外层循环遍历数组槽(slot)for (Entry<K,V> e : table) {// 内层循环遍历单链表while(null != e) {// 记录当前节点的next节点Entry<K,V> next = e.next;if (rehash) {e.hash = null == e.key ? 0 : hash(e.key);}// 找到元素在新数组中的槽(slot)int i = indexFor(e.hash, newCapacity);// 用头插法将元素插入新的数组e.next = newTable[i];newTable[i] = e;// 遍历下一个节点e = next;}}
}

单线程情况下,假设A、B、C三个节点处在一个链表上,扩容后依然处在一个链表上,代码执行过程如下:

需要注意的几点是

  • 单链表在转移的过程中会被反转
  • table是线程共享的,而newTable是不共享的
  • 执行table = newTable后,其他线程就可以看到转移线程转移后的结果了

理解了单线程下链表在扩容时的行为,再来看多线程的情况就比较容易了

此处感谢评论区@伤神v同学的指点,以下多线程扩容图是修正后的图

还是关注transfer方法这段代码

void transfer(Entry[] newTable, boolean rehash) {int newCapacity = newTable.length;for (Entry<K,V> e : table) {while(null != e) {Entry<K,V> next = e.next;if (rehash) {e.hash = null == e.key ? 0 : hash(e.key);}int i = indexFor(e.hash, newCapacity);e.next = newTable[i];newTable[i] = e;  // *线程1在这行暂停(尚未执行)e = next;}}
}

  • 线程1执行newTable[i] = e时暂停(未执行)
  • 线程2直接扩容完成
  • 线程1继续执行,此时线程1可以看到线程2扩容后的结果

图中已经画出了每一行代码执行后,HashMap的结构图,仔细观察图中的结构变化,就能理解为什么会死循环。

由此,完完整整的解释了为什么多线程情况下,JDK1.7版本的HashMap扩容有可能出现死循环。

JDK1.8改进

JDK1.8中扩容的方法是resize,对应的代码是(HashMap中第715行至第742行):

// 低位链表头节点,尾结点
// 低位链表就是扩容前后,所处的槽(slot)的下标不变
// 如果扩容前处于table[n],扩容后还是处于table[n]
Node<K,V>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
// 高位链表头节点,尾结点
// 高位链表就是扩容后所处槽(slot)的下标 = 原来的下标 + 新容量的一半
// 如果扩容前处于table[n],扩容后处于table[n + newCapacity / 2]
Node<K,V>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
Node<K,V> next;
do {next = e.next;if ((e.hash & oldCap) == 0) {if (loTail == null)loHead =  = e;loTail = e;}else {if (hiTail == null)hiHead =  = e;hiTail = e;}
} while ((e = next) != null);
if (loTail != null) { = null;// 低位链表在扩容后,所处槽的下标不变newTab[j] = loHead;
}
if (hiTail != null) { = null;// 高位链表在扩容后,所处槽的下标 = 原来的下标 + 扩容前的容量(也就是扩容后容量的一半)newTab[j + oldCap] = hiHead;
}

注意第12行的代码(e.hash & oldCap) == 0就可以判断,当前槽上的链表在扩容前和扩容后,所在的槽(slot)下标是否一致。举个例子:
假如一个key的hash值为1001 1100,转换成十进制就是156,数组长度为1000,转换成十进制就是8。

  1001 1100
& 0000 1000
--------------0000 1000

也就是(e.hash & oldCap) != 0,很容易计算出,扩容前这个key的下标是4(156 % 8 = 4),扩容后下标是12(156 % 16 = 12)即:12 = 4 + 16 / 2,满足n = n + newCapacity / 2,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计算方式非常巧妙。至于第12行之后的代码就是基本的单链表操作了,只是一个单链表同时具有头指针尾指针,等到链表被分成高位链表和低位链表后,再一次性转移到新的table。这样就完成了单链表在扩容过程中的转移,使用两条链表的好处就是转移前后的链表不会倒置,更不会因为多线程扩容而导致死循环。

总结

本篇主要通过图解的方式,解释了为什么JDK1.7中的HashMap在多线程情况下扩容可能死循环,也解释了JDK1.8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得不说,画图是个很好的分析方式,根据代码,一步一步把结构图画出来,比对着代码瞎琢磨效果好多了。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

本文发布于:2024-01-29 16:43: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517794166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多线程   HashMap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