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预聚合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 评论:0

单体预聚合的目的是什么

单体预聚合的目的是什么

将模具缓慢冷却到50~60℃,撬开试管,得到有机玻璃棒

五、注意事项

1、为了产品脱模方便,可在硅玻璃片表面涂一层硅油,但量一定要少,否则影响产品的透光度。

思考题:

1、本体聚合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如何克服本体聚合中的"凝胶效应"?

2、本实验的关键是预聚合,如果预聚合反应进行的不够会出现什么问题?

实验二醋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掌握醋酸乙烯酯溶液聚合方法。

2.了解聚醋酸乙烯酯制备聚乙烯醇方法。

3.通过高分子转化反应了解溶液聚合、高分子侧基反应原理及醇解度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反应。之所以选用乙醇作溶剂,是由于PVAc能溶于乙醇,而且聚合反应中活性链对乙醇的链转移常数较小。而且在醇解制取PVA时,加入催化剂后在乙醇中经侧基转化反应即可直接进行醇解。

PVAc的醇解可以在酸性或碱性催化下进行,目前工业上都采用碱性醇解法。另一方面,乙醇中的水对醇解会产生阻碍作用,因为水的存在使反应体系内产生CH3COONa,消耗了NaOH,而NaOH在此是起催化作用,因此要严格控制乙醇中的水的含量。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

实验仪器:

250ml三口瓶一个、回流冷凝管一个、搅拌器一个、100ml滴液漏斗一个

实验试剂:

醋酸乙烯酯、氢氧化钠(NaOH)、乙醇、偶氮二异丁腈(AIBN)

四.实验步骤

1、聚醋酸乙烯酯(PVAc)的制备:如下图搭好装置。

2、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20g乙醇、40g醋酸乙烯酯和0.10g偶氮二异丁腈,开始搅拌。当偶氮二异丁腈完全溶解后,升温至70-75℃,在此温度下反应3h,至体系有较大黏度,结束反应。

3、将大部分聚合物溶液倒入回收瓶中,反应瓶内留下约15g。用15ml乙醇将瓶口处的溶液冲净。

4、聚乙烯醇的制备(选做):如下图搭好装置,在反应

瓶中加入85ml乙醇。开动搅拌,使聚合物溶解均匀后,

在25℃下慢慢滴加5%的NaOH/乙醇溶液2.8ml(约2

秒/滴)。仔细观察反应体系,约1-1.5小时发生相转变。

这时再滴加1.2ml的NaOH/乙醇溶液,继续反应1小时,

用布氏漏斗抽滤,所得聚醋酸乙烯酯(PVA)为白色沉淀,

分别用15ml乙醇洗涤3次。产品放在表面皿上,捣碎并

尽量散开,自然干燥后放入真空烘箱中,在50℃下干燥

1小时,再称重。

五.注意事项

1、如反应过程中发现可能出现搅不动时,应加快搅拌速度,并适当补加一些乙醇,每次

5-10mL.

本文发布于:2024-01-30 14:41: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596889207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目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