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去大城市工作要注意的“特别点”

阅读: 评论:0

一个人去大城市工作要注意的“特别点”

一个人去大城市工作要注意的“特别点”

关注同名公众号,获取一手文章和资源

既然是“特别点”,我们肯定不谈常规要点,包括租房子、区分骗子公司等,我想在“找工作”方面在谈谈建议。


1.首先我们认清一个观念:找工作的目的是有效入职。

有朋友可能会问,入职就是最终目的,哪还有有效无效 。其实不然,这个看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很多人在执行的时候思维没转变过来。特别是来大城市工作,更需要把握环境的优势快速进步,而有效入职是你在这个城市更好生存的开始。

我们先来看常见的“无效入职”现状(看你有没有中枪)

3天面试了5家公司,都失败了,为什么?
投了30分简历,只有2-3份回复,而且很多还是销售岗;
入职后诸事不顺,公司业务不感兴趣或价值理念不同等,干不了几天就离开了;
入职乐,但一直学不到知识,陷入泥潭,升职也遥遥无期。

要清楚,我们找工作,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有效入职?

1.把时间用在找公司上,而不是发简历上;

特别是针对应届生和转行的朋友(文末有解释),找一家靠谱的公司至关重要。因为一家靠谱的公司,不论在你信心的建立,或在公司的发展程度、你学习知识的速度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如果选了一家不靠谱的公司,只会让你和同龄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2.正确的分配找工作需要的时间和精力

筛选公司——40%研究公司并写出对公司的建议——40%发简历——5%制作简历——15%

而很多人的时间分配都是本末倒置的。如果你真的在认真筛选公司,研究目标公司的产品并能提出相应的建议,至少你的执行力是没问题的,而且也能展现你对于这家公司的热爱和对其业务的了解,制作简历也能更有针对性。

那如何快速了解一家公司?我们知道,对于筛选公司,很多招聘网站对于公司的介绍是很少的。

很多人会直接百度搜 “xxx公司怎么样?”或在百度百科了解(我刚毕业时就是这样…),好一点的会去IT桔子、虎嗅、36氪等平台了解。

其实也可以在天眼查、企查查等商业信息查询网址上了解。

以知乎为例,你能够从多个维度看清一个公司全貌,其中包括我们关注比较多的股东情况、公司业务、融资历史、法律诉讼、企业业务、招聘信息等,还有该公司的竞品,都能一目了然。

这能快速高效的让你了解一家公司,也避免了一些媒体报道的不必要的干扰。

2.做好充足准备去面试,一促而定

由于你已经做了很充足的准备,在面试的时候,你会有理有据。

例如:

HR:我们公司的业务是xxxx,你会怎么做?

你:在面试之前,我已经仔细了解了咱们公司的业务,有了一些浅薄的意见:

1.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
2.现在公司做的营销方式有xxx,但是不能评估效果;
3.我的解决方案是xxx。

我相信任何一个HR听到这样的论述,对你的态度和做事方式都会加分。要知道,90%应聘者不会这样认真的去研究公司的产品并给出建议,你做了,就可以领先很多人。

  1. 30%的学习速度和300%的学习速度

是否能找到一家你非常感兴趣的公司和业务,你的学习速度会是30%和300%的区别。

为什么这么说?

你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那你的状态会是:

你每天就是在等着下班而已你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做手里的事情你的目标仅仅是为了涨薪很快你就会心生怨念,认为公司不能给你支持你只会为公司拿出30%的精力

如果你是为了参加一个事业:

你认为这个产品非常有价值你任何时候都在工作,而且一点都不累,因为你喜欢成长,学习知识会让你特别满足你会积极的和同事沟通,有问题就提出来你会为公司拿出300%的精力

两个结果,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所反馈的进步程度完全可以想象。为什么很多人,工作年限不长,但经验和做事方式却跟职场老手不相上下,很多时候就是他进入了职业发展的正循环。他认真筛选公司——找到自己喜欢并愿意花精力投入的职位——认真做面试作品——成功入职——非常喜欢公司产品——投入300%的精力——工作有正反馈,获得满足——积极沟通,持续改进——升职加薪。

小结一下:

1.首先认清一个观念:找工作的目的是有效入职。

把时间用在找公司上,而不是发简历上;认真研究和分析公司的产品、业务、老板。

2.做好充足准备去面试,一促而定

正确的求职顺序:

找到互联网公司或中小企业找到自己心仪的业务详细查看职位需求组研究这个业务模式和营销方式、团队文化、公司CEO、设计、文案写出你的调查报告、解决方式发送简历入职

(其中,1-5步,需要你投入80%的时间,而发送简历和入职只需要20%的时间。)

3.有效入职,你的学习速度会远远超过“简单找个工作”,会让你进入职场进步的正循环。

最后还想说,找工作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我们很多时候可能会因为长期没有工作而焦虑、急躁而匆匆入职,忽略了有效入职,导致工作后各种不顺。从长远来看,一份工作,你可能至少会从事3-5年,或更久,把当下的1-2个月的时间花在自己喜欢并认可的公司上,是多么值得。

1.对于刚毕业或转行的朋友,面试作品为什么那么重要?

因为老板招人思维是这样的:内部提升——体验能力——熟人推荐——招聘流程

分别解释一下:

内部提升:有好的职位,老板会优先提升全职的,转正兼职的,或以前合作过的,越是重要的职位,越会控制风险。
体验能力:老板希望能让他体验你的能力,让他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例如,你往期的作品、成功的案例。
熟人推荐:这个不用多解释,如果有专业圈子的人帮你推荐,相信机会会大很多,因为之前有熟人的信任背书。
招聘流程:实在找不到,才会试试看猎头和人力招聘。

所以大部分的好工作还没流到招聘市场,就已经被分配了。而很多普通的求职者,求职的路径跟雇主是相反的:招聘流程——熟人推荐——体验能力——内部提升。

很多人在招聘网站上投了简历就就得“找工作”的步骤已经完成了,殊不知,自己站在了整个路径的最末端。

而选对路径,你几乎能跑赢80%的人,作为刚毕业的新人或转行人员,你没法实现内部提升,也没有因为工作积累的一些成功案例,但在“体验能力”这个环节,你仍有“出招”的机会,例如,研究公司业务模式和营销方式、团队文化、公司CEO、设计、文案,写你调查报告、解决方式和建议等。
2.刚进入职场,初创型公司有怎样的好处?

我们知道,小公司相对与大公司,不论是管理方式或做事方法上,都会有很大不同,但也有它的优势。

当然,不是每一家小公司都值得我们去追随,这里我们先定义“靠谱的小公司”应该是怎样的:

公司规模20人以下已成型的互联网产品(app或网站)岗位职责涉及:文案、渠道、数据天使轮(A轮)以上,会更有保障

在这样公司好处的好处:

人少活儿多,你能揽到手里的工作多,个人成长和进步会比较快;个人空间发展大,互联网公司往往没有那么多限制,可以有很多尝试;更重视实际效果,没人限制你,这样才能学到本事;如果公司发展比较好,你会很快成为公司的骨干;人脉资源及接触的圈子会更好。

而文案、渠道、数据是营销的必备环节,你所在的岗位如果涉及这三个环节,你需要去制作内容、选择渠道,通过数据去优化你的内容,有科学系统的营销方式,可以通过不断反馈来获得进步。
3.零经验转行,需要准备些什么?

我觉得,首先你需要理清自己的职业发展问题,你为什么想要转行,想要转哪个行业?未来想达到怎样的目的?

如果转行互联网,推荐先从市场运营入手,作为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敲门砖,市场和运营是门槛最低,而且能快速自学提升并看到效果的,对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这是机会。

如果你是0基础转行,可以先系统的去了解一个自己想去的行业,毕竟初期,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你的成长速度一定会是别人的N倍,因为你愿意话精力去投入,而且乐此不疲,这种精神难得可贵。

其次,对于一个职场新人,相信这些问题你可能有过类似的思考:

如何安排自己的职业发展才会比较有前景/钱景?
自己到底适合哪个行业?行业里到底适合哪个职位?
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怎么把个人目标和职业发展联系起来?
放在今天很火的职业,几年、十年之后是否还会依旧?

这些问题,不论在哪个职业阶段,都需要理清楚才能获得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因为这些问题永远在那里,你此刻不解决它,它总会在你的某一段职业生涯中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职业发展的过程很好很轻松,而有的人的总是面临纠结的职业选择,因为每一次问题出现,都没想过试图去解决和梳理。

但是,也要相信,不论你现在的状态有多凌乱或迷茫,职业发展问题完全可以被理清,也能辅助你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摆脱纠结。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大致的思路:5分钟想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问题:

1.你要的是什么?你希望达到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怎么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
2.目前都有哪些热门职业可以选择,利弊是什么?
3.在一个行业里面,不同职位有分为哪些类型,应该如何选择?
4.互联网公司的工作现状及各职业薪资水平、未来发展情况;
5.算清个人职业发展这笔账;
6.从地域、基础技能、性格去分析自己的职业发展。

我个人是从矿山技术员换行的互联网运营,主要看在互联网行业机遇更多,而且大部分传统行业还等着被互联网颠覆,不想自己作为被淘汰的一部分。

其次,互联网行业的薪资水平越来越高,而且只要你肯努力就有无限的上升空间,不用靠关系。不想想自己当时的企业,工资稳定,上升基本靠等,不靠拼。

还有,在互联网行业,周围人的学习能力超强,自己也会跟着一起进步。

每个人的经历和转行的目的不一样,没法按一个套路去回答“该准备什么”,先去理清自己职业目标是最重要的。

本文发布于:2024-01-31 05:53: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651592260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要注意   人去   大城市   工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