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java进程对应一个JVM,一个JVM实例只存在一个堆内存,堆区在JVM启动的时候就被创建,其空间大小也被确定下来,但堆空间的大小是可以通过JVM参数调节的,所有的线程共享堆。
其中新生代又可细分为:
从JDK1.8开始,JVM规范摒弃了方法区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Meta Space(元空间),使用的是物理内
存。
通过两个JVM参数可以设置堆的初始内存和最大内存:
-Xms:设置堆的初始内存
-Xmx:设置堆的最大内存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自己的JVM分配的堆内存情况: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获取堆空间的内存总量long totalMemory = Runtime().totalMemory() / 1024 / 1024;// 获取堆空间试图使用的最大内存long maxMemory = Runtime().maxMemory() / 1024 / 1024;System.out.println(totalMemory + "M");System.out.println(maxMemory + "M");
}
运行结果:123M
1799M
默认情况下堆的初始内存大小是物理内存的64分之一,而最大内存大小是物理内存的四分之一,但是会发现,物理内存(8G)的四分之一应该是2G才对,而堆的最大内存空间并没有到达2G,这个问题我们留到后面解决,先来设置一下堆的内存大小:
在VM options中填入 -Xms600m -Xmx600m ,若是找不到VM options,则点击右上角的Modify options,并勾选Add VM options,此时重新运行程序,结果为:
575M
575M
我们运行一个java 进程TestDemo,然后通过该id查询内存分配情况,输入 jstat -gc 1860 :
这里的S0C即为第一块幸存区的总内存,S1C为第二块幸存区的总内存,S0U为第一块幸存区使用的内存,那么S1U就是第二块幸存区使用的内存,后面的参数同理,我们将这些区域的总量相加 25600 + 25600 + 153600 + 409600 = 614400 ,对它除以1024就得到600M,这与我们之前设置的虚拟机参数就对应上了,但还是无法解释通过Runtime实例获取的内存总量不足600M的问题。
原来,堆中的两块幸存区是不会被同时使用的,这涉及到垃圾收集中的复制算法,该算法总是使用其中一块幸存区空间,当伊甸园区和该幸存区空间满了以后,会触发一次GC,将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一块幸存区上,然后将之前的空间直接清除。
当我们减去其中一个幸存区的内存:614400 - 25600 = 58800 ,对其除以1024,得到575M,这就是为什么程序的运行结果是575M的原因了。
我们也可以使用JVM参数 -XX:+PrintGCDetails 来查看内存的详细信息:
再次运行java程序,可以看到输入结果:
HeapPSYoungGen total 179200K, used 9216K [0x00000000f3800000, 0x0000000100000000, 0x0000000100000000)eden space 153600K, 6% used [0x00000000f3800000,0x00000000f41001a0,0x00000000fce00000)from space 25600K, 0% used [0x00000000fe700000,0x00000000fe700000,0x0000000100000000)to space 25600K, 0% used [0x00000000fce00000,0x00000000fce00000,0x00000000fe700000)ParOldGen total 409600K, used 0K [0x00000000da800000, 0x00000000f3800000, 0x00000000f3800000)object space 409600K, 0% used [0x00000000da800000,0x00000000da800000,0x00000000f3800000)Metaspace used 3442K, capacity 4496K, committed 4864K, reserved 1056768Kclass space used 376K, capacity 388K, committed 512K, reserved 1048576K
这里的from和to就是两块幸存区的空间。
介绍一款JDK提供的工具,通过它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堆中的内存分配及变化:
在其bin目录下有一个的可执行文件,我们直接双击打开它,为了不使程序那么快地结束,在程序中加一个延迟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List<User> list = new ArrayList<>();while (true) {try {Thread.sleep(1000);}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User user = new User();list.add(user);}
}
将程序重新运行起来,然后查看jvisualvm工具:
在下面的视图中,我们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堆中各部分内存的动态变化情况:
存储在JVM中的Java对象大体可分为两类:
为此,堆空间才被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并将生命周期很短的对象放在新生代,将生命周期很长的对象放在老年代,因为在每次GC时,垃圾回收器都会去判断当前对象是否可以被回收,而这些生命周期很长的对象每次都被垃圾回收器扫描,但每次都不回收,故而可以将这些对象放在老年代,并减少对老年代的GC次数,从而将GC的重心放在新生代上。
通过这两个区域对象的生命周期不同,也可以设置不同的垃圾回收算法,比如对新生代中的对象采用复制算法,因为该区域的对象生命周期短,消亡快,所以当发生GC时并不会存在太多存活的对象,而对老年代则采用标记-清除算法。
新生代与老年代内存空间的默认比例为 1:2 ,我们可以通过虚拟机参数来修改比例:
-XX:NewRatio=3
此时表示新生代占1,老年代占3,新生代是老年代内存空间的三分之一。而Eden区和两个Survivor区的内存空间占比默认为:8:1:1 ,也可以通过虚拟机参数修改:
-XX:SurvivorRatio=6
此时比例会被修改为 6:1:1 。
需要了解:几乎所有的Java对象都是在Eden区被创建出来的,那么有例外情况吗?当然有,如果创建的对象所需内存非常大,以至于Eden区根本放不下,那么该对象就会直接在老年代创建。
对象的创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的具体流程如下:
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只有Eden区满时才会触发GC,此时垃圾回收器会对Eden区和Survivor区进行清理,Survivor区满并不会触发GC,而且GC完成后,Eden区是一个空的状态。当要创建的对象内存超过Eden区空间时,该对象会被直接晋升到老年代,若是老年代仍然放不下,则触发一次在老年代的GC(Full GC),如果GC完成后还是放不下,则出现 OutOfMemoryError: Java heap space 错误。
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垃圾回收类型,大体可分为两类:
其中部分收集又分为:
前面也提到了,对于Minor GC,只有当新生代中的Eden区满时才会触发,Survivor区满是不会触发GC的,Minor GC会将Eden区进行清空同时也会回收Survivor区中的垃圾;注意Minor GC会引发STW(Stop The World),即:Minor GC在进行垃圾回收时会暂停其它用户线程,等垃圾回收结束,用户线程才恢复运行。
而对于Major GC,只有当老年代内存不足时才会触发该GC,而通常情况下,Major GC触发之前会伴随着至少一次的Minor GC,这是因为在老年代空间满了之后,会先尝试触发Minor GC,当Minor GC结束后空间仍然不足,则会触发Major GC(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在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的收集策略中就有直接进行Major GC的策略选择)。Major GC的速度一般会比Minor GC慢10倍甚至更多,STW的时间也会更长,当Major GC后空间仍然不足时,就会产生 OutOfMemoryError 。
最后是Full GC,它触发的情况有以下五种:
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了,对于两块幸存区,有时候叫它S0和S1,而有时候又叫他们From和To,这是什么情况呢?
事实上,S0就是From区,S1就是To区,但由于复制-清除算法的过程,它会将第一次Minor GC后存活的对象放入From区,此时To区是空的;当第二次Minor GC时,垃圾回收器会扫描Eden区和From区,并将还存活的对象放入To区,然后清空Eden和From区,此时From区会和To区做一个交换,这样空的From区就会作为下一次GC的To区继续放置存活的对象,即:复制之后有交换,谁空谁就做To区 。
因为Full GC覆盖的范围比较广,损耗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所以在开发中应该尽量避免Full GC的发生。
下面例举一些堆中常用的设置参数:
-XX:+PrintFlagsInitial:查看所有的参数默认值
-XX:+PrintFlagsFinal:查看所有的参数最终值
-Xms:设置初始堆内存
-Xmx:设置最大堆内存
-Xmn:设置新生代的内存
-XX:NewRatio:配置新生代与老年代在堆结构的占比
-XX:SurvivorRatio:配置新生代中Eden区与Survivor区的占比
-XX:MaxTenuringThreshold:设置新生代垃圾的最大年龄
-XX:+PrintGCDetails:输出GC的详细日志
本文发布于:2024-01-31 08:40: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661644272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