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干货

阅读: 评论:0

技术干货

技术干货

MongoDB作为领先的NoSQL,为了支撑更多的需求场景,也在不断完善其功能。从早期支持大吞吐量读/写操作的MMAPv1存储引擎,到引入支持高并发操作的WiredTiger存储引擎,以及对事务功能的持续演进,MongoDB不仅保留了最初的架构优势,同时又汲取了其他数据库的优点。

MongoDB从 3.0版本引入WiredTiger存储引擎之后开始支持事务,MongoDB 3.6之前的版本只能支持单文档的事务,从MongoDB 4.0版本开始支持复制集部署模式下的事务,从MongoDB 4.2版本开始支持分片集群中的事务。

本文就主要对MongoDB事务的基本原理、事务的snapshot隔离、实现事务间并发操作的MVCC并发控制机制,以及事务日志做一些介绍!

事务的基本原理

与关系型数据库一样,MongoDB事务同样具有ACID特性,说明如下:

  • 原子性(Automicity):一个事务要么完全执行成功,要么不做任何改变。

  • 一致性(Consistency):当多个事务并行执行时,元素的属性在每个事务中保持一致。

  • 隔离性(Isolation):当多个事务同时执行时,互不影响。WiredTiger本身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隔离级别,如读-未提交(read-uncommitted)、读-已提交(read-committed)和快照(snapshot)隔离。MongoDB默认选择的是快照隔离。

  • 持久性(Durability):一旦提交事务,数据的更改就不会丢失。

在不同隔离级别下,一个事务的生命周期内,可能出现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等现象。

下面介绍这3种现象出现的场景与含义。

1. 脏读现象

例如,某款手机在数据库中的库存还有1部,客户A发起一个查询手机库存的事务,同时,客户B发起了一个购买手机的事务(但未提交事务),此时客户A读到手机库存为0部,认为售完了。但客户B突然不想购买这款手机了,于是回滚了此事务,手机库存又变为1部,客户A读到的手机库存为0部就是一个脏读数据,如下图所示。

2. 不可重复读现象

例如,某款手机在数据库中的库存还有1部,客户A发起

本文发布于:2024-01-31 12:23: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675030284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干货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