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基础配置学习笔记4

阅读: 评论:0

H3C基础配置学习笔记4

H3C基础配置学习笔记4

4、以太网链路聚合配置

4.1以太网链路聚合简介

以太网链路聚合简称链路聚合,它通过将多条以太网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成为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实现增加链路带宽的目的。同时,这些捆绑在一起的链路通过相互间的动态备份,可以有效地提高链路的可靠性。

二层聚合组/二层聚合接口:二层聚合组的成员端口全部为二层以太网接口,其对应的聚合接口称为二层聚合接口(Bridge-aggregation Interface,BAGG)。

• 三层聚合组/三层聚合接口:三层聚合组的成员端口全部为三层以太网接口,其对应的聚合接口称为三层聚合接口(Route-aggregation Interface,RAGG)。

 

4.2成员端口的状态

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具有以下两种状态:

• 选中(Selected)状态:此状态下的成员端口可以参与用户数据的转发,处于此状态的成员端口简称为“选中端口”。

• 非选中(Unselected)状态:此状态下的成员端口不能参与用户数据的转发,处于此状态的成员端口简称为“非选中端口”。

 

4.3LACP协议

基于 IEEE802.3ad 标准的 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协议是一种实现链路动态聚合的协议,运行该协议的设备之间通过互发 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来交互链路聚合的相关信息。

 

    根据成员端口上是否启用了LACP协议,可以将链路聚合分为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两种模式。

静态聚合模式的成员端口不开启LACP协议,一旦配置好后,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

就不会受网络环境的影响,比较稳定;不能根据对端的状态调整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不够灵活。

    动态聚合模式的成员端口开启LACP协议,能够根据对端和本端的信息调整端口的

选中/非选中状态,比较灵活;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状态容易受网络环境的影响,不够稳定。

4.4配置静态聚合组

    在静态聚合模式下,聚合组内的成员端口上不启用 LACP 协议,其端口状态通过手工进行维护。

int bridge-aggregation 10   //创建二层聚合接口,编号为10,缺省为静态聚合模式

int g0/0/0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0   //端口加入聚合接口10

 

int route-aggregation 20   //创建三层聚合接口,编号为20,缺省为静态聚合模式

int g0/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20   //端口加入聚合接口20

 

4.5配置动态聚合组

lacp system-priority 32768   //可选,配置系统LACP优先级,缺省为32768

int bridge-aggregation 10   //创建二层聚合接口,编号为10,缺省为静态聚合模式

  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    //配置为动态聚合模式

int g0/0/0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0   //端口加入聚合接口10

 

int route-aggregation 20   //创建三层聚合接口,编号为20,缺省为静态聚合模式

    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    //配置为动态聚合模式

int g0/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20   //端口加入聚合接口20

 

4.6链路聚合显示与维护

dis interface bridge-aggregtation 10 brief   //显示制定聚合口相关信息

dis interface bridge-aggregtation summary  //显示所有聚合口摘要

dis interface bridge-aggregtation 10 verbose  //显示制定聚合口详细信息

本文发布于:2024-02-01 01:24: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721848328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习笔记   基础   H3C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