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情境法(三):一篇AER论文的应用解读

阅读: 评论:0

锚定情境法(三):一篇AER论文的应用解读

锚定情境法(三):一篇AER论文的应用解读

全文阅读:.html

作者: 张沛康 (北京大学, patrick.zhang@pku.edu)

连享会 Stata 暑期班-论文班助教

Source: 以下内容源自 Kapteyn et al. (2007): Kapteyn A, Smith J P, Van Soest A. Vignettes and self-reports of work disab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Netherland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7, 97(1): 461-473.[link]


目录

  • 1. 背景
  • 2. 实证分析
    • 2.1 情境题和自评题的设置
    • 2.2 参数估计
    • 2.3 不同国家的工作伤残差异
    • 2.4 稳健性检验
  • 3. 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

1. 背景

在前两期关于锚定情境法的推文中,我们介绍了锚定情境法的原理、方法、实例和相关拓展知识,参见:

  • 锚定情境法(一):有效控制变量自评偏差
  • 锚定情境法(二):如何合理选择情境题?

本期中,我们将介绍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里一篇运用了锚定情境法的论文,以此为例来观察学者如何将锚定情境法运用在经济学研究中。

在许多工业化国家里,工作伤残 (work disability) 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从理论上来说,在各个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相似的国家中,工作伤残的劳动者比例理应是比较接近的,但在实际上这些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期我们介绍的这篇论文将基于美国和荷兰的数据,通过锚定情境法来对这个疑惑作出解答。

在一些微观调查的数据中可以发现,不同国家的劳动者在工作伤残的自评打分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如果要对不同国家劳动者的自评打分进行对比,就需要了解受访者们在多大程度上使用了相同的评价标准。因为当受访者使用了相同的评价标准,他们在工作伤残自评题的打分差异反映的是客观健康状况的真实差异。

全文阅读:.html

本文发布于:2024-02-01 06:29: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740185345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情境   论文   AER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