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e的渲染算法确实有点屌

阅读: 评论:0

chrome的渲染算法确实有点屌

chrome的渲染算法确实有点屌

这段时间把miniblink整理了一下,分成两条线。一条使用自己写的渲染合成层(线A),另外一条用谷歌原版的cc层(线B)。

本来以为谷歌的cc算法太麻烦了,我就用gdi绘制几个图层而已,为什么要搞N颗树,各种同步,然后还要用tile来上屏。

后来重写线A的时候,发现用tile确实有好处。比如我在滚动的时候,之前线A是用一整张bitmap来存储layer的图像,但这样如果网页一长,

显然是不合理的。于是想只用当前视图大小的bitmap来描述,但滚动的时候就不好管理了。如果是tile,就很方便,绘制的时候把顶层的tile干掉,

new一个底层的tile,然后其他tile换个序号就可以上屏了。

但用tile的坏处是,如果刚好有东西在几个tile中间更新,就四个tile都要录制、光栅化。有点浪费了。

本文发布于:2024-02-01 07:14: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742864348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算法   确实   chrome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