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318254_“硅谷信仰”被打破,加息点燃导火索——硅谷银行破产成因及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1日发(作者:)

219318254_“硅谷信仰”被打破,加息点燃导火索——硅谷银行破产成因及

上海国资State-Owned Assets Of Shanghai总第272期“硅谷信仰”被打破,加息点燃导火索——硅谷银行破产成因及影响研究◎

吴晓君充分把握国有企业创新发展需求,依法合规用好各种金融工具美联储持续加息的叠加效应逐渐显现,欧美银行相互间持有的主权债券资产浮亏持续加大,再加上挤兑效应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硅谷银行的破产,成为近期最大的“黑天鹅”事件。本文对硅谷银行事件的成因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从银行经营、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创新经济等视角分析解读,为我国国资国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参考。破产被监管部门接管,仅仅两天时间。美国时间3月12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合公告,3月13日起,储户可以使用所有资金、且纳税人不会承担任何损失。同时,美联储宣布创建新的银行期限资金计划(BTFP)。原因分析:资负期限错配叠加市场恐慌是核心因素伴随监管机构快速介入,硅谷银行倒闭风波引致的市场恐慌情绪已经得到一定修复,但其高度专业化的经营模式在外部系统性冲击下的脆弱性展露无遗。硅谷银行破产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经营模式的特殊性深耕PE/VC领域,与初创公司联系紧密。硅谷银行是一家专注于服务创新经济的特色银行,为初创期或者成长扩张期科技型企业,提供附加认股权证贷款、股权融资、经营性贷款等投融资服务,脸书、推特等美国科技独角兽都曾是其客户。在前期货币宽松环境下,硅谷银行负债端持有大量科技银行的短期存款。(见事件回溯:短短48小时,从股价暴跌到宣布破产美国时间3月8日晚,硅谷银行宣布,已完成210亿美元债券投资组合出售、计提18亿美元亏损。同时,拟发行普通股和优先股募资22.5亿美元以增强资本基础。硅谷银行的自救行动引起投资者恐慌性抛售,美国时间3月9日交易日,硅谷银行金融集团股价暴跌60%,三大股指齐跌。同时,硅谷银行遭储户挤兑。美国时间3月10日,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DFPI)宣布关闭美国硅谷银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被任命为破产管理人。从爆发流动性危机到宣布59

研究视点“硅谷信仰”被打破,加息点燃导火索图1)2022年以来,受到疫情、通胀、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科技企业在此环境下现金流需求较大,大量提现;资产端在净值回撤的情况下,还需要变现以应对现金流需求,最终导致其面临挤兑风险,出现流动性危机。(二)期限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硅谷银行的资产快速扩张,且负债久期短+资产久资金主要配置于期限较长的美债和CMBS,造成期限错配,即资产端流动性差、久期长,而负债端流动性需求较高、久期短。(见图2)2022年3月以来,加息周期叠加科技企业遇冷,债券类资产价格大幅下降,商业银行的资产端蒙受损失。同时,面对存款账户抽水,硅谷银行不得不采取“折价抛售证券投资组合和进行股权融资”的方式来自救,结果触发市场担忧,进一步加剧挤兑,彻底陷入流动期长,期限错配显著,在利率快速上行后出现久期风险。性危机。2019—2021年货币宽松与科技热潮助推下,硅谷银行资产、负债、存款规模快速增长。硅谷银行将吸收的(三)宏观环境的外部冲击2020—2021年受到疫情影响,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推动股票市场尤其是科技股价格的攀升,造成科技行业的大量资金流入,硅谷银行的存款大幅增加。而进入2022年后,受到前期宽松政策及俄乌冲突影响,美国国内通胀大幅攀升,导致美联储被迫多次激进加息,大幅加息环境下市场流动性出现紧张,科图1 硅谷银行历年客户表内存款总额数据来源:硅谷银行年报,工银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技行业景气不再。自2022年四季度开始,美国科技企业开启裁员浪潮,包括推特、亚马逊、脸书等美国科技企业纷纷裁员,裁员人数动辄上万。对硅谷银行而言,一方面意味着增量存款减少,2022年美国信息技术行业IPO融资规模跳崖式下降、VC投资活动骤减、后期风险投资阶段科技企业估值中位数降幅达56%。另一方面,科技企业投入不止、融资困难,硅谷银行客户存款持续消耗。图2 硅谷银行历年可供出售证券(AFS)结构数据来源:硅谷银行年报,华泰研究后续影响:余震仍在持续,整体金融风险可控60

上海国资State-Owned Assets Of Shanghai总第272期目前来看,“硅谷银行”事件对美国整体金融体系的冲击性可控,影响范围有限。一方面,硅谷银行属于中小银行,总资产规模在美国商业银行中排名16位,而且其经营模式具有特殊性,受影响行业集中度高;的影响可能更为集中。短期内,一些科技企业可能会面临现金流的高度紧张,不排除出现破产风险。(二)商业银行金融风险跨国传导当前除了美国通胀高涨,欧洲同样面临经济衰退和另一方面,美国监管部门及时出手,为市场注入了信心。通胀压力较大,当前欧洲央行基准利率已经从2022年美联储推出新的融资工具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来预防未来银行可能出现的挤兑事件,通过BTFP,银行可以以证券面值足额借款以解决流动性危机,此举可以从根本上防止挤兑事件发生,有助于金融市场平稳过渡此次事件。但美联储加息缩表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资负期限错配问题仍未缓解,高利率环境下资产长久期的金融机构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一)“多米诺效应”仍在演绎“硅谷银行”事件并非个案,近日Silvergate Bank和Signature Bank亦先后宣布倒闭,美国十余家中小社区银行亦被认为是较易出现类似的风险。此外数字交易平台欧易OKX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已入驻第一共和银行,该行资金电汇交易已停止,硅谷银行破产带来的连锁反应仍在演绎。美国时间3月22日,美联储再次宣布加息25BP,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4.75%至5%之间,为2007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在美联储加息缩表背景下,后续美联储可能会更加关注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问题,避免类似风险再次发生。“硅谷银行”事件对美国科创行业的影响也不可低估。虽然硅谷银行的总规模远远算不上系统性重要银行,但是因为其存款的行业集中度过高,对科技行业6月份至今加息300BP至3%,同时加息的动力仍在,导致德国、法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持续攀升。欧美银行相互持有的主权债券规模较大,收益率上升,导致债券资产浮亏加大,银行部门的海外债券头寸风险敞口增大,从而导致欧洲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整体出现风险,有可能造成跨国商业银行继“硅谷银行”后步入破产风波。

3月16日,欧洲具有重要系统性银行——瑞信银行爆发危机。3月19日,在瑞士政府、瑞士央行及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的支持下,瑞银集团宣布以总额30亿瑞郎的价格收购瑞士信贷银行。可见,欧美商业银行风险的跨国传导,可能加剧全球金融风险的压力,影响美联储的加息计划和节奏。(三)国内金融行业受影响相对有限目前来看,美国银行业系列风险事件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影响较小。中国的金融业运行稳健,金融风险整体收敛,风险总体可控。一方面,中国银行业更加专注存贷款主业,业务结构协调,负债稳定性和分散性更好,在利率波动下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另一方面,国内强化金融监管,尤其是2017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用以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牢牢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底线。61

研究视点“硅谷信仰”被打破,加息点燃导火索2023年3月16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在原有的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这意味着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将更加完善,金融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增强,金融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二)关注科创企业融资压力的传导性在科技创新代际接力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科创融资环境尤为重要。“硅谷银行”事件让我们看到,科技投资不仅对投资人来说有风险,甚至会影响到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国有资本在科技投资与科技研风险启示: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加强经营风险防范本次硅谷银行危机,是美国银行业投资债券亏损的冰山一角。目前硅谷银行的破产尚未实质性波及中国的资本市场,但是纵观其破产的整个过程,通过对原因和影响的多角度分析,为我们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了启发和思考。(一)强化对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监管客户、资产、负债高度集中,是硅谷银行专业运营的显著特性,但同时也令其风险高度集中。相比之下,综合化经营的大型商业银行更具有穿越周期的强韧性。一方面,针对资金来源单一、经营模式特殊、受地域性限制明显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监管机构不仅要关注整体规模的增长速度,更要关注其资产负债内部结构与变化。从结构上看,金融投资占比较高、负债端稳定性较弱、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较为严重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或存在潜在风险,需通过加强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减少此类机构的金融风险,进而维护国资系统的金融安全。另一方面,中小型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市场风险性及不确定性的防范意识,遵循谨慎和稳健的原则,加强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拓宽业务范围,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减少风险和损失。发领域的投入更需谨慎。一方面,提升风险识别管控能力,提高科技投资精准度。除了从技术角度,还应当从商业角度考量科技投资项目的预期盈利能力,重视对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研究,加强对科技项目商业操作性的评估。另一方面,拓宽国有企业科技创新项目融资渠道。充分把握国有企业创新发展需求,依法合规用好各种金融工具,“以融促产”“以融强产”,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流入和参与到国资国企科技创新、产业孵化等领域之中,提升各类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更好实现创新资源融通融合。(三)加强国企境外投资经营风险防范短期来看,全球高利率环境还将继续,全球市场流动性仍将收紧,国资国企境外投资经营风险需持续关注。一方面,强化境外国资监管,提升风险识别预警能力。要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设置国资国企境外金融投资风险数据库,持续完善动态风险监测和自动报警机制,对国企境外投资进行实时跟踪预警。另一方面,国资境外企业自身应强化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和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对存在较大甚至重大法律风险的境外金融投资,不盲目决策或推进,对已实施的境外创业领域的金融投资,做好风险防范应急预案。■作者单位: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研究中心62

219318254_“硅谷信仰”被打破,加息点燃导火索——硅谷银行破产成因及

本文发布于:2024-02-01 09:05: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749540355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银行   硅谷   风险   科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