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早已敲响?——硅谷银行的破产复盘分析★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1日发(作者:)

警钟早已敲响?——硅谷银行的破产复盘分析★

警钟早已敲响?*——硅谷银行的破产复盘分析鲜 蕊(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摘要】作为长期为美国科技初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机构,硅谷银行在一月之内先后宣告破产并被低价收购。文章基于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财务报表和相关公告,结合财务报表分析和宏观环境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了硅谷银行闪电式破产背后的深层原因。研究发现,硅谷银行破产前的金融风险预警锁定在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三大维度上。此外,硅谷银行破产的外部风险集中在于政治和法律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社会和文化环境风险三个方面。文章旨在为中国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提供应对类似风险的思路与对策。【关键词】硅谷银行;闪电式破产;破产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F837.122023年3月10日,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宣告硅谷银行破产倒闭,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成为其破产管理人,将其纳入接管范围。在硅谷银行破产风波的影响下,美国金融业也面临着系统性重创——美国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第一共和国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西部联盟银行(Western

Alliance Bancorporation)等多家金融机构相继出现股价暴跌、市值缩水等问题。对此,美国财政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FDIC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进行干预,其中包括为储户资金托底、设立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等,以遏制市场恐慌情绪的进一步蔓延和系统性风险的进一步扩散。2023年3月27日,美国第一公民银行以164.5亿美元的折扣价格(约2.3折)完成了对硅谷银行的低价收购。一个为硅谷高科技产业助力近四十年的“全美最佳银行”为何会在不足48小时的时间内从行业巅峰骤然跌落谷底?其闪电式破产的背后是出于意外,还是早有预警?谁才是导致硅谷银行轰然坍塌的第一责任人?是硅谷银行自身?是美国政府?还是疯狂挤兑的资本市场?为了更好地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将结合硅谷银行金融集团(SVB

Financial Group)的历年财务报表和相关公告,引言美国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是一家创设成立于1983年、首发上市于1988年的新型科技商业银行,其致力于为科技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提供金融服务。作为硅谷生态系统的重要引擎,硅谷银行曾为苹果(Apple)、谷歌(Google)、微软(Microsoft)、爱彼迎(Airbnb)、优步(Uber)等知名科技公司的初创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其业务遍布美国、英国、中国、印度等众多国家和地区,一度成为全美第十六大商业银行。2023年3月7日,福布斯杂志宣布硅谷银行连续第五年入选“美国最佳银行”。然而讽刺的是,短短两天之后,硅谷银行的股价便暴跌60%,市值蒸发近94亿美元。★ 基金项目:北京外国语大学“双一流”重大标志性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SYLZD001)。38《国际商务财会》2023年第20期

采用财务报表分析和宏观环境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硅谷银行破产前夕的潜在风险与预警,进而为金融机构和监管当局提供思路与对策。一、财务报表敲响警钟:硅谷银行的内部金融风险预警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体现在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图1 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季度存款及资产变动情况(2018—2022年)操作风险四个方面。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财务报表和相关公告,将硅谷银行破产前的金融风险预警锁定在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三个维度上。(一)利率风险新冠疫情以来,拜登政府为了提振经济所推出的新冠纾困政策使美国资本市场长期处于零利率的量化宽松环境之中。硅谷银行的创投客户在此期间实现了资产规模的大幅跃升,与此同时,其产生的激增现金流以存款负债的形式大量涌入硅谷银行。图1反映了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在2018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四季度期间的存款负债及资产规模变动情况。从图中可见,2020年以前,硅谷银行的存款负债及资产规模保持着相对平稳、缓慢的变动趋势。2020年3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实施以来,硅谷银行的存款负债金额迅速激增,从2020年第一季度的619.12亿美元增至2020年第二季度的745.06亿美元,增幅高达20.3%,远高于上一季度0.2%的存款增长率。与之对应,硅谷银行的资产规模也由2020年第一季度的750.10亿美元迅速扩张至第二季度的857.31亿美元,涨幅约14.3%,相比上期涨幅(5.6%)高出近九个百分点。硅谷银行存款负债及资产规模的扩张情形一直持续到2022年第一季度。截至2022年3月31日,硅谷银行的存款总额达1 981.34亿美元,相比两年前增长了近1.94倍,资产规模达2 203.55亿美元,相比两年前增长约220%。面对大量骤增的创投客户存款流入,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成为了硅谷银行的当务之急。通过分析解读其财务报表,不难发现,硅谷银行的利率风险隐患其实早在2021年就已初见端倪。表1和图2分别为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在2018—2022年间的资产构成金额和占比分布情况。从图表可见,在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开展的首年(2020年),硅谷银行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美国国债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中去,其固定收益类证券配置相比上年(278.57亿美元)增长约71%,增至475.04亿美元。同时,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幅约161%,达到176.75亿美元。从其整体的资产占比结构来看,2020年硅谷银行的资金配置主要带来了现金持有的大幅上升(占总资产比重约15%),其证券类投资占比(41%)与上年(39%)基本持平。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硅谷银行的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翻了三番,从2019年末的278.57亿美元陡然增长至2022年末的1 173.90亿美元,对应资产占比也从2019年的39%增至2022年的55%。相较之下,其现金持有占比则从原先的10%下降至7%。资产结构半数以上由长期固定收益类证券构成这一特征决定了硅谷银行未来的坎坷命运走向——其将非常容易受到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一旦市场利率大幅上升,其资产价值将大幅缩水贬值。《国际商务财会》2023年第20期39

表1 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资产构成金额(单位:百万美元)年份Cash278223 803问题愈发严峻。一方面,自2022年初以来,硅谷银行证券投资组合的固有久期显著提高,增加至5年以上;另一方面,在利率互换等风险对冲手段下,其调整后的久期并无显著改善,仍然处于5年左右的高位。硅谷银行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其第四季度证券投资组合的久期调整前后甚至未发生变化,均为5.6年。(二)流动性风险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资本总额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其反映了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受损之前能够以其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巴塞尔Ⅲ的协议框架将商业银行总资本分为三级: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不低于7%、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不低于8.5%、资本充足率要求不低于10.5%。此外,巴塞尔协议Ⅲ还引入一系列杠杆比率规定来降低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通过整理硅谷银行金融集团2020—2022年的相关数据,我们发现其三项资本充足率指标和一级资本杠杆率指标在近三年均符合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详见表3)。那么这些指标的合规能否证明硅谷银行不存在流动性风险呢?答案是否定的。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在其财务报表批注中提到的以下内容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首先,截止2022年末,硅谷银行并未受到美国监管当局一年一度、严格审慎的多德—弗兰克压力测试(Dodd-Frank Stress Tests,DFAST)以及全面资本分析与检查(Comprehensive

Capital Analysis and Review,CCAR)。脱离监管方强制压力测试的后果是硅谷银行的流动性等金融风险无法在触及警戒线的第一时间得到提17 67514 619Fixed Income

23 27727 85747 504125 416117 390SecuritiesNet LoansNon-marketable

SecuritiesOtherAssets28 05732 86044 73465 854941187673 66 92871 005115 511211 308211 793根据金融学相关理论,解决商业银行市场利率风险的一大利器为风险对冲。通过分析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资产投资组合久期(Duration),我们发现,在2020年及以前年度,硅谷银行持有的证券投资组合久期通常稳定在4年以内,在2021年及以后年度,其证券投资组合的固有久期增至4年以上,换言之,其固有利率风险显著上升。基于此,硅谷银行金融集团采取了固定换浮动等利率互换措施进行风险对冲。表2为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固定收益投资证券在利率对冲前后的久期变化情况。由表2可见,在2021年间,尽管固定收益类证券规模大幅增长,但硅谷银行仍然实施了较为有效的风险对冲措施,在其风险管控下,证券投资组合久期大多降至4年以内,银行利率风险得到了有效缓解。然而在2022年间,硅谷银行的利率风险图2 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资产构成比例表2 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固定收益投资证券久期(单位:年)日期投资组合久期对冲调整后久期2021Q14.84.32021Q24.53.92021Q34.54.02021Q44.03.72022Q14.94.82022Q25.45.3示。当其意识到自己身陷流动性危机时,往往已经“亡羊补2022Q45.65.62022Q35.7N/A牢、为时已晚”了。对此,硅谷银行高管的态度反而是“反对更加严格、审40《国际商务财会》2023年第20期

表3 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资本充足率年份2巴塞尔Ⅲ标准7%8.5%10.5%4%损未被资本市场及时察觉。其中,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资产的市值波动并不入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影响当期损益。换言之,在硅谷银行出售这些固定收益投资证券之前,资产的价值盈亏均无法反映在当期利润中。图3为2019—2022年间硅谷银行金融集团持有至到期证券和可供出售证券的占比分布情况。由图3可见,自2021年以来,硅谷银行的固定收益证券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占比大幅提升,从上年度的35%骤增至78%。结合上文分析,硅谷银行在2021—2022两年间配置了大量固定收益类投资证券,值得怀疑的是,其在会计处理上改变了部分金融资产的入账方式,将扩张后的部分长期证券投资划为持有至到期资产,而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一做法使得大量固定收益类资产的价值不具公允性,其资产变动甚至无法反映在其他综合收益中。这一会计操纵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财务舞弊动机需要引起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2.内、外部审计独立性不足在外部审计方面,硅谷银行自1994年以来便连续接受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这种长期的审计关系给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造成严重不利影响。一方面,硅谷银行与其会计师事务所“先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后协商审计收费”的业务模式为其审计意见购买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硅谷银行审计收费的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其资核心一级资本充10.70%14.92%15.29%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10.70%14.92%15.29%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杠杆率11.49%15.44%16.08%6.43%7.24%7.96%慎的外部监管”,他们甚至将银行可能触发高压监管的情形视为企业经营风险。如此这般的风险管理态度与理念也为其日后因挤兑而爆雷埋下隐患。其次,在美国银行业分类治理的监管模式下,属于第四类中小型银行的硅谷银行避免了巴塞尔协议III中最重要的两个流动性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LCR)和净稳定资产比例(Net Stable Funding Ratio,NSFR)的限制。其中,流动性覆盖率指标作为一种短期指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在设定的严重流动性情景下,保持充足、优质的流动性资产来满足未来30日的流动性需求。净稳定资产比例作为一种长期指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具有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以满足各类资产和表外风险敞口的资金需求。在不受上述两类关键流动性风险指标规制的情况下,硅谷银行的流动性水平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一旦出现储户的大规模挤兑行为,硅谷银行将深陷流动性危机而难以收场。(三)操作风险1.金融资产入账方式存在财务舞弊可能根据美国会计准则(US

GAAP)关于金融资产的相关规定,硅谷银行选择将其购置的大量住房抵押贷款证券记入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科目(Held-to-Maturity,HTM),将美国国债记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Available-for-Sale,AFS)。以上两类金融资产账户的入账特点使得硅谷银行在美联储加息政策下产生的大量资产亏图3 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的固定收益投资证券占比《国际商务财会》2023年第20期41

产规模及业务复杂性的增长速度。结合硅谷银行2020—2021年审计报告的相关数据,其资产规模在两年间从1 155.11亿美元增至2 113.08亿美元,增幅达83%,然而与之相对的审计收费则仅从105.56万美元增至120万美元,增幅约14%。此外,在硅谷银行破产前夕年度审计报告中,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仍为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以上种种迹象均表明硅谷银行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熟人关系明显削弱了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与审慎性。在内部审计方面,相关披露文件指出,硅谷银行审计委员会主席的薪酬约为2万美元,审计委员会委员的薪酬约为2.5万美元,同时,其审计委员会委员可以同时兼任银行其他多个委员会的委员职务。这种兼任制度的设计大大降低了其内部审计人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内审人员对其他委员职务薪酬的依赖使得银行内部控制及内审工作漏洞重重。此外,全部审计委员会委员均持有硅谷银行的股权激励,这也进一步降低了其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3. 关键管理人员长期缺位根据硅谷银行2023年发布的一项代理说明(Proxy Statement)显示,2022年4月,其首席风险官Laura Izurieta提出离职,在此后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该职位长期保持空缺。直至2023年1月,银行才找到了合适的继任者。对一家将风险管理与控制作为运营核心的新型商业银行而言,关键风控人员的长期缺位意味着其内部风险控制出现较大问题。这也进一步导致了银行在多项金融风险急骤上升的同时,却未能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资产结构调整、利率互换等风险对冲措施。二、宏观环境敲响警钟:硅谷银行的外部环境风险预警笔者采用PEST宏观环境分析模型对硅谷银行所处的外部环境风险展开分析,通过梳理相关材料,重点聚焦于政治和法律环境风险(Political)、42经济环境风险(Economic)、社会和文化环境风险(Social)三个方面。(一)政治和法律环境风险在过去的十年间,美国金融行业经历了从强化监管到放松监管的历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开展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为重大的金融监管改革。奥巴马政府在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下,出台了《多德—弗兰克法案》和极为严格的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来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美联储发布了《强化审慎标准法案》加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管理,要求更为严格的资本保证和流动性压力测试。对此,包括硅谷银行在内的部分中小型银行表达了强烈抗议,其多次游说国会,要求加强金融与科技创新,减少对银行业审查。随着特朗普的上台,金融监管逐步放松。2018年5月,特朗普政府正式签署实施《经济增长、放松监管和消费者保护法案》(Economic Growth,Regulatory

Relief,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该法案解除了《多德—弗兰克法案》对特定银行控股公司审慎监管标准的规定,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认定门槛从合并资产500亿美元大幅提高至2500亿美元。此外,资产总额低于该门槛的中小型银行能够免于监管当局定期开展的流动性压力测试,其所受到的监管测试场景数量与测试频率也有所下降。这种分类管理的金融业监管模式给了硅谷银行等众多中小银行规避外部监管的可乘之机,使其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埋下巨大隐患。(二)经济环境风险新冠疫情暴发后,为了支撑美国经济发展,美联储自2020年3月起开始实施“无上限”的量化宽松政策。图4为美联储2013—2023年间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情况。从图4可见,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长期处于零的水平上。结合前文分析,正是这段零利率政策的刺激,使得美国资本市场一度出现“非理性繁荣”的场面。硅谷银行也正是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之下展开了几《国际商务财会》2023年第20期

近疯狂的固定收益类资产扩张,进而为其未来的利率危机和流动性危机埋下伏笔。2022年初,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问题,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利率紧缩政策。从图4可以看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美联储连续加息八次,将联邦基金利率从0~0.25%的水平迅速提升至4.5%~4.75%。如此迅猛的加息进程将那些流动性不足、资产期限严重错配的银行机构一步步推向危机深渊。图5为FDIC公布的美国商业银行在2008—2022年间证券投资组合未确认损失的变化情况。从图5可以看出,在美联储加息政策的影响下,2022年美国商业银行包含可供出售证券与持有到期证券在内的证券投资共发生未确认损失(Unrealized Losses)近6200亿美元。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硅谷银行未能幸免,其在前期所配置的大量固定收益投资证券价值发生严重贬损,银行金融风险也急剧上升。(三)社会和文化环境风险硅谷银行的客户主要集中于新兴技术领域,涵盖了高科技、生命科学或医疗保健、私募股权或风险投资等。图6为硅谷银行金融集团 2022年度的存款客户分布情况。从图6可见,硅谷银行存款负债的近63%源自于高科技创投客户。这些创投客户的特征决定了硅谷银图4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变化情况(2013—2023)行的存款负债极易爆发挤兑风波。首先,美国联邦法律规定美国商业银行储户在25万美元以内的银行存款将自动投保FDIC。硅谷银行的业务模式使得其多数创投客户的存款账户远超这一金额。根据硅谷银行金融集团2022年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截至2022年底,其有近3.7万个独立存款账户超出FDIC的保险限额,总金额共计1570亿美元,占硅谷银行全部存款总额的97%。相比图5 美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未确认损失之下,受到FDIC保险保护的存款账户总额仅48亿美元,占比约3%。这一存款结构特征预示着未来硅谷银行出现破产预期时,其储户们会疯狂提取存款,进而引发全面挤兑风波。其次,美联储连续加息政策的出台使硅谷银行的创投客户们资金募集成本激增。市场利率的迅速增长令许多初创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中募资失败,外部募资成本的增加显图6 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存款客户分布情况 (下转第53页)《国际商务财会》2023年第20期43

主要参考文献:[1]王玉珏.员工持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J].经济师,2022(02):259-260+262.[2]刘丽琴,支妹蓉.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创新——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时代经贸,2021,18(09):75-78.[3]袁小平,彭韶兵,刘光军.员工持股计划能抑制高管违规行为吗[J].财会月刊,2019(24):36-44.[4]柳学信,曹晓芳.混合所有制改革态势及其取向观察[J].改革,2019(01):141-149.[5]朱磊,陈曦,王春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J].经济管理,2019,41(11):72-91.[6]孙宝.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业绩:一个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20.[7]宿雯雯,刘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员工持股探析[J].现代企业,2020(03):78-79.[8]黄运旭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中2018(007):32-35.[9]王衡晓园,李宇婷.浅析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民营企业中的激励作用[J].经贸实践,2018(03):122-123.[10]臧泽华.盈余管理视角下员工持股计划的会计处理探讨[J].财会通讯,2019(07):57-62.责编:险峰

(上接第43页)著降低了他们对市场未来发展的信心与期待。基于此,他们开始产生提取银行存款的意愿。最后,硅谷银行于2023年3月8日发布的一份致利益相关者公告彻底点燃了储户们的恐慌心理。其宣布以18亿美元的大额亏损出售价值约210亿美元的证券投资组合。此外,其还计划以普通股和优先股等股权融资方式对外筹资逾22.5亿美元来改善现有资产负债状况。在此基础上,2023年3月9日,硅谷银行的储户们第一时间赶赴银行提取存款近420亿美元——占硅谷银行当时存款总额的1/4,这一举动也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银行挤兑风波之一。主要参考文献:管理需要强调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以降低操作风险事件的潜在风险。从金融监管角度来看,硅谷银行破产事件也提醒监管机构应当更有效地履行监管职责,更加严格地执行巴塞尔协议Ⅲ的相关规定,确保银行满足资本充足度的要求。监管机构还需要更密切地关注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特别是对高风险领域的审慎监管。此外,监管需要更强化流动性监管,确保银行具备足够的流动性储备来应对市场冲击。最重要的是,各国银行业之间需要加强协作,确保信息共享和跨境监管,以减轻全球性金融风险。三、思考与启示在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反映出了几大金融风险管理的不足之处。首先,流动性不足风险的可能导致了资金链断裂,因此银行需要更加谨慎地管理其资产和负债,确保能够应对突发的流动性挑战。其次,信用风险管理需要更强调风险分散,特别是在与初创科技企业等高风险客户合作时,应更加审慎选择客户并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政策。此外,利率风险管理应更具前瞻性,避免因市场利率波动而造成不利影响。最后,操作风险[1]朱鸿鸣,赵昌文,姚露等.中美科技银行比较研究——兼论如何发展我国的科技银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0):84-90.[2]韩刚.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突破——以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393(04):20-23.[3]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李思敏.金融与科技融合模式:国际经验借鉴[J].南方金融,2015,463(03):4-20.[4]廖岷,王鑫泽.商业银行投贷联动机制创新与监管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6,355(11)::10.16475/.1006-1029.2016.11.005.责编:险峰

《国际商务财会》2023年第20期53

警钟早已敲响?——硅谷银行的破产复盘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4-02-01 09:08: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749706355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银行   硅谷   风险   资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