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由香港城市大学(CityU)、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哈尔滨工业大学(HIT)组成的研究团队,受到香港研究资助局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首次通过纳米力学方式,实现了微晶金刚石阵列的大而均匀的拉伸弹性应变。
该研究展示了金刚石作为光子学、微电子学和量子信息技术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研究成果以“Achieving large uniform tensile elasticity in microfabricated diamond”为题,发表在《Science》上[1]。
金刚石不仅坚硬,而且对电和热都具有很高的导电性。其还具备超宽的带隙、出色的载流子迁移率和极高的导热性。
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的副教授陆洋,也是此次研究的领导者之一,在谈到金刚石的潜力时,他表示因为具有种种出色的特性,金刚石可以被称之为“珠穆朗玛峰”般的电子材料。
而对其施加相对程度较大的拉伸处理,金刚石的电子性质可能会发生转变,这种转变激发出了很多的应用场景。
研究小组在室温条件中,沿[100]、[101]和[111]方向,在单轴拉伸载荷作用下,制备了长约1微米、宽约100纳米的单晶金刚石桥结构,获得了样品宽度均匀的弹性应变。
图1|微制备单晶金刚石桥样品(来源:Science)
研究人员还演示了金刚石微桥阵列的深层弹性应变。巨大的、高度可控的弹性应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金刚石的体能带结构,包括高达约2电子伏特的带隙降低。
图2|金刚石沿[100]、[101]和[111]方向的拉伸结果(来源:Science)
陆洋表示,这是首次通过拉伸实验显示出金刚石极大而又均匀的弹性,团队的发现证明了通过纳米力学方式,金刚石结构的“深层弹性应变工程”开发电子器件的可能性。
然而,其中的一个缺点在于,金刚石的大带隙和紧密的晶体结构,使得它们很难“掺杂” 。而“掺杂”是制造阶段调节半导体电子性能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能会破坏金刚石在电子和光电子应用方面的工业潜力。
图3|研究团队中的三名成员(来源:CityU)
陆洋补充说,不要受到潜在障碍的约束,金刚石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的确如此,通过CityU、MIT和HIT为下一代微电子扩展金刚石方面的合作,量子信息科学的曙光就在眼前。
参考链接:
[1]
声明:此文出于传递高质量信息之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所有图片的版权归属所引用组织机构,此处仅引用,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
本文发布于:2024-02-01 17:52: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781832384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