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HTML标签整理博文中,我对三级标签的理解是只要做到能识别就够了,而忽视了设计这些标签背后的目的。
这里我找了几个例子,在读者面前同样是表示斜体:
<dfn>
<em>
这段文字需要强调 <var>
强调这段文字是一个变量名 就文字显示的效果看来,这些文字确实都是斜体,但这些斜体背后表现出来的含义是不同的。w3school把这种标签称为基于内容的样式
,他们的出现主要就是为了强调内容的含义,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实现文本效果,那么这些标签的意义就不大了
其他基于内容样式的标签也很有趣,如果有的标签没有任何样式上的改变,那应该是我的safari浏览器不支持了
1. <code>
这是一段代码
2. <kbd>
这段文字是从键盘上输入的
3. <samp>
提取某些短字符ae?w3school认为作用不大
4. <tt>
这段文字是从打字机上输入的
5. <strong>
比<em>
更要让人尖叫的强调
这是一段am
本文发布于:2024-02-02 04:04: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817997412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