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动态规划笔记(c 和 cpp 版)

阅读: 评论:0

整理动态规划笔记(c 和 cpp 版)

整理动态规划笔记(c 和 cpp 版)

爬楼梯

一:动态规划

优化之后的程序

int climbStairs(int n) {int p = 0, q = 0, r = 1;for (int i = 1; i <= n; ++i) {p = q;q = r;r = p + q;}return r;
}

二:矩阵快速幂(参考力扣)

以上的方法适用于 n 比较小的情况,在 n 变大之后,O(n) 的时间复杂度会让这个算法看起来有些捉襟见肘。我们可以用「矩阵快速幂」的方法来优化这个过程

 

 

 

因此我们只要能快速计算矩阵 M的 n 次幂,就可以得到 f(n) 的值。如果直接求取 ,时间复杂度是 O(n) 的,我们可以定义矩阵乘法,然后用快速幂算法来加速这里

如何想到使用矩阵快速幂?

  • 如果一个问题可与转化为求解一个矩阵的 n 次方的形式,那么可以用快速幂来加速计算

  • 如果一个递归式形如,即齐次线性递推式,我们就可以把数列的递推关系转化为矩阵的递推关系,即构造出一个矩阵的 n 次方乘以一个列向量得到一个列向量,这个列向量中包含我们要求的 f(n) .一般情况下,形如 可以构造出这样的m x m 的矩阵:

 

 

  • 那么遇到非齐次线性递推我们是不是就束手无策了呢?其实未必。有些时候我们可以把非齐次线性递推转化为齐次线性递推,比如这样一个递推: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变换:

 

令x,那么我们又得到了齐次线性递推:

 

于是就可以使用矩阵快速幂求解了。当然并不是所有非齐次线性都可以化成齐次线性,我们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下是矩阵快速幂的代码实现

struct Matrix {long long mat[2][2];
};struct Matrix multiply(struct Matrix a, struct Matrix b) {    // 矩阵 a*bstruct Matrix c;for (int i = 0; i < 2; i++) {for (int j = 0; j < 2; j++) {c.mat[i][j] = a.mat[i][0] * b.mat[0][j] + a.mat[i][1] * b.mat[1][j];}}return c;
}struct Matrix matrixPow(struct Matrix a, int n) {    // a 是 f(1) f(2)struct Matrix ret;    // Mret.mat[0][0] = ret.mat[1][1] = 1;ret.mat[0][1] = ret.mat[1][0] = 0;while (n > 0) {if ((n & 1) == 1) {ret = multiply(ret, a);    // ret = ret*a}n >>= 1;    // -->n/2a = multiply(a, a);}return ret;
}int climbStairs(int n) {struct Matrix ret;ret.mat[1][1] = 0;ret.mat[0][0] = ret.mat[0][1] = ret.mat[1][0] = 1;struct Matrix res = matrixPow(ret, n);    // ret 的 n 次方return res.mat[0][0];
}

三:通项公式

之前的方法我们已经讨论了f(n)是齐次线性递推,根据递推方程,我们可以写出这样的特征方程:

 

求得,设通解为,代入初始条件,,得,,我们得到了这个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

 

接着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公式直接求第 n 项了

int climbStairs(int n) {double sqrt5 = sqrt(5);double fibn = pow((1 + sqrt5) / 2, n + 1) - pow((1 - sqrt5) / 2, n + 1);return (int) round(fibn / sqrt5);
}

总结:

  • n比较小的时候,我们直接使用过递归法求解, 不做任何记忆化操作,时间复杂度是O(2^n),存在很多冗余计算

  •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记忆化搜索」或者「迭代」的方法,实现这个转移方程,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都可以做到 O(n)

  • 为了优化空间复杂度,我们可以不用保存 f(x - 2)之前的项,我们只用三个变量来维护 f(x)、f(x - 1)和 f(x - 2),你可以理解成是把「滚动数组思想」应用在了动态规划中,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递推,这样把空间复杂度优化到了 O(1)

  • 随着 n 的不断增大 O(n) 可能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了,我们可以用「矩阵快速幂」的方法把算法加速到 O(logn)

  • 我们也可以把 n 代入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计算结果,但是如果我们用浮点数计算来实现,可能会产生精度误差

矩形盖

仔细观察是斐波拉契问题

某一次的结果可以是由一块叠来的,也可以是由两块小的叠来的

字符串问题

给定一个由0-9组成的字符串,1可以转化成A,2可以转化成B。依此类推。。25可以转化成Y,26可以转化成z,给一个字符串,返回能转化的字母串的有几种?

两种转化方法

  • 1)字符i自己转换成自己对应的字母

  • 2)和前面那个数组成两位数 ( 如果两位数是小于27的就可以 ),然后转换成对应的字母

矩阵问题:

给一个由数字组成的矩阵,初始在左上角,要求每次只能向下或向右移动,路径和就是经过的数字全部加起来,可能的最小路径和

 

 

分析:我们可以像之前一样,暴力的把每一种情况都试一次,但是依旧会造成过多的重复计算,以本题为例子最后解释一下暴力慢在哪里,以后不再叙述了

从1到6有很多路可走

将A到某个点的最小距离之和填入以下表格

优化空间复杂度(重新开辟一行空间,用来存储步数)

B:9 是 A 的(从左面走过来) ,4 是上面的(从上面走下来的), 1 是这个格子本来的

// 遍历原矩阵
// 初始化
// 
#define MAX_SIZE 100int min(int a, int b) {return a>b?b:a;
}
int minPath(int nums[][4], int numsLine, int numsCol) {// 按道理要分情况int a[MAX_SIZE];int flag = 0;for(int i = 0; i < numsCol; ++i) {a[i] = nums[0][i]+flag;flag = a[i];}for(int i = 1; i < numsLine; ++i) {for(int j = 0; j < numsCol; ++j){if(j)a[j] = min(a[j-1], a[j]);a[j] += nums[i][j];}}return a[numsCol-1];
}

给一个由数字组成的矩阵,初始在左上角,要求每次只能向下或向右移动,路径和就是经过的数字全部加起来,可能的最大路径和

  • 将 min 改 max 就可以了(代码实现时将min 改为 max 即可)

一个矩阵,初始在左上角,要求每次只能向下或向右移动,求到终点的方法数(将最大最小路径简化了,第一行第一列是1,之后用min计算即可)

代码实现如下

#define MAX_SIZE 100int max(int a, int b) {return a>b?a:b;
}int minWay(int numsLine, int numsCol) {// 按道理要分情况int a[MAX_SIZE];// 计算小的情况就可以了int mAx = max(numsLine, numsCol);int min = numsLine + numsCol - mAx;for(int i = 0; i < min; ++i)a[i] = 1;for(int i = 1; i < mAx; ++i) {for(int j = 1; j < min; ++j){a[j] = a[j-1]+a[j];}}return a[min-1];
}

暗黑字符串:判断字符串纯净还是暗黑(网易17校招)

参考牛客网

刷格子(蓝桥杯)

问题描述 古国的一段古城墙的顶端可以看成 2×N个格子组成的矩形(如下图所示),现需要把这些格子刷上保护漆。 例如下图是一个长度为3,高为2的城墙

你可以从任意一个格子刷起,刷完一格,可以移动到和它相邻的格子(对角相邻也算数),但不能移动到较远的格子(因为油漆未干不能踩!) 比如: a d b c e f 就是合格的刷漆顺序。 c e f d a b 是另一种合适的方案。 当已知 N 时,求总的方案数。当n较大时,结果会迅速增大,请把结果对 1000000007 (十亿零七) 取模。

输入格式:输入数据为一个正整数(不大于1000) 输出格式:输出数据为一个正整数。

样例输入:2 样例输出:24 样例输入:3 样例输出:96 样例输入:22 样例输出:359635897

题解:

  1. 从四个顶点出发时

    1. 第一步走同一列的另一个格子,然后再向走下一列,并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2. 走完一个直接去下一列,走到最后一列直接返回(有back)

    3. 两列两列走,走完一个去下一列,回到上一列,再去下一列

      总结:

      a[i] = 2*a[i-1]+b[i]+2 *2 *a[i-2];

      以上就是从顶点出发的方法数,由于有4个顶点,因此4*a[i]

  2. 从中间走时

从中间走就必须得回到同一列继续走另一边的格子,e往左边走时,一趟去一趟回,回到 f 走另一边,另一边可以一趟走到底,也可以来回走两趟

e 和 f 有两种选择,乘2

走到左边需要回来,2b[i]

回到 f 往右边走,右边就是在顶点开始的方法,2a[n-i]

所以结果是, 2b[i]*2a[n-i] = 4 *b[i] *a[n-i]

还有一种就是先往右边走再往左边走:

右边:2*b[n-i+1]

左边:2*a[i]

结果是:2*b[n-i+1] *a[i] = 4 *b[n-i+1] *a[i-1]

从中间走的所有情况是:4 * ( b[i]* a[n-i] + b[n-i+1]*a[i-1] )

所以将以上都加起来就可以得到所有结果

sum = 4* a[n] + 4 * ( b[i]* a[n-i] + b[n-i+1]*a[i-1] )

还有对部分值进行初始化

const int MOD=1000000007;
int main()
{int n; cin>>n;long long a[1005],b[1005];if(n==1){cout<<2<<endl;return 0;}// 赋初值a[1]=1,a[2]=6;b[1]=1,b[2]=2;// 打表,递推求出a数组和b数组在不同长度情况下的值=for(int i=3;i<=n;i++){b[i]=(2*b[i-1])%MOD;a[i]=(2*a[i-1]+b[i]+4*a[i-2])%MOD;}// 4个顶点// 特别注意这里sum的数据类型需要用long long,否则有可能在乘以4后发生数据溢出long long sum=4*a[n] % MOD;// 根据前面算出的a[ ]数组和b[ ]数组,递推出从中间出发时的方案数// 注意i的范围是大于1小于nfor(int i=2;i<n;i++)sum = (sum+4*(b[i]*a[n-i]+b[n-i+1]*a[i-1]))%MOD;cout<<sum<<endl;return 0;}

a数组是走完一列走下一列

和走另一列回来再走另一列的另一个

b数组是走一趟过去一趟回来

背包问题

01背包

这是最基础的背包问题,特点是:每种物品仅有一件,可以选择放或不放。

用子问题定义状态:

f[i][j]表示前i件物品恰放入一个容量为j的背包可以获得的最大价值。则其状态转移方程为:

  • 如果不放第i件物品,那么问题就转化为“前i−1件物品放入容量为j的背包中”,价值为f[i−1][j];

  • 如果放第i件物品,那么问题就转化为“前i−1件物品放入剩下的容量为j−c[i]的背包中”,此时能获得的最大价值就是f[i−1][j−w[i]],再加上通过放入第i件物品获得的价值v[i]

继续优化空间(利用之前提到的知识):如果我们压缩到一维空间解题

浅提动态规划

根据动态规划解题步骤(问题抽象化、建立模型、寻找约束条件、判断是否满足最优性原理、找大问题与小问题的递推关系式、填表、寻找解组成)找出01背包问题的最优解以及解组成,然后编写代码实现。

动态规划的原理 动态规划与分治法类似,都是把大问题拆分成小问题,通过寻找大问题与小问题的递推关系,解决一个个小问题,最终达到解决原问题的效果。但不同的是,分治法在子问题和子子问题等上被重复计算了很多次,而动态规划则具有记忆性,通过填写表把所有已经解决的子问题答案纪录下来,在新问题里需要用到的子问题可以直接提取,避免了重复计算,从而节约了时间,所以在问题满足最优性原理之后用动态规划解决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填表,表填写完毕,最优解也就找到。

最优性原理是动态规划的基础,最优性原理是指“多阶段决策过程的最优决策序列具有这样的性质:不论初始状态和初始决策如何,对于前面决策所造成的某一状态而言,其后各阶段的决策序列必须构成最优策略”。

解题过程:

没有装进去的很好理解,就是V(i-1,j);

装进去了怎么理解呢?

如果装进去第i件商品,那么装入之前是什么状态,肯定是V(i-1,j-w(i))。由于最优性原理(上文讲到),V(i-1,j-w(i))就是前面决策造成的一种状态,后面的决策就要构成最优策略。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得出最优。

我的理解:其实它与之前的作了更改,只是没有比较,没有说要装那个而已

i(物品编号)1234
w(体积)2345
v(价值)3456

number=4,capacity=8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algorithm>int main()
{int w[5] = { 0 , 2 , 3 , 4 , 5 };            //商品的体积2、3、4、5int v[5] = { 0 , 3 , 4 , 5 , 6 };            //商品的价值3、4、5、6int bagV = 8;                            //背包大小int dp[5][9] = { { 0 } };                    //动态规划表for (int i = 1; i <= 4; i++) {for (int j = 1; j <= bagV; j++) {if (j < w[i])dp[i][j] = dp[i - 1][j];elsedp[i][j] = max(dp[i - 1][j], dp[i - 1][j - w[i]] + v[i]);}}//动态规划表的输出for (int i = 0; i < 5; i++) {for (int j = 0; j < 9; j++) {cout << dp[i][j] << ' ';}cout << endl;}return 0;
}

这么大的空间就看放它值不值了,减去w[i]可能是好几个物品的空间,就看值不值,不值的话就不装

重点:

背包问题最优解回溯(回溯那些是最优解)

通过上面的方法可以求出背包问题的最优解,但还不知道这个最优解由哪些商品组成,故要根据最优解回溯找出解的组成,根据填表的原理可以有如下的寻解方式:

  • V(i,j)=V(i-1,j)时,说明没有选择第i 个商品,则回到V(i-1,j);

  • V(i,j)=V(i-1,j-w(i))+v(i)时,说明装了第i个商品,该商品是最优解组成的一部分,随后我们得回到装该商品之前,即回到V(i-1,j-w(i));

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吧:

  • 最优解为V(4,8)=10,而V(4,8)!=V(3,8)却有V(4,8)=V(3,8-w(4))+v(4)=V(3,3)+6=4+6=10,所以第4件商品被选中,并且回到V(3,8-w(4))=V(3,3);

  • 有V(3,3)=V(2,3)=4,所以第3件商品没被选择,回到V(2,3);

  • 而V(2,3)!=V(1,3)却有V(2,3)=V(1,3-w(2))+v(2)=V(1,0)+4=0+4=4,所以第2件商品被选中,并且回到V(1,3-w(2))=V(1,0);

  • 有V(1,0)=V(0,0)=0,所以第1件商品没被选择。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algorithm>int w[5] = { 0 , 2 , 3 , 4 , 5 };            //商品的体积2、3、4、5
int v[5] = { 0 , 3 , 4 , 5 , 6 };            //商品的价值3、4、5、6
int bagV = 8;                            //背包大小
int dp[5][9] = { { 0 } };                    //动态规划表
int item[5];                            //最优解情况void findMax() {                    //动态规划for (int i = 1; i <= 4; i++) {for (int j = 1; j <= bagV; j++) {if (j < w[i])dp[i][j] = dp[i - 1][j];elsedp[i][j] = max(dp[i - 1][j], dp[i - 1][j - w[i]] + v[i]);}}
}void findWhat(int i, int j) {                //最优解情况if (i >= 0) {if (dp[i][j] == dp[i - 1][j]) {item[i] = 0;findWhat(i - 1, j);}else if (j - w[i] >= 0 && dp[i][j] == dp[i - 1][j - w[i]] + v[i]) {item[i] = 1;findWhat(i - 1, j - w[i]);}}
}void print() {for (int i = 0; i < 5; i++) {            //动态规划表输出for (int j = 0; j < 9; j++) {cout << dp[i][j] << ' ';}cout << endl;}cout << endl;for (int i = 0; i < 5; i++)            //最优解输出cout << item[i] << ' ';cout << endl;
}int main()
{findMax();findWhat(4, 8);print();return 0;
}

完全背包

问题是:每件物品的数量是无数件,放哪些可以让背包里的价值最大?

公式的推导:

还是利用01背包思想 dp(i,j-v)=max( dp(i-1,j-v) , dp(i-1,j-2v)+w,dp(i-1,j-3v)+2w , dp(i-1,j-4v)+3w,~~ ~依次类推到k , dp(i-1,j-kv)+(k-1)w) )

我们在这个方程两侧同时加上w,即可得到

dp(i,j-v)+w=max( dp(i-1,j-v)+w , dp(i-1,j-2v)+2w,dp(i-1,j-3v)+3w , dp(i-1,j-4v)+4w,~~dp(i-1,j-kv)+kw)

我们在回顾一下这个方程

dp(i,j)=max(dp(i-1,j) , dp(i-1,j-v)+w , dp(i-1,j-2v)+2w , dp(i-1,j-3v)+3w, ~~(以此类推到k) dp(i-1,j-k*v)+kw))

可以发现dp(i,j-v)+w可以替代

dp(i-1,j-v)+w , dp(i-1,j-2v)+2w , dp(i-1,j-3v)+3w,~~, dp(i-1,j-k*v)+kw

所以我们得出 完全背包的状态转移方程:dp(i,j)=max(dp(i-1,j),dp(i,j-v)+w)

状态变量:f[i][j] 表示前 i 件物品放入容量为 j 的背包的最大的价值

当前背包容量为 j , 我们要考虑第 i 件物品能否放入?是否放入?

  • 当前背包容量 j < w[i],不能放入,则 f[i][j] = f[i-1][j]

  • 当前背包容量 j >= w[i],能放入,但要比较代价

    • 若第 i 件物品不放入,则f[i][j] = f[i-1][j]

    • 若第 i 件物品放入,则f[i][j] = f[i][j-w[i]]+v[i]

      • 对于前 i 件物品,背包容量为 j - w[i] 时可能已经放入了第 i 件物品,容量为 j 时还可以在放入第 i 件物品,所以用 f[i][j-w[i]] 更新 f[i][j]

代码实现如下: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int N,V;
int v[1010],val[1010];
int dp[1010][1010];
int main()
{scanf("%d%d",&N,&V);for(int i=1; i<=N; i++){scanf("%d%d",&v[i],&val[i]);}for(int i=1; i<=N; i++)for(int j=0; j<=V; j++){dp[i][j]=dp[i-1][j];//继承上一个背包if(j>=v[i]){  //完全背包状态转移方程dp[i][j]=max(dp[i-1][j],dp[i][j-v[i]]+val[i]);}}printf("%d",dp[N][V]);return 0;
}

完全背包的优化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int N,V;
int v[1010],val[1010];
int dp[1010];
int main()
{scanf("%d%d",&N,&V);for(int i=1; i<=N; i++){scanf("%d%d",&v[i],&val[i]);}for(int i=1; i<=N; i++)for(int j=0; j<=V; j++){dp[j]=dp[j];//此时右边的dp[j]是上一层i-1的dp[j],然后赋值给了当前i的dp[i]if(j>=v[i]){dp[j]=max(dp[j],dp[j-v[i]]+val[i]);//dp[j-v[i]],已经被算过}           }printf("%d",dp[V]);//输出最大体积,即最优解return 0;
}

01背包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
int w[105],v[105];
int dp[105][1005];
int main()
{int t,m,res;scanf("%d%d",&t,&m);for(int i=1;i<=m;i++){scanf("%d%d",&w[i],&v[i]);}for(int i=1;i<=m;i++){for(int j=t;j>=0;j--){if(j>=w[i])//只有当j>当前w[i]它才有选择的权力{dp[i][j]=max(dp[i-1][j-w[i]]+v[i],dp[i-1][j]);}else{dp[i][j]=dp[i-1][j];}}}printf("%d",dp[m][t]);return 0;
}

01背包的优化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
int w[105],v[105];
int dp[1000];//一维优化
int main()
{int t,m,res;scanf("%d%d",&t,&m);//读入数据for(int i=1; i<=m; i++){scanf("%d%d",&w[i],&v[i]);}for(int i=1; i<=m; i++)for(int j=t; j>=w[i]; j--){dp[j]=max(dp[j-w[i]]+v[i],dp[j]);}printf("%d",dp[t]);return 0;
}

多重背包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int n,m;//n个种类,m代表包总体积
int v[11010],w[11010];//v代表体积,w代表价值
int dp[2010];
int main()
{scanf("%d%d",&n,&m);int cnt=0;//cnt统计新的种类for(int i=1; i<=n; i++){int a,b,s;//体积,价值,数量scanf("%d%d%d",&a,&b,&s);//将s件用二进制转换为log2s堆for(int k=1; k<=s; k<<=1){v[++cnt]=k*a;//前++,第1种,第二种.....w[cnt]=k*b;s-=k;}if(s)//s有剩余,自立为新品种{v[++cnt]=s*a;w[cnt]=s*b;}}//01背包做法for(int i=1; i<=cnt; i++){for(int j=m; j>=v[i]; j--){dp[j]=max(dp[j],dp[j-v[i]]+w[i]);//动态转移方程和01背包完全相同}}printf("%d",dp[m]);return 0;
}

有的图或代码借鉴优秀博主,感谢csdn博主 

本文发布于:2024-02-02 14:46: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856374445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详解2
标签:笔记   动态   cpp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