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最近在搞自动化测试。。。太南了。。OS可能没空更新了
操作系统:是指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合理地组织调度计算机的工作和资源的分配,以提供给用户和其他软件方便的接口和环境,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1、操作系统的功能:
2、操作系统的特征:共享
共享即资源共享,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调用
3、虚拟:把一个物理上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物理实体是实际存在的,而逻辑上对应物是用户感受到的------虚拟存储器技术
1、有时候程序同时运行需要的内存远大于4GB,为啥他们还可以在4GB内存的电脑上同时运行?yes,这就是虚拟存储技术,实际只有4GB内存,用户看来却远大于4GB
2、某单核cpu的计算机中,用户同时打开了好些软件。。为什么单核的能同时运行这么多?-----虚拟处理器技术,实际上只有一个cpu,微观上处理机在各个微小的时间段内交替为各个进程服务,让用户看起来有多个cpu在为自己服务(时分复用技术)
4、异步
异步是指,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允许多个程序并发执行,但由于资源有限,进程的执行不是一罐彻底的,而是走走停停,以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这就是进程的异步性(有并发性才可能导致异步)
没有共享和并发(2个最基本特征),就谈不上虚拟和异步
5、分时操作系统
计算机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各个用户/作业服务,各个用户可通过终端与计算机进行交互。解决了人机交互问题。 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
1、两种指令
2、两种处理器状态
3、两种程序
4、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图
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是计算机上配置的底层软件。实现操作系统内核功能的那些程序就是内核程序。
5、OS的体系结构
(1)中断的概念、作用
发生中断就意味着需要操作系统介入,开展管理工作。cpu收到计时部件发出的中断信号,从用户态切换为核心态,对中断进行处理
Q:用户态、核心态之间的转换是怎么实现的?
A:用户态------>核心态 是通过中断 实现的,并且中断是唯一途径
核心态------>用户态 是通过执行一个特权指令,将程序状态字PSW标志位设置为“用户态”
(2)中断的分类
用户接口分为命令接口(允许用户直接使用)和程序接口(允许用户通过程序间接使用)。程序接口就是由一组系统调用组成。
1、系统调用的作用
应用程序通过系统调用请求OS的服务。系统中各种共享资源都由操作系统统一掌管,因此在用户程序中,凡事与资源有关的操作(如存储分配,I/O操作,文件管理等),都必须通过系统调用的方式向操作系统提出服务请求,由OS代为完成,这样可以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
2、系统调用的过程
传递系统调用参数---->执行陷入指令(用户态)---->执行系统调用相应服务程序(核心态)---->返回用户程序
注意:系统调用发生在用户态,对系统调用的处理发生在核心态
1、进程实体:PCB(进程控制块,用来描述进程的各种信息)、程序段(存放要执行的代码)、数据段(存放程序运行过程中处理的各种数据)三部分构成。一般情况下,把进程实体就简称为进程。所谓创建/销毁进程,实质上就是创建/销毁进程实体中的PCB。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2、严格来说,进程(动态)是进程实体(静态)的运行过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在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3、进程的组织------链接方式
5、进程的状态与转换
另外两种状态:
6、进程控制
进程控制,可以简单理解为,就是实现各个进程状态的转换
原语:用原语实现进程控制。原语的特点是不允许中断,只能一气呵成,采用“开中断指令”和“关中断指令”实现,即原子操作。
无论哪个原语,要做的无非三件事情:更新PCB中的信息,将PCB插入合适的队列,分配/回收资源
7、进程通信
进程通信就是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因为进程是分配系统资源的单位,因此各进程拥有相互独立的内存地址空间。为了保证安全,一个进程不能直接访问另一个进程的地址空间。
(1)共享内存
共享内存分为:
(2)管道通信
进程1-----写数据----->管道----读数据----->进程2
本文发布于:2024-02-02 19:49: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874589460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