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为正四面体的立体网状结构。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其他四个硅原子相连接。(1mathrm{mol}) 硅单质还有 (mathrm{2N_A}) 个 (mathrm{Si-Si}) 键;
单晶硅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常见半导体材料:(mathrm{Te,Sb,B,Ge,As,Si})。
高纯硅的制备:
[mathrm{SiO_2+2Cxlongequal{1800℃ sim 2000℃}Si+2CO↑}\ mathrm{Si+3HClxlongequal{300℃}SiHCl_3+H_2}\ mathrm{SiHCl_3+H_2xlongequal{1100℃}Si+3HCl} ]常温条件下:
[mathrm{Si+2F_2=SiF_4}\ mathrm{Si+4HF=SiF_4↑+2H_2↑}\ mathrm{Si+2NaOH+H_2O=Na_2SiO_3+2H_2↑}\ ]注:跟碱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里,非金属是硅,金属是铝。
加热(高温)条件下:
[mathrm{Si+2Cl_2xlongequal{triangle}SiCl_4}\ mathrm{Si+O_2xlongequal{triangle}SiO_2}\ mathrm{Si+Cxlongequal{高温}SiC}(碳化硅,俗称金刚砂) ]物理性质:硬度大,熔沸点高,常温下为固体、难溶于水、不导电。(mathrm{1mol~SiO_2}) 含有 (4mathrm{N_A}) 个 (mathrm{Si-O}) 键。
化学性质:
与氢氟酸反应:(mathrm{SiO_2+4HF=SiF_4↑+2H_2O}),与其它酸均不反应,所以不是碱性氧化物。
与强碱((mathrm{NaOH}))反应:(mathrm{SiO_2+2NaOH=Na_2SiO_3+H_2O}),所以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mathrm{CaO+SiO_2xlongequal{高温}CaSiO_3})
与盐反应:
[mathrm{SiO_2+Na_2CO_3xlongequal{高温}Na_2SiO_3+CO_2}\ mathrm{SiO_2+CaCO_3xlongequal{高温}CaSiO_3+CO_2} ]与碳反应:(mathrm{SiO_2+2Cxlongequal{高温}Si+2CO}),即工业制备高纯硅的第一部反应。
补充考点:
是一种很弱的酸(酸性比碳酸还弱),溶解度很小(不同于大部分酸,所以放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自然电离出的氢离子很少,遇石蕊);
不稳定性:热稳定性很差,发生反应:(mathrm{H_2SiO_3xlongequal{triangle}SiO_2+H_2O}),可以类比碳酸或氢氧化铝加热分解记忆;
硅酸浓度大时在水中易聚合形成透明、胶冻状的硅酸凝胶,硅酸凝胶经过干燥脱水后得到多空的硅酸干凝胶,成为“硅胶”。硅胶是多孔状,吸附水分子能力强,常用作干燥剂。(生石灰也可以作为食品干燥剂,不能防氧化,防氧化要用铁粉)
向硅酸盐溶液中加入盐酸或通入 (mathrm{CO_2}),可制得硅酸胶体(凝胶)或沉淀。
[mathrm{Na_2SiO_3+2HCl=H_2SiO_3(胶体)+2NaCl}\ mathrm{Na_2SiO_3+CO_2+H_2O=H_2SiO_3↓+Na_2CO_3} ]制备硅酸的原理是“强酸制弱酸”,这一原理可以来设计酸性强弱的比较实验,如:证明盐酸 (>) 碳酸 (>) 硅酸,实验装置如下:
第一步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 (mathrm{HCl>H_2CO_3});
第二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杂:将杂质 (mathrm{HCl}) 转化成需要的 (mathrm{CO_2});
第三部硅酸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硅酸: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生成硅酸,证明 (mathrm{H_2CO_3>H_2SiO_3})。
注意:不可以用此实验验证非金属性,因为盐酸不是 (mathbf{Cl})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只能验证非金属性 (mathbf{C>Si})。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简介:
许多无机非金属材料含有硅、氧元素,具有耐高温、抗腐蚀、硬度高等特点,以及特殊的光学电学性能。
无机非金属材料成为航天、航空、信息和新能源等高技术淋雨必须的材料。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硅酸盐,三大无机非金属材料是陶瓷、水泥、玻璃。
硅酸盐材料大多数具有硬度高、熔点高、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耐腐蚀等特点。
陶瓷:
玻璃:
主要原料:石英砂(主要成分 (mathrm{SiO_2}))、纯碱、石灰石;
反应原理:
[mathrm{Na_2CO_3+SiO_2xlongequal{高温}Na_2SiO_3+CO_2↑}\ mathrm{CaCO_2+SiO_2xlongequal{高温}CaSiO_3+CO_2↑} ]主要成分:(mathrm{Na_2SiO_3、CaSiO_3、SiO_2})
用途:建筑材料、光学仪器、各种器皿;光学玻璃;加入硼酸盐用于实验室使用的玻璃仪器;加入金属氧化物或盐制成彩色玻璃,用于建筑和装饰。
水泥: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突破了传统硅酸盐体系,一部分是高纯度含硅材料,如单晶硅、二氧化硅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材料;
一些是含有碳、氮等元素,在航空航天、能源医疗等具有广泛应用。
晶体硅:
高纯硅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
利用其半导体性能可以制成计算机、通讯设备和家用电器等的芯片,以及光伏电站、人造卫星和电动汽车等硅太阳能电池(光电效应,不涉及化学反应)。
二氧化硅:
可以用来生产光导纤维,抗干扰性能好,能够有效提高通行效率。
新型陶瓷:
不限于硅酸盐体系,在光热电磁等方面具有新的特性和功能;
碳化硅((mathrm{SiC})):俗称金刚砂,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硬度很大,可用作砂纸和砂轮的磨料,具有高熔点,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是耐高温结构材料,耐高温半导体材料;
氮化硅((mathrm{Si_3N_4})):具有润滑性、耐磨损、抗腐蚀、能力强,高温时抗氧化。
压电陶瓷:能实现机械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
透明陶瓷:
生物陶瓷:主要是氧化铝陶瓷,不易变质、腐败,不易产生有毒物质,可以做人工关节、骨骼等。
碳纳米材料:
氯气表现氧化性。
金属 | (mathbf{Na}) | (mathbf{Fe}) | (mathbf{Cu}) |
---|---|---|---|
实验现象 | 产生黄色火焰、冒白烟 | 产生棕褐色的烟 | 产生棕黄色的烟 |
化学方程式 | (mathrm{2Na+Cl_2xlongequal{triangle}2NaCl}) | (mathrm{2Fe+3Cl_3xlongequal{triangle}2FeCl_3}) | (mathrm{Cu+Cl_2xlongequal{triangle}CuCl_2}) |
与水的反应:
常温下:溶于水的部分氯气与水反应:
[mathrm{Cl_2+H_2Orightleftharpoons HCl+HClO}\ mathrm{Cl_2+H_2O=H^++Cl^-+{HClO}} ]注意:由于是可逆反应,所以 (mathbf{1mol}) 氯气与水反应不能转移 (mathbf{1mol}) 电子。
常温下与 (mathrm{NaOH}) 溶液反应(歧化反应):
[mathrm{Cl_2+2NaOH=NaCl+NaClO+H_2O}\ mathrm{Cl_2+2OH^-=Cl^-+ClO^-+H_2O}\ ]应用:
实验室吸收多余的 (mathrm{Cl_2});
工业制漂白液(84 消毒液),有效成分为 (mathrm{NaClO})。
84 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 (mathrm{HCl}))混用:
[mathrm{ClO^-+2H^++Cl^-=Cl_2↑+H_2O} ]与冷的石灰乳 (mathrm{Ca(OH)_2}) (不是澄清石灰水)反应:
[mathrm{2Cl_2+2Ca(OH)_2=CaCl_2+Ca(ClO)_2+2H_2O} ]次氯酸钙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漂白粉的起效和失效:
起效:
[mathrm{Ca(ClO)_2+CO_2+H_2O=CaCO_3+2HClO} ]失效:
[mathrm{2HClOxlongequal{光照}2HCl+O_2↑} ]工业制备氯气:电解 (mathrm{NaCl}) 溶液。
[mathrm{2NaCl+2H_2Oxlongequal{通电}2NaOH+H_2↑+Cl_2↑} ]三分:(mathrm{H_2O>Cl_2>HClO})
四离:(mathrm{H^+>Cl^->ClO^->OH^-})
(mathrm{Cl_2}):黄绿色、强氧化性。
实例:
负二价硫:硫化氢,硫氢根离子等都可以被氯气氧化成硫单质;
正四价硫: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氢根被氯气氧化为正六价硫酸根;
[mathrm{SO_2+Cl_2+2H_2O=H_2SO_4+2HCl}\ mathrm{2I^-+Cl_2=I_2+2Cl^-}\ mathrm{2Br^-+Cl_2=Br_2+2Cl^-}\ mathrm{2Fe^{2+}+Cl_2=2Fe^{3+}+2Cl^-} ]可以将碘离子还原成碘单质,溶液呈黄色;将溴离子还原成溴单质,溶液呈橙黄色。
(mathrm{H^+}):强酸性。
实例:与镁反应放出 (mathrm{H_2}),与 (mathrm{CaCO_3}) 反应放出 (mathrm{CO_2})。
(mathrm{HClO}):弱酸性、强氧化性。
实例:
(mathrm{Cl^-}):沉淀反应。实例:(mathrm{Ag^++Cl^-=AgCl↓})
反应原理(不浓不热不反应):
[mathrm{MnO_2+4HCl(浓)xlongequal{triangle}MnCl_2+Cl_2↑+2H_2O}\ mathrm{MnO_2+2Cl^-+4H^+xlongequal{triangle}Mn^{2+}+Cl_2↑+2H_2O} ]反应装置(固液加热型):
实验仪器的作用:
分液漏斗:控制反应速率。
饱和食盐水:除去 (mathrm{HCl}) 气体。氯化氢极易溶于水,饱和食盐水中有大量氯离子,可以降低氯气与水的反应,保留了我们需要的氯气,除去了氯化氢气体。
浓硫酸:干燥气体。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mathrm{rho_{mathrm{Cl_2}}}>rho_{mathrm{H_2O}})。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
易错点:
方法:先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排除 (mathrm{CO_3}^{2-}) 的干扰),再加入过量硝酸银,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一定有氯离子。
硫单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处于最高价态和最低价态之间)
与 (ce{H2}) 反应:(ce{H2 + Sxlongequal{triangle}H2S})
与 (ce{O2}) 反应:(ce{S + O2xlongequal{点燃}SO2}),无论氧气是否过量,都生成 (ce{SO2}) 而不生成 (ce{SO3});
与金属:
[ce{Fe + Sxlongequal{triangle}FeS}\ ce{2Cu + Sxlongequal{triangle}Cu2S}\ ce{Hg + S = HgS} ]对于实验室洒落的水银,可以立刻用硫粉覆盖。
相关还原性顺序:
[ce{S^2- > S^4+ > I- > Fe^2+ > Br- > Cl- > Mn^2+} ]口诀:留点铁生锈(溴)了长绿(氯)毛(锰)。
难挥发性:用于制备难挥发性酸(如 (ce{HCl}、ce{HNO3})):
[ce{NaCl + H2SO4(浓)xlongequal{微热}NaHSO4 + HCl} ]强酸性:用于制磷酸(强酸制弱酸):
[ce{Ca3(PO4)2 + 3H2SO4(浓) = 3CaSO4 + 2H3PO4} ]制备亚硫酸:一般用 (70%) 的浓硫酸((98%) 的浓硫酸反应速率过慢氢离子浓度太低):
[ce{Na2SO3 + H2SO4(浓) = Na2SO4 + SO2↑+H2O} ]吸水性:具有强烈的吸水能力,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甚至能吸收结晶水合物的水(可以脱去水合硫酸铜中的水,使其由蓝色变为白色粉末),故浓硫酸常作干燥剂,干燥一些不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可以干燥一些不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
比如:可以干燥 (ce{O2、H2、N2、CO2、Cl2、HCl、CO2、CO、CH4}) 等气体,但不能干燥 (ce{NH3、H2S、HI、HBr}) 等气体。(氨气是因为水溶液呈碱性发生中和反应,后三个是因为强氧化性会将他们氧化为对应单质)
注意:氯化氢气体不会与硫酸发生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脱水性: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够将氢、氧原子按照 (2:1) 的比例脱去纸、棉布、木条等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
如蔗糖的脱水实验:
[ce{C12H22O11 ->[浓 H2SO4]12C + 11H2O}\ ce{C + 2H2SO4(浓)xlongequal{triangle}CO2↑+2SO2↑+2H2O} ]前者体现脱水性,后者体现强氧化性。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与脱水性有很大关系,如浓硫酸会使得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
【脱水性和吸水性的区别】脱水性对应物质本身没有水,只是将氢、氧原子按照 (2:1) 的比例脱去,而吸水性是吸去物质本身中的水分子。
强氧化性:硫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可以与很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是常见的氧化剂。(但是稀硫酸不具有氧化性)
【酸的氧化性】酸中具有 (mathrm{H^+}),可以与活泼金属反应氧化活泼金属。这是酸的通性。
【氧化性的酸】指的是酸根具有氧化性,比如浓硫酸中的硫可以得电子,作为氧化剂。
与铜反应:(ce{Cu + 2H2SO4(浓)xlongequal{triangle}CuSO4 + SO2↑+2H2O}),其中浓硫酸同时体现了氧化性和酸性。
与木炭反应:(ce{C + 2H2SO4(浓)xlongequal{triangle}CO2↑+2SO2↑+2H2O})
常温下与铁和铝反应生成了致密、坚固的氧化膜,阻止金属与浓硫酸接触,保护了金属。常温下可以用铁或者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
金属单质或低价金属的盐与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既显氧化性又显酸性。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 体积的水能溶解约 (40) 体积的二氧化硫)。
注意:(ce{SO2})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但不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气体((ce{NO2}))。
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与水:(ce{SO2 + H2Orightleftharpoons H2SO3})
与碱反应:
还原性:
二氧化硫中硫是 (+4) 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
二氧化硫在适当的温度并且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氧气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也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硫酸。
[ce{2SO2 + O2 <=>[催化剂(V2O5)][triangle]2SO_3}\ ce{SO3 + H2O = H2SO3} ]能被 $ce{H2O2、Cl2、Br2、I2、Fe^{3+}、KMnO4、HNO3、H2O2、ClO-} $ 等强氧化剂氧化生成 (ce{SO4^2-})。注意不是生成三氧化硫,因为三氧化硫会被水迅速氧化为硫酸。
[ce{SO2 + H2O2 = H2SO4}\ ce{SO2 + Cl2 + 2H2O = H2SO4 + 2HCl}\ ce{SO2 + Br2 + 2H2O = H2SO4 + 2HBr}\ ce{SO2 + I2 + 2H2O = H2SO4 + 2HI}\ ce{SO2 + 2Fe^3+ + 2H2O = SO4^2- + 2Fe^2+ + 4H^+}\ ce{5SO2 + 2MnO4- +2H2O = 2Mn^2+ + 5SO4^2- + 4H+} ]说明:虽然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浓硫酸具有还原性,但两者不反应。因为前者硫是 (+4) 价,后者是 (+6) 价。两者之间没有中间价态可以归中。
氧化性:
与 (ce{H2S}) 反应:生成淡黄色的硫单质。
[ce{SO2 + H2S = 3S + 2H2O}\ ]葡萄酒中加入适量 (ce{SO2}) 可以起到抗氧化、杀菌的效果。
漂白性:
具有漂白作用,能够使得品红溶液褪色。
原理:与有色物质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可以复原。
能够漂白品红、鲜花等有机色素,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只会变红不会褪色)。二氧化硫通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颜色会从红色变成无色,原因是它的酸性氧化物特性,不是漂白性。
氯水漂白原理与二氧化硫不同,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且褪色后不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二氧化硫与氯水混合反而不会增强漂白效果,会失效。方程式:
[ce{SO2 + Cl2 + 2H2O = H2SO4 +2HCl} ]二氧化硫能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 ,是因为其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
工业上一般用硫磺或其它含硫矿物(如黄铁矿)为原料制备硫酸,金属冶炼时产生的含二氧化硫废气经回收后也可用于制备硫酸。
主要方程式:
[ce{4FeS2 + 11O2xlongequal{高温}2Fe2O3+8SO2}\ ce{2SO2 + O2 <=>[V2O5][triangle]2SO3}\ ce{SO3 + H2O = H2SO4} ]一般用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不能用水直接吸收,因为与水反应大量放热会形成酸雾,会影响吸收效果。
反应流程图:
一般规律:
注意:
【实验装置图】
【步骤】
【注意事项】
步骤 2 可以没有,因为单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也可以检验二氧化硫,因为只有二氧化硫可以使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反应原理:强酸制弱酸。
[ce{Na2SO3 + H2SO4(浓) = Na2SO4 + SO2↑+H2O}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质量分数为 (70%) 的浓硫酸,因为 (98%) 的浓硫酸水分子太少,稀硫酸 (mathrm{H^+}) 浓度太少。使用质量分数为 (70%) 的浓硫酸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有利于生成 (ce{SO2}) 的溢出。
反应原理:
[ce{Cu + 2H2SO4(浓)xlongequal{triangle}CuSO4 + SO2↑+ 2H2O} ]浓硫酸与铜反应遵循:不浓不热不反应。而浓硫酸与锌反应在起初与浓硫酸反应结束后,浓硫酸变为稀硫酸,锌仍然可以与稀硫酸反应。
浓硫酸与铜反应遵循:(ce{n(CuSO4) = n(Cu)}),(ce{n_始(SO4^2-) - n_末(SO4^2-) = n(SO2)})。
浓硫酸与锌反应遵循:最终溶液中 (ce{n(H2SO4) = 0.5n(H+)})。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等于锌元素转移的总电子数。
计算时,可以考虑设出对应物质反应的物质的量,然后建立方程求解。
氮气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ce{Nequiv N}))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但在高温、放电条件下,氮气能够与镁、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
概念: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分类: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
自然固氮:
高能固氮:大自然通过闪电释放的能量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雷雨发庄稼)
[ce{N2 + O2 xlongequal{放电}2NO}\ ce{2NO + O2 = 2NO2}\ ce{3NO2 + H2O =2 HNO3 +NO}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氨
人工固氮:如工业合成氨。
物质 | (mathbf{NO}) | (mathbf{NO_2}) |
---|---|---|
颜色气味 | 无色、无味 | 红棕色、刺激性气味 |
毒性 | 有毒 | 有毒 |
溶解性 | 不溶于水 | 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 |
与 (ce{O2}) 反应 | (ce{2NO + O2 = 2NO2}) | / |
与 (ce{H2O}) 反应 | / | (ce{3NO2 + H2O = 2HNO3 + NO}) |
补充说明:
红棕色物质:气体:(ce{NO2});液体:(ce{Br2});固体:(ce{Fe2O3});
实验室制法:
(ce{NO}):
【试剂】(ce{Cu}) 和稀硝酸。
【反应原理】(ce{3Cu + 8HNO3(稀) = 3Cu(NO3)2 +2NO↑+4H2O})
【收集】只能用排水法,因为在空气中会迅速变为红棕色 (ce{NO2});
【尾气吸收】混合 (ce{O2})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ce{NO2}):
【试剂】(ce{Cu}) 和浓硝酸。
【反应原理】(ce{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2H2O})
【收集】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在水中会直接发生反应得到 (ce{NO})。
【尾气吸收】(ce{2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
转化:
[ce{NO <=>[O2][NO]NO2} ]除去一氧化氮中的二氧化氮可通入水中。
(ce{NO2}) 双聚:(ce{NO2}) 会发生双聚:(ce{2NO2 <=> N2O4}),所以收集到的 (ce{NO2}) 不是纯洁的二氧化氮。
注意:(ce{2mol NO}) 与 (ce{1mol O2}) 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分子数不是 (ce{2 N_A}),因为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能双聚产生 (ce{N2O4}),所以最后得到的分子数小于 (ce{2 N_A})。
正常雨水中由于溶解了 (ce{CO2}),其 (ce{pH}) 为 (5.6),酸雨的 (ce{pH}) 小于 (5.6)
成因:主要是大气中的 (ce{SO2}) 和 (ce{NO}_x) 以及它们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形成的。
防治:
二氧化硫:加入生石灰。
[ce{2CaO + 2SO2 + O2 xlongequal{高温}2CaSO4} ]或利用氨水吸收二氧化硫,回收液可以回收再利用。
氮氧化物:机动车尾气加入尾气处理装置(一些催化剂),如:
[ce{2NO + 2CO xlongequal{催化剂}N2 + 2CO2} ]危害:
过度施肥导致肥料流入湖泊等,藻类生长迅速,大量消耗氧气,阻碍湖泊里的植物接触到氧气和光照,造成水体污染。是过度使用氮元素造成的环境污染。
与水的反应:极易溶于水,也容易与水反应。(类似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和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ce{NH3 + H2O <=> NH3cdot H2O <=> NH4+ + OH-} ]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ce{NH3(g) + HCl(g) = NH4Cl(s)}\ ce{2NH3 + H2SO4 = (NH4)2SO4}\ ce{NH3 + HNO3 = NH4NO3} ]说明:
与氧气反应: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最低化合价),具有还原性,在加热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成一氧化氮和水。氨的催化氧化是制取硝酸的基础。
[ce{4NH4 + 5O2xlongequal[triangle]{催化剂} 4NO + 6H2O} ](化学反应计量数:4 5 4 6)
大多数为无色晶体,绝大多数铵盐都易溶于水(高中阶段不会遇到不溶的),易于被农作物吸收,因此广泛用于化肥中。(与氮肥有关的化肥主要成分大都是铵盐)
受热易分解:
[ce{NH4Clxlongequal{triangle}NH3↑+HCl↑}\ ce{NH4HCO3xlongequal{triangle}NH3↑+H2O +CO2↑} ]由于铵盐受热易分解的性质,在储存铵态氮肥时,应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通风处;施肥时,应将其埋在土中以保持肥效。
与碱反应会放出氨:
[ce{Ca(OH)2 + 2NH4Clxlongequal{triangle}CaCl2 +2NH3↑+2H2O} ]因此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混合使用。(可能产生氨气,逸散出土壤,会减少氨的含量)
无色,易挥发(在空气中形成白雾),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不稳定性:(ce{4HNO3xlongequal{triangle/光照}4NO2↑+O2↑+2H2O}),化合价:氮降氧升。
浓硝酸一般呈现黄色,是由于硝酸分解产生的 (ce{NO2}) 溶于硝酸的缘故。
硝酸浓度越大,越容易分解,因此,浓硝酸应放在棕色瓶(避光)在阴凉处保存(避免受热分解(这一点和次氯酸受热分解相同)),用玻璃塞而不能用橡皮塞(硝酸腐蚀橡皮)。
与金属的反应:
铜+稀硝酸:(ce{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4H2O})(化学计量数:38324)
既体现了硝酸的氧化性也体现了硝酸的酸性。
铜+浓硝酸:(ce{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2H2O})(化学计量数:14122)
注意:铜与浓硫酸常温下不反应,只有加热下才反应,而铜与浓硝酸常温下即可反应。
常温下,浓硝酸或浓硫酸使铁、铝钝化(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碍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故常温下,可以用铝或铁质容器盛放浓硫酸/浓硝酸。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加热条件下,可与木炭等非金属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e{C + 4HNO3(浓)xlongequal{triangle}CO2↑ + 4NO2↑+2H2O} ]注意:向浓硝酸中插入红热的炭,产生红棕色气体,不能证明炭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 (ce{NO2}),因为浓硝酸自己受热分解也可以产生二氧化氮。
酸性:一元强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碱性氧化物、碱、盐等反应。
浓硝酸滴入到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因为其氧化性很强,可以使得石蕊溶液褪色(与新制氯水的现象相同)。
工业制法:
[begin{array}{} (1)&ce{N2 + 3H2 <=>[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2)&ce{4NH3 + 5O2 xlongequal[triangle]{催化剂} 4NO + 6H2O}\ (3)&ce{2NO + O2 = 2NO2}\ (4)&ce{3NO2 + H2O = 2HNO3 +NO} end{array} ]操作: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 (ce{NH3}),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的橡胶塞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观察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
反应装置:
实验现象:观察到红色的喷泉。
检验原理:① 氨气极易溶于水;② 氨气溶于水呈碱性。
反应原理:铵盐与强碱反应供热放出氨气。
[ce{Ca(OH)2 + 2NH4Cl xlongequal{triangle}CaCl2 +2NH3↑ +2H2O} ]反应装置(固固加热型):
注意事项:
干燥氨气:
说明:
其它制取方法(优点:无需加热):
浓氨水+固体 (ce{NaOH}):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 (ce{OH-}) 浓度的增大有利于 (ce{NH3})。
浓氨水+固体 (ce{CaO}):(ce{CaO}) 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
[ce{NH3cdot H2O + CaO = NH3↑+Ca(OH)2} ]相关反应及计算依据:
[ce{3NO2 + H2O = 2HNO3 + NO} ]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变化 (Delta n=ce{2 份}),体积变化 (Delta V=2 份)。
相关反应及计算依据:
[ce{3NO2 + H2O = 2HNO3 +NO}\ ce{2NO + O2 = 2NO2} ]两式合并:
[ce{4NO2 + 2H2O +O2 = 4HNO3} ]类似于硝酸分解的反应物与生成物互换。其中 (n(ce{NO2}):n(ce{O2})=4:1)。
所以设 (x=dfrac{V(ce{NO2})}{V(ce{O2})}),则:
计算技巧:若题目告诉最后剩余气体与原混合气体之比,可以分类讨论剩余的气体是谁,设出原先气体(怎么方便计算怎么设),然后求解。
相关反应及计算依据:
[ce{2NO + O2 = 2NO2}\ ce{3NO2 + 4H2O = 2HNO2 + NO} ]两式合并:
[ce{4NO + 3O2 + 2H2O = 4HNO3} ]其中 (n(ce{NO}):n(ce{O2})=4:3)。
设 (x=dfrac{V(ce{NO})}{V(ce{O2})}),则:
计算技巧:若题目告诉最后剩余气体与原混合气体之比,可以分类讨论剩余的气体是谁,设出原先气体(怎么方便计算怎么设),然后求解。
相关反应及计算依据:
[ce{4NO2 + O2 + 2H2O = 4HNO3}\ ce{4NO + 3O2 + 2H2O = 4HNO3} ]计算技巧:若题目告诉最后剩余气体与原混合气体之比,可以分类讨论剩余的气体(只有可能氧气或一氧化氮)是谁,设出原先气体(怎么方便计算怎么设),然后求解。
善用化合价升降解题:
在未知金属和反应方程式的情况下,观察题目中已知生成的硝酸盐的价态和金属与硝酸反应的物质的量,先写出大概方程式,再根据前后化合价升降求解。
例:已知某金属 (mathrm{M}) 与稀硝酸反应得到 (+2) 价硝酸盐,反应时 (n(ce{M}):n(ce{HNO3})=5:12),求 (ce{HNO3}) 的还原产物。
可以先直接写出大概方程式:(ce{5M + 12HNO3 -> 5M(NO3)2 +?}),观察发现电子变化数为 (10ce{e-}),有两份硝酸根参与氧化还原,十份硝酸根显酸性,所以说明两份硝酸根总共 (-10) 价,说明一份硝酸根 (-5) 价,即氮元素 (=5-5=0) 价。说明还原产物是 (ce{N2})。
善用电子得失守恒解题:
有时候只需要观察起点和终点剩余物质的情况,直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计算即可。
电子得失守恒+原子守恒解题:
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本文发布于:2024-02-03 01:4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896014478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