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完整版系列)第7章 贝叶斯分类器——7.6 贝叶斯网(也称信念网)结构(网络结构也是“超参数”)、贝叶斯图络学习(两级搜索法)

阅读: 评论:0

(《机器学习》完整版系列)第7章 贝叶斯分类器——7.6 贝叶斯网(也称信念网)结构(网络结构也是“超参数”)、贝叶斯图络学习(两级搜索法)

(《机器学习》完整版系列)第7章 贝叶斯分类器——7.6 贝叶斯网(也称信念网)结构(网络结构也是“超参数”)、贝叶斯图络学习(两级搜索法)

贝叶斯网是关于属性的,有向线表示“依赖”性的父子关系;通过属性的条件概率表CPT来描述。
有向图转化为无向图:让两亲联姻(连接两结点),称为道德化。
网络结构也是“超参数”,如何选择该“超参数”?
贝叶斯图络学习:两级搜索法

贝叶斯网结构

贝叶斯网(也称信念网)记为 B = < G , Θ > B=<G,Theta > B=<G,Θ>

  • 结构 G G G:是一个有向无环图DAG,每个结点对应于一个属性(记住:贝叶斯网是关于属性的,不少同学错记成关于样本的),有向线表示“依赖”性的父子关系;
  • 参数 Θ Theta Θ:是属性的条件概率表CPT,表中的项为
    θ x i ∣ π i = P B ( x i ∣ π i ) begin{align} {theta}_{x_i,|,{pi}_i } =P_B(x_i,|,{pi}_i ) tag{7.39} end{align} θxi​∣πi​​=PB​(xi​∣πi​)​(7.39)​
    其中, π i {pi}_i πi​为 x i x_i xi​的父结点集,概率符号 P B P_B PB​的下标表示是在网结 B B B中。

假定每个属性与其非后裔属性独立,
由此定义属性的联合分布为
P B ( x 1 , x 2 , ⋯ , x d ) = ∏ i = 1 d P B ( x i ∣ π i ) = ∏ i = 1 d θ x i ∣ π i begin{align} P_B(x_1, x_2,cdots,x_d) & =mathop{prod }limits_{i=1}^dP_B(x_i,|,{pi}_i ) tag{7.40} \ & =mathop{prod }limits_{i=1}^d {theta}_{x_i,|,{pi}_i } tag{7.41} end{align} PB​(x1​,x2​,⋯,xd​)​=i=1∏d​PB​(xi​∣πi​)=i=1∏d​θxi​∣πi​​​(7.40)(7.41)​
其中, θ x i ∣ π i {theta}_{x_i,|,{pi}_i } θxi​∣πi​​需要查表,而表有时不是直接给出的,要通过对数据集 D D D中的样本情况进行分门别类地“计数”统计,计算频率来估计的。

【西瓜书图7.3】描述了贝叶斯网中三种依赖关系,并讨论了独立性。

给定一个结点的值,相当于把这个结点染上了黑色(即不能再变化),以此技巧来思考“给定结点值”的情况,则易于理解,如下以生物学的例子来增强记忆。

如图7.1所示, V V V型结构是双性繁殖( V V V型结构的记忆口诀:自由恋爱好独立,奉子成婚难独立)tacg{ch7:marr},当 x 1 , x 2 x_1,x_2 x1​,x2​的孩子 x 3 x_3 x3​的肤色性状已经确定(如,黑白混血小孩),那么,当 x 1 x_1 x1​为白人时, x 2 x_2 x2​应为黑人,反之亦然。 故孩子 x 3 x_3 x3​的性状给定时,双亲 x 1 x_1 x1​与 x 2 x_2 x2​的性状不独立。

图7.1 V型结构

V V V型结构中, x 1 x_1 x1​与 x 2 x_2 x2​可以“自由恋爱”(即独立)生出孩子 x 3 x_3 x3​。 即在不给定“共子” x 3 x_3 x3​的值时,其父母 x 1 , x 2 x_1,x_2 x1​,x2​是独立的,
理论上由【西瓜书式(7.27)】所验证,称为边际独立,记为 x 1 ⊥ ⁣ ⁣ ⁣ ⊥ x 2 x_1 perp !!! perp x_2 x1​⊥⊥x2​。
注:求和符号起边际化的作用,就像在二维表中,对行(或列)求和(即通常的小计),写到最右“边”(边上加一列)(或最下“边”(加一行))中。

如图7.2左侧所示,在同父结构中,若父 x 1 x_1 x1​已知(父 x 1 x_1 x1​被染黑色)时,单性繁殖了两兄弟 x 2 x_2 x2​与 x 3 x_3 x3​,影响两兄弟特质变化的外因 x 1 x_1 x1​已定,即已体现在两兄弟身上了,不再变化,而再变化的是各自的内因,内因引起的变化当然是独立的。 即变化是条件独立(记忆口诀:单性繁殖两兄弟,内因变化是独立,条件是外因已一致),记为 x 2 ⊥ x 3 ∣ x 1 x_2, bot , x_3, |, x_1 x2​⊥x3​∣x1​。

图7.2 同父结构

如图7.2右侧所示,在同父结构中,若父 x 1 x_1 x1​未知(父 x 1 x_1 x1​未被染色)时,则
P ( x 2 , x 3 ) = ∑ x 1 P ( x 1 , x 2 , x 3 ) = ∑ x 1 P ( x 1 ) P ( x 2 ∣ x 1 ) P ( x 3 ∣ x 1 , x 2 ) ≠ ∑ x 1 P ( x 1 ) P ( x 2 ∣ x 1 ) P ( x 3 ) = P ( x 3 ) ∑ x 1 P ( x 1 ) P ( x 2 ∣ x 1 ) = P ( x 3 ) ∑ x 1 P ( x 1 , x 2 ) = P ( x 3 ) P ( x 2 ) begin{align} P(x_2,x_3) & =sum_{x_1}P(x_1,x_2,x_3)notag \ & =sum_{x_1}P(x_1)P(x_2,|,x_1)P(x_3,|, x_1,x_2)notag \ & neq sum_{x_1}P(x_1)P(x_2,|,x_1)P(x_3)notag \ & = P(x_3)sum_{x_1}P(x_1)P(x_2,|,x_1)notag \ & =P(x_3)sum_{x_1}P(x_1,x_2)notag \ & =P(x_3)P(x_2) tag{7.42} end{align} P(x2​,x3​)​=x1​∑​P(x1​,x2​,x3​)=x1​∑​P(x1​)P(x2​∣x1​)P(x3​∣x1​,x2​)=x1​∑​P(x1​)P(x2​∣x1​)P(x3​)=P(x3​)x1​∑​P(x1​)P(x2​∣x1​)=P(x3​)x1​∑​P(x1​,x2​)=P(x3​)P(x2​)​(7.42)​
不等式(7.42)表明此时 x 2 x_2 x2​与 x 3 x_3 x3​不独立,称为 x 2 x_2 x2​与 x 3 x_3 x3​关于 x 1 x_1 x1​的边际独立不成立。

按如下方法将有向图转化为无向图:

  • 对 V V V型结构,让两亲联姻(连接两结点),称为道德化(哈哈,孩子都有了,结婚吧!);
  • 将所有有向边改为无向边;

这样生成的图称为道德图。

在道德图中,若去掉一些结点(结点集 z mathbf{z} z)后,使得结点 x x x和 y y y不再连通,则称 x x x与 y y y被 z mathbf{z} z有向分离(注:这里"directed"翻译成了“有向”,若翻译成“受控的”,则为“受控分离”,这更贴切),记为: x ⊥ y ∣ z x, bot , y, |, mathbf{z} x⊥y∣z,即在 z mathbf{z} z的控制下, x x x与 y y y独立。 当集合 z mathbf{z} z退化成一个结点 z z z时,即为前述的条件独立: x ⊥ y ∣ z x, bot , y, |, z x⊥y∣z。

贝叶斯图络学习

当网络结构已知时(即有向图的父子关系已知),则训练分类器的步骤为

  • 通过对训练集 D D D中的样本分门别类地“计数”,统计出条件概率表CPT;
  • 由【西瓜书式(7.26)】得到属性的联合概率分布 P ( x ) P(boldsymbol{x}) P(x)及 P ( x , c ) P(boldsymbol{x},c) P(x,c);
  • 由【西瓜书式(7.7)】求得 P ( c ∣ x ) P(c,|,boldsymbol{x}) P(c∣x);
  • 最后由【西瓜书式(7.6)】得到学习器 h ∗ ( x ) h^*(boldsymbol{x}) h∗(x)。

然而,在现实中,通常不知道网络结构,只有训练集 D D D的数据,这时,将网络结构视为“超参数”。 下面讨论如何选择该“超参数”:

(1)先给定对网络结构评价的偏好,如,最小描述长度(MDL),即找一个能以“最短编码长度”契合训练数据的模型:

  • 契合训练数据指应符合极大似然法的要求,即 max ⁡ L L ( B ∣ D ) max mathrm{LL}(B,|,D) maxLL(B∣D);
  • 贝叶斯网络 B B B的规模 ∣ B ∣ |, B, | ∣B∣(即参数 θ theta θ的个数),设描述一个参数 θ theta θ的编码长度为 f ( θ ) f(theta ) f(θ),则应要求 min ⁡ f ( θ ) ∣ B ∣ min f(theta )|, B, | minf(θ)∣B∣;

由上述两点即可构造出一个评分函数(以求 min ⁡ min min为目标)
s ( B ∣ D ) = f ( θ ) ∣ B ∣ − L L ( B ∣ D ) begin{align} s(B,|,D)=f(theta )|, B, |-mathrm{LL}(B,|,D) tag{7.43} end{align} s(B∣D)=f(θ)∣B∣−LL(B∣D)​(7.43)​

针对式(7.43)中的第一项,我们看三种特殊情况:

  • 取 f ( θ ) = 1 f(theta )=1 f(θ)=1,得到评分函数AIC【西瓜书式(7.30)】;
  • 取 f ( θ ) = 1 2 log ⁡ m f(theta )=frac{1}{2}{log} m f(θ)=21​logm,得到评分函数BIC【西瓜书式(7.31)】;
  • 取 f ( θ ) = 0 f(theta )=0 f(θ)=0,则评分函数退化为(负)极大似然估计。

针对式(7.43)中的第二项,我们进行分解
L L ( B ∣ D ) = log ⁡ P ( D ∣ B ) (对数似然) = log ⁡ P B ( D ) (为明确起见,换个概率符号) = log ⁡ P B ( x 1 , x 2 , ⋯ , x m ) ( x i 为样本) = log ⁡ ∏ i = 1 m P B ( x i ) (由样本的独立性) = ∑ i = 1 m log ⁡ P B ( x i ) begin{align} mathrm{LL}(B,|,D) & ={log} P(D,|,B)qquad text{(对数似然)}notag \ & ={log} P_B(D)qquad text{(为明确起见,换个概率符号)}notag \ & ={log} P_B(boldsymbol{x}_1,boldsymbol{x}_2,cdots,boldsymbol{x}_m)quad text{($boldsymbol{x}_i$为样本)}notag \ & ={log} mathop{prod}limits_{i=1}^m P_B(boldsymbol{x}_i)quad text{(由样本的独立性)}notag \ & =mathop{sum}limits_{i=1}^m {log} P_B(boldsymbol{x}_i)tag{7.44} end{align} LL(B∣D)​=logP(D∣B)(对数似然)=logPB​(D)(为明确起见,换个概率符号)=logPB​(x1​,x2​,⋯,xm​)(xi​为样本)=logi=1∏m​PB​(xi​)(由样本的独立性)=i=1∑m​logPB​(xi​)​(7.44)​
P B ( x i ) = P B ( x i 1 , x i 2 , ⋯ , x i d ) = ∏ k = 1 m θ x i k ∣ π k (由式(7.41),下标改为上标 k ) begin{align} quad P_B(boldsymbol{x}_i) & =P_B(boldsymbol{x}_i^1,boldsymbol{x}_i^2,cdots,boldsymbol{x}_i^d)notag \ & =mathop{prod}limits_{k=1}^m{theta}_{x_i^k,|,{pi }^k}quad text{(由式(7.41),下标改为上标$k$)}tag{7.45} end{align} PB​(xi​)​=PB​(xi1​,xi2​,⋯,xid​)=k=1∏m​θxik​∣πk​(由式(7.41),下标改为上标k)​(7.45)​
其中, θ x i k ∣ π k = P B ( x i k ∣ π k ) {theta}_{x_i^k,|,{pi }^k}=P_B({x_i^k,|,{pi }^k}) θxik​∣πk​=PB​(xik​∣πk),下标表示样本编号,上标表示属性编号, π k {pi }^k πk为第 k k k个属性的父结点集(与样本无关,故它不带下标)。

因 B B B不知,而 D D D已知, B B B要求契合于 D D D,故应
θ x i k ∣ π k = P ^ D ( x i k ∣ π k ) begin{align} {theta}_{x_i^k,|,{pi }^k}=hat{P}_D({x_i^k,|,{pi }^k}) tag{7.46} end{align} θxik​∣πk​=P^D​(xik​∣πk)​(7.46)​
其中,右侧为 D D D上的经验分布,它可通过对 D D D中的样本进行分门别类地“计数”,统计频率来估算。

问题又来了: π k {pi }^k πk并不知道,无从“分门别类”。 也说是说:只有在 k k k属性结点之父 π k {pi }^k πk确定了,才可依上述讨论求出 s ( B ∣ D ) s(B,|,D) s(B∣D)。

综上, max ⁡ L L ( B ∣ D ) max mathrm{LL}(B,|,D) maxLL(B∣D)变为一个“两级搜索”问题:

  • 第一级:试不同的网络结构:找一个网络结构 G G G。 网络结点(样本属性)已知,但边的情况是部分已知,部分未知,通常根据领域知识以及偏好,将网络结构限定为某种特殊的结构(如,树形结构),称为约束法。
  • 第二级:调整有向边:在这个网络结构中,试不同的 π k {pi }^k πk(父子关系)来调整网络。 采用贪心法:每次调整一条边(增边,减边,调边的方向),若 s ( B ∣ D ) s(B,|,D) s(B∣D)降低,则接受该调整。 继续调整,直到 s ( B ∣ D ) s(B,|,D) s(B∣D)不再降低或搜索完或达到某设定的停机条件为止。

通过两级搜索得到最优贝叶斯网络 B ∗ B^* B∗,最优贝叶斯网络 B ∗ B^* B∗体现为: 结构 G G G(部分超参数+搜索其他参数)+一组条件概率表CPT(参数 Θ Theta Θ),如【西瓜书图7.2】所示。

本文为原创,您可以:

  • 点赞(支持博主)
  • 收藏(待以后看)
  • 转发(他考研或学习,正需要)
  • 评论(或讨论)
  • 引用(支持原创)
  • 不侵权

上一篇:7.5 特殊的半朴素贝叶斯分类器(SPODE、TAN、AODE,研究特殊的“父子”关系)
下一篇:7.7 贝叶斯网络分类器(分类可视为一种特殊的查询)、贝叶斯网络推断(查询一组结点称为“推断”)

本文发布于:2024-02-03 07:27: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6916479495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结构   完整版   两级   也称   信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