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原因:
准备不充分很多东西都没反应过来
自身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业务代码写再多也没用
需要再努力准备
public static String valueOf(Object obj) { return (obj == null) ? "null" : String(); }
2.线程安全关键词 synchronized实现原理
答案:当一个方法或者一个代码块被标记为synchronized,则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线程能够进入执行这个方法或代码块
Java内部使用monitor(也称monitor lock或intrinsic lock)机制实现synchronized同步机制,线程运行同步方法或者代码块,必须先获取相应的monitor锁(对象监视器)
monitorenter monitorexit
Synchronized 原理
实现原理: JVM 是通过进入、退出 对象监视器(Monitor) 来实现对方法、同步块的同步的,而对象监视器的本质依赖于底层操作系统的 互斥锁(Mutex Lock) 实现。
具体实现是在编译之后在同步方法调用前加入一个指令,在退出方法和异常处插入it的指令。
对于没有获取到锁的线程将会阻塞到方法入口处,直到获取锁的线程it之后才能尝试继续获取锁。
流程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hreadLocal和Synchonized都用于解决多线程并发访问 。但是ThreadLocal与synchronized有本质的区别:
synchronized是利用锁的机制,使变量或代码块在某一时该只能被一个线程访问 。而ThreadLocal为每一个线程都提供了变量的副本,使得每个线程在某一时间访问到的并不是同一个对象,这样就隔离了多个线程对数据的数据共享 。而Synchronized却正好相反,它用于在多个线程间通信时能够获得数据共享。
Synchronized用于线程间的数据共享,而ThreadLocal则用于线程间的数据隔离。当然ThreadLocal并不能替代synchronized,它们处理不同的问题域。Synchronized用于实现同步机制,比ThreadLocal更加复杂。
ThreadLocal是如何做到为每一个线程维护变量的副本的呢?其实实现的思路很简单,在ThreadLocal类中有一个Map,用于存储每一个线程的变量的副本。
概括起来说,对于多线程资源共享的问题,同步机制采用了“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而ThreadLocal采用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方式。前者仅提供一份变量,让不同的线程排队访问,而后者为每一个线程都提供了一份变量,因此可以同时访问而互不影响。
改进一:取消segments字段,直接采用transient volatile HashEntry<K,V> table保存数据,采用table数组元素作为锁,从而实现了对每一行数据进行加锁,进一步减少并发冲突的概率。
改进二:将原先table数组+单向链表的数据结构,变更为table数组+单向链表+红黑树的结构。对于hash表来说,最核心的能力在于将key hash之后能均匀的分布在数组中。如果hash之后散列的很均匀,那么table数组中的每个队列长度主要为0或者1。但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理想,虽然ConcurrentHashMap类默认的加载因子为0.75,但是在数据量过大或者运气不佳的情况下,还是会存在一些队列长度过长的情况,如果还是采用单向列表方式,那么查询某个节点的时间复杂度为O(n);因此,对于个数超过8(默认值)的列表,jdk1.8中采用了红黑树的结构,那么查询的时间复杂度可以降低到O(logN),可以改进性能。
本文发布于:2024-02-04 06:0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7006152529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