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了分布式计算大概是个什么情况后, 我们来学习Spark
Spark计算框架为了能够进行高并发和高吞吐的数据处理, 封装了三大数据结构, 用于处理不同的应用场景,分别是:
- RDD: 弹性分布式数据集
- 累加器: 分布式共享只写
变量
- 广播变量: 分布式共享只读
变量
数据结构: 计算机存储和组织数据的方式
RDD: 代表着不可变的, 可以分区和并行计算的元素集合;
拿前篇文章中的wordcount为例, Spark中对数据的不同处理(在这里数据被指代为一个一个的RDD)是通过一层又一层的包装来实现的, 如何包装? 就是层层递进的进行传参;
比如, 我要在IO流中使用包装类去读取字节流, 字节流也需要文件对象file的传参, 所以可以写成下面的这种形式: (不理解的话可以先看看IO流那篇文章:点我)
//new Buffered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new File(path, 是否是追加操作), 字符集))File file = new File(path);FileInputStream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file);BufferedInputStream bis = new BufferedStream(fis);
弹性的
,不可变的
, 可分布
, 里面的元素可并行计算的集合
;特性 | 解释 |
---|---|
弹性 | 存储 的弹性(内存与磁盘自动切换); 容错 的弹性(数据丢失自动恢复); 计算 的弹性(计算出错重试机制); 分片 的弹性(根据需要重新分片) |
分布式 | 数据存储在大数据集群不同节点 上 |
数据集 | RDD封装了计算逻辑, 不保存数据 |
数据抽象 | RDD是一个抽象类, 需要子类具体实现 |
不可变 | RDD 封装了计算逻辑,是不可以改变的,想要改变,只能产生新的 RDD,在新的 RDD 里面封装计算逻辑 |
可分区, 并行计算 | RDD 内部的数据集合在逻辑上和物理上被划分成多个小子集合,这些集合就是分区, 是并行计算的一个计算单元 |
* Internally, each RDD is characterized by five main properties:** - A list of partitions* - A function for computing each split* - A list of dependencies on other RDDs* - Optionally, a Partitioner for key-value RDDs (e.g. to say that the RDD is hash-partitioned)* - Optionally, a list of preferred locations to compute each split on (e.g. block locations for* an HDFS file)** All of the scheduling and execution in Spark is done based on these methods, allowing each RDD
一个分区列表, 这里表示
一个RDD很多分区, 每一个分区内部是包含了该RDD的部分数据
, Spark中任务是以Task线程的方式运行, 一个分区就对应一个Task线程, 分区列表是实现分布式并行计算的重要属性;
用户可以在创建RDD时指定RDD的分区个数, 如果没有指定, 那么就会采用默认值.
分区数的默认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一个计算每个分区的函数,这里表示Spark中RDD的计算是以分区为单位的,每个RDD都会实现compute计算函数以达到这个目的.
一个RDD会依赖于其他多个RDD, 这里涉及到RDD与RDD之间的依赖关系,
Spark 任务的容错机制就是根据这个特性(血统)而来;
//rdd2依赖于rdd1,而rdd3依赖于rdd2
//rdd6依赖于rdd4、rdd5val rdd1:RDD[String]File("/")
val rdd2:RDD[String]=rdd1.flatMap(x=>x.split(" "))
val rdd3:RDD[(String,Int)]=rdd2.Map(x=>(x,1))val rdd6=rdd4.join(rdd5)
当数据为 KV 类型数据时,可以通过设定分区器(可选)自定义数据的分区
一个列表,存储每个Partition的优先位置(可选项),这里涉及到数据的本地性,数据块位置最优。
[需求]
HDFS上有一个大小为300M的文件,通过spark实现文件单词统计,最后把结果数据保存到HDFS上
[凝练后的代码]
sc.textFile("/").flatMap(_.split(" ")).map((_,1)).reduceByKey(_+_).saveAsTextFile("/out")
[流程]
- 启动 Yarn 集群环境
- Spark 通过申请资源创建
调度节点
和计算节点
- Spark 框架根据需求将计算逻辑按照分区划分成不同的任务
- 调度节点将任务根据计算节点状态发送到对应的计算节点进行计算
从以上流程可以看出 RDD 在整个流程中主要用于
将逻辑进行封装
,并生成 Task 发送给 Executor 节点执行计算
本文发布于:2024-02-04 17:48: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7129487579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