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丹心”在梁羽生作品中不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但这四个字我非常喜欢,这正是梁老笔下众多大侠客的写照。
大年初一,悉尼阴雨。无意中看到一则新闻,一代武侠小说宗师梁羽生在悉尼病逝,享年85。得知这个消息,心情越发萧索。
84年梁老封笔,之后移居悉尼,退隐江湖。我看武侠,差不多从85,86年开始,那时候武侠小说在大陆方兴未艾,伪作横行。金庸、梁羽生、古龙,只要是有名的作家,无一不被伪作盗名。然而,陈青云可以仿,卧龙生可以仿,甚至连古龙也可以仿,只有金庸的磅礴大气和梁羽生的洋洋正气是仿不了的。
小学三年级开始看梁作,最早看的是“广陵剑”,之后“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萍踪侠影录”......一部部这么看下来,等到32部全部看完的时候,也完成了从小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伴随着梁作,有那么多至今想起来依然生动的记忆:那是在课堂上偷看一本辗转得手的台版“冰川天女传”时的惴惴,那是在租书店押了学生证才搞来的“侠骨丹心”被妈妈没收后的惶惶,那是借给同学的“风雷震九州”丢失后的如丧考妣,那是在异国异地图书馆无意中发现一本“冰魄寒光弹”时他乡遇故知般的喜悦,......
武侠小说四大家,古龙早逝,如今梁羽生驾鹤西去,剩下金庸已垂垂老矣,温瑞安眼见得走火入魔。后继者中黄易借武侠之名说故事,可实际上和武侠已没什么联系,余者孙志豪迈,小椴清丽,凤歌苍劲,各有各的杀手,唯独于“侠”之上已没有前辈风骨,让人不由得感叹,武侠小说到底会走向何方?
梁作还有一点是后来人很难企及的,就是贯穿始终的诗词联对。梁羽生受传统文化熏陶很深,对诗词尤其有心得,后来开始写武侠小说,便每每借诗词来抒发人物心情,兼有点评的效用。
最后,附上这一首“萍踪侠影录”中的“浣溪沙”,正好很符合近日的心情:
独立苍茫每怅然,恩仇一例付云烟,断鸿零雁剩残篇。
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使影在心田,此中心事倩谁传?
--羽生安息--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
本文发布于:2024-02-05 03:10: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7226219624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