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实训项目:二次元动漫推荐系统
记录一下学习推荐系统的浅薄认识,只有最基础的三种推荐方法:
- 基于内容的推荐
- 基于用户的推荐(协同过滤1)
- 基于物品的推荐(协同过滤2)
推荐系统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推荐系统的运作方式就是:通过对用户和物品进行建模,用推荐算法将用户感兴趣的点与物品的特征进行匹配并推荐。
对比如下
可参考博客
说白了就是:
我买过A和B,那么我就对A和B所在领域的东西感兴趣,而C就在这个领域,那么可以认为我可能会买C,所以推荐C给我。(我过去喜欢的,将来也会喜欢)
可参考GitHub代码
可参考博客1,包含手推例子
可参考博客2,思想上的理解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协同过滤的两个算法操作的数据源是相同的,都是“用户-物品”矩阵C,每一行是每个用户,每一列是每个物品,C[i][j]
代表用户i
对物品j
的偏好程度,这个偏好程度可以通过综合计算用户的显式反馈与隐式反馈得到。
说白了就是:
我喜欢的和他喜欢的东西差不多,我没有买过B,他买过B,那么可以认为我可能会买B,所以推荐B给我。(人以群分)
完成该算法需要两步:
第一步: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
第二步:计算用户u对物品的感兴趣程度进行推荐(这些物品来自相似用户v的喜好物品集合)
一般算法如下:
也就是对于物品i
而言,目标用户u
对i
的感兴趣程度=u
和v
的相似度乘v
对i
的偏好程度,将所有这样的i
进行计算求和(因为i可能是v1喜欢的,也可能是v2喜欢的)
可参考GitHub代码
可参考博客1,包含手推例子
可参考博客2,思想上的理解
说白了就是:
我买了A,还会买什么?因为很多人买了A之后,就会买B,那么可以认为我买了A之后,可能会买B。所以推荐B给我。(啤酒和尿布的故事)
我个人认为,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算法是借助用户这个中间桥梁去寻找物品之间隐含的联系,这种联系往往不局限于物品属性的相似,还会有意想不到的联系,比如啤酒和尿布。
完成该算法需要两步:
第一步:计算物品之间的相似度
第二步:计算用户u对物品的感兴趣程度进行推荐(这些物品来自与用户u喜好的物品相似度高的物品集合)
一般算法如下:
对于用户过去喜欢的每个物品i
,有和i
相似的物品集合,对于集合中的物品j
,计算用户u
对j
的感兴趣程度=j
和i
的相似度乘用户u
对i
的偏好程度,将所有这些j
进行累加求和(因为j可能和i1相似,也可能和i2相似)
可参考GitHub代码
参考博客
[1]王国霞,刘贺平.个性化推荐系统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07):66-76.
[2]肖倩. 基于用户行为特征的水果搭配混合推荐方法设计与实现[D].西安理工大学,2017.
参考博客主页
本文发布于:2024-02-05 06:31: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7263432638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