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浪之水,再读之后又有感触
今天又重翻了一遍阎真的《沧浪之水》。
老感觉:这是年轻人走进社会必读的一本好书。
新感觉:不是单单适用在中国。只要有人的地方,这本书就适用。或者说,群居动物的地方,就适用。 对做交易的启示: 1、人千万不要被自己的主观感受所蒙蔽,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会忽视客观现实的力量。导致不断地重复错误。 孙院长等省委书记的车队时,来的是马院长的车,他以为就是书记来了。 2、人要抓住机会,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 逆势的情况下,马院长孙女生病,媳妇能打针,就是独特的优势,但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是逆转乾坤的机会。 顺势的情况下,能够发挥同学的资源和自身的优势,国家级的实验能攻坚下来,是求大胜、得九五之尊的机会。 3、自身的优势能否利用,完全由你的主观感受所决定。 要做到无我,并不是不做,而是要顺应环境去做。正如书中所言:“你在海螺壳中生活时,你的身体必须是海螺。”你可以坚持自己,但是结果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做交易,不是做人,结果最重要。不论你用什么方法,能够长期生存下来,你就是胜利者!就像大自然中的适者生存! 但是做人呢?我有点糊涂。 想起南怀瑾老先生曾经说过的,对庄子的话,反过来用,就是人世间!我一直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现在,得到一点点启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做精神上的“自己”,另一个极端是物欲的“自己”。 最好是象金庸小说中的英雄人物,物欲的满足没有问题,追求精神即可!呵呵! 做人,过程最重要,是肯定的,因为结果都是见上帝,不重要【下地狱是见上帝的一体两面】。 人要坚持做精神上的“自己”,很好,因为从长远来看,你流芳千古的概率很大! 就像如来、耶稣、老子、孔子、老庄。 既要物欲又要精神的,算是 李白、苏轼、、杜甫之流了,可惜,没有达到两全齐美! 李白、苏轼、、杜甫之类,顶多只能算比丁小槐好点,敲门而不得其法而已!但毕竟有才,呵呵! 正 如一本书中所说,世界上最悲哀的人,不是不抱希望的人,恰恰是象我这样抱有希望,但始终不肯放下自己的芸芸众生! 我根本没有义无反顾地投入 顺应环境的 顺势潮流中!又不肯象小槐、大为这样放下知识分子的身段,又没有李白苏轼的专家级天才才能。 呵呵,我不悲哀谁悲哀!!! 做事的结果,决定了做人的过程。 或者说,对自身优势的选择性运用,决定了做事的方向和结果。 所 以,孔老夫子对自身优势的选择运用,是走 “修身” 的精神极端。但是他打着“中庸”的旗帜,是因为他所处的年代也是“物欲横飞”的黄金期,他幻想着吸引“明君”呢! 所以,不管用古代还是现代的标准,他是一个实践上的 失败者!但他却为后世树立了“修身”和“中庸”的牌坊! 当代的知识分子,不就是孔小夫子吗!呵呵! 想要“修身”,却自觉或被逼地挡不住“物欲”,于是,在“修身”的旗帜下做些“物欲”的事,美其名曰“中庸”! 我不知道,这样是对还是错! 所以,我糊涂!不知道,现在的 阎真 ,有没有糊涂?
不过,从他的另外一本小说《曾在天涯》来看,那时的他应该是不糊涂的! “曾在天涯”的知识分子,很大部分是想逃避 阎真所描述的这国内的“
沧浪之水”! 可是,到了国外,就没有浪了?呵呵!
所以,最后的结果,进教会,是很好的选择! 在上帝描绘的西方特色的“自修”旗帜下,再次地麻醉一下自己!呵呵,是的,真正地享受到了做“人”的自由! 但是,真的享受到了吗?
我想, 《曾在天涯》已经给出了答案!
转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