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数分布图与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区别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7日发(作者:)

频数分布图与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区别

一、基本概念

1.频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这组数据的总数. 注:在统计频数多少的时候,我们一般通过数“正”字的方法累计.

2.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即频率=各组频率之和为1.频率大小反映了各组频数在数据总数中所占的份量

3.组数:把全体样本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

4.组距: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距离。

5.极差:用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组距=极差除以组数

二、列频数分布表的注意事项

运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先列出它的分布表,其中有几个常用的公式: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抽样数据总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数据总数×各组的频率=相应组的频数.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将频数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其中组距、组数起关键作用,分组过少,数据就非常集中;分组过多,数据就非常分散,这就掩盖了分布的特征,当数据在100以内时,一般分5~12组.

编辑本段三、直方图的特点

通过长方形的高代表对应组的频数与组距的比(因为比是一个常数,为了画图和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高表示频数),这样的统计图称为频数分布直方图. 它能:①清楚显示各组频数分布情况;②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编辑本段四、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1.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算出它们的差.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确定分点 4.列出频数分布表. 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编辑本段五、频数分布折线图的制作

我们可以在直方图的基础上来画,先取直方图各矩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这两点分别与直方图左右两端的两个长方形的组中值(矩形宽的中点)相距一个组距,将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联结起来,就得到了频数分布折线图.

编辑本段六、条形图和直方图的区别

1.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高度表示频数的大小,而直方图实际上是用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当长方形的宽相等的时候,可以用矩形的的高表示频数; 2.条形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孤立的,是一个具体的数据,而直方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连续的,是一个范围;

3.条形图中,各长方形之间有空隙,而直方图中,各长方形是靠在一起的,中间无空隙;

编辑本段七、与统计图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从统计图中,能看出各组数据的特点,可进一步应用这些数据特点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整理数据,根据要求绘制统计图,可进一步分析数据、做出决策. 2.类比: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和绘制条形图类似,如果长方形的宽一样,那么长方形的高度之比就是各组内数据个数之比.

编辑本段八、如何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①集中和记录数据,求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数据的数量应在100个以上,在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至少也应在50个以上。 ②将数据分成若干组,并做好记号。分组的数量在5-12之间较为适宜。 ③计算组距的宽度。用组数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求出组距的宽度。 ④计算各组的界限位。各组的界限位可以从第一组开始依次计算,第一组的下界为最小值减去组距的一半,第一组的上界为其下界值加上组距。第二组的下界限位为第一组的上界限值,第二组的下界限值加上组距,就是第二组的上界限位,依此类推。 ⑤统计各组数据出现频数,作频数分布表。 ⑥作直方图。以组距为底长,以频数为高,作各组的矩形图。 根据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值,决定组距的大小,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一般数据

越多,分成的组数就越多,当数据不超过50个,可以分5~7组;当数据在50~100之间时,一般分8~12组。

一、基本概念

1.频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这组数据的总数. 注:在统计频数多少的时候,我们一般通过数“正”字的方法累计.

2.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即频率=各组频率之和为1.频率大小反映了各组频数在数据总数中所占的份量

3.组数:把全体样本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

4.组距: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的距离。

5.极差:用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组距=极差除以组数

二、列频数分布表的注意事项

运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先列出它的分布表,其中有几个常用的公式: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抽样数据总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数据总数×各组的频率=相应组的频数.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将频数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其中组距、组数起关键作用,分组过少,数据就非常集中;分组过多,数据就非常分散,这就掩盖了分布的特征,当数据在100以内时,一般分5~12组.

编辑本段三、直方图的特点

通过长方形的高代表对应组的频数与组距的比(因为比是一个常数,为了画图和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高表示频数),这样的统计图称为频数分布直方图. 它能:①清楚显示各组频数分布情况;②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编辑本段四、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1.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算出它们的差.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确定分点 4.列出频数分布表. 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编辑本段五、频数分布折线图的制作

我们可以在直方图的基础上来画,先取直方图各矩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这两点分别与直方图左右两端的两个长方形的组中值(矩形宽的中点)相距一个组距,将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联结起来,就得到了频数分布折线图.

编辑本段六、条形图和直方图的区别

1.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高度表示频数的大小,而直方图实际上是用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当长方形的宽相等的时候,可以用矩形的的高表示频数; 2.条形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孤立的,是一个具体的数据,而直方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连续的,是一个范围;

3.条形图中,各长方形之间有空隙,而直方图中,各长方形是靠在一起的,中间无空隙;

编辑本段七、与统计图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从统计图中,能看出各组数据的特点,可进一步应用这些数据特点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整理数据,根据要求绘制统计图,可进一步分析数据、做出决策. 2.类比: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和绘制条形图类似,如果长方形的宽一样,那么长方形的高度之比就是各组内数据个数之比.

编辑本段八、如何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①集中和记录数据,求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数据的数量应在100个以上,在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至少也应在50个以上。 ②将数据分成若干组,并做好记号。分组的数量在5-12之间较为适宜。 ③计算组距的宽度。用组数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求出组距的宽度。 ④计算各组的界限位。各组的界限位可以从第一组开始依次计算,第一组的下界为最小值减去组距的一半,第一组的上界为其下界值加上组距。第二组的下界限位为第一组的上界限值,第二组的下界限值加上组距,就是第二组的上界限位,依此类推。 ⑤统计各组数据出现频

数,作频数分布表。 ⑥作直方图。以组距为底长,以频数为高,作各组的矩形图。 根据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值,决定组距的大小,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一般数据越多,分成的组数就越多,当数据不超过50个,可以分5~7组;当数据在50~100之间时,一般分8~12组。

频数分布图与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区别

本文发布于:2024-02-07 21:12: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7311551657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频数   数据   分布   直方图   组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