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禁闭》中的“他人即地狱”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8日发(作者:)

萨特《禁闭》中的“他人即地狱”

浅析萨特《禁闭》中的“地狱”境况

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

姓名:王思佳 摘要:《禁闭》是存在主义作家让

-保尔﹒萨特的代表作品,他在作品 中塑造了一个 “地狱”的特殊境遇, 而这“地狱”不像是但丁《神曲》 里那种炼狱般的情景, 而是对人们自由选择的束缚,饱受心灵苦痛的 精神地狱。

关键词:《禁闭》;他人;地狱;自由选择

让-保尔﹒萨特是二战后西方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以他为代 表的文学流派,滥觞于法国,流行于欧美,波及全世界。早期的萨特 是一个“绝对自由论”者,但是经过

1939年到

1945年的转变阶段, 直到去世为止,萨特成为了一个“相对自由论”者。在标志他哲学体 系建立的《存在与虚无》中,他把“自由和责任”作为独立的专业进 行撰写,把“责任”作为重要因素纳入他的人学体系,并在其中重点 探讨了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而剧作《禁闭》便是其“相对自由论” 的突出代表作。

《禁闭》中描绘了三个死后被投入狱中的罪人,报社编辑加尔散, 邮政局小职员伊内莎, 巴黎贵妇艾丝黛尔还有一个过场人物的地狱听 差。他们在地狱最初相见时,相互隐瞒,彼此之间防备有加。加尔散 费尽全力的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英雄, 而事实他不过是一个二战中因为 临阵脱逃而被处死的胆小鬼, 同时又是一个酗酒成性, 虐待妻子的变 态狂;而外表故作可怜的艾丝黛尔却是一个风流无束, 杀死自己孩子 的杀人犯;伊内丝则是充满敌意地牢记“他人”的存在以求尽可能地 包庇自己同性恋的过去。他们不仅封闭自己,又拷问别人,三个人每

时每刻都在他人的审问和监督下存在。 而这种存在与他人审视下的存 在,让原本恶惯满营的三人迅速地暴露的本性。 三个痛苦的灵魂在追 逐和拒绝的怪圈中盘旋: 加尔散希望得到伊内丝拒绝艾丝戴尔; 艾丝 戴尔希望得到加尔散拒绝伊内丝; 伊内丝希望得到艾丝戴尔而拒绝加 尔散。三个人便在这场永远不能得到的境遇里追逐,无人愿意离场, 也没有人可以得到安宁。

一 具象的地狱

一间第二帝国时代的房间,放着三把椅子,门是锁着的,而灯永 远亮着。房间的外面是一条走廊,走廊的尽头是别的房间和走廊,永 无止境。还有一个不一定管用的电铃。作者只在第一场和第二场,短 短的几句话就交代了这样一个场景。 然而这时候读者并不知道这里是 哪里,还有这样的设置意味着什么。 之后随着伊内丝和艾丝黛尔的出 场,又在基本场景中增加了没有镜子这一特点,渐渐地我们就发现, 门是锁着的,也就是说房间里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了; 灯饰永远的亮着, 则意味着人们永远没有休息,没有停止的时候,永远看得见彼此;电 铃常常在你需要的时候不管用,也就是房间里的一切一旦固定下来, 就再也没有机会改变了, 没有第四个人可以打破房间里的境况。 需要 注意的是剧中也有一次房间的门突然开了,而主人公并没有总出去, 其实即使走出去用能怎么样呢?剧本一开始, 那个听差已经说得很明

确了:“外面有条走廊

,,

走廊尽头是别的房间和别的走廊,还有楼 梯。”除此之外,没有再远的地方,没有其他不一样的地方可以去。

萨特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如此绝望的,看似自由选择却非常遥远的 场景。房间不可改变,房间里的人不可改变,连房间的布置都是设计 好的。加尔散曾说过, 他要这第二帝国时代的椅子干什么呢?艾丝黛 尔也抱怨躺椅的样子难看和自己的衣服不配。可是这样又能怎样的。 一切都无法改变,这便是萨特塑造的最真实的地狱。

二 抽象的地狱

在萨特所描绘的地狱里,我们看不到但丁在《神曲》中所描绘的 那种炼

狱景象,这里既没有刑具,也没有刽子手。但是这里有更残忍 的酷刑——精神和心灵上的酷刑。 这便是萨特所塑造的抽象地狱, 而 这侩子手更不是具体的那个人, 而是除“我”之外的所有人即“他人”。 全剧中的三个人便是在审视和伤害“他人”与 “他人”的折磨中炼 狱般存在着,直到剧末加尔散声称“他人就是地狱”才把作为读者的 我们从这种荒诞的剧情中拉扯出来,

才让我们迷茫的思想的得到一丝 的觉醒。而萨特在 《禁闭》所营造的地狱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境遇呢? 作者通过这样的特殊环境表达怎样的内涵?

1965

年灌制《禁闭》唱片时他在口录的前言中说道: “我想说的 是:‘他人就是地狱'。但是这句话常常被人误解。有人以为我的本意 是说,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总是毒化了的,总是地狱般的关系。然而我 要阐明的却是另一回事。 我的意思是说: 要是一个人喝他人的关系恶 化了,弄糟了, 那么,他人就是地狱

,,

世界上的确有相当多的一部 分人生活在地狱里,因为他们太依赖别人的判断了。但这并不是说, 和别人就不可能存在另一种关系。 ”他还进一步解释:“我的用意是要 通过这出荒诞的戏剧表明:我们争取自由式多么重要,也就是说,我 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时极其重要的。 不管我们所生活的地狱是如何地禁 锢我们,我想我们有权利砸碎它。 ”从萨特的自述中我们可以将其 “他 人就是地狱”进行具体的剖析探究。

1

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那么他人便是你的地狱。

我们都知道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 “自由选择”,可是 萨特为“自由选择”添加了一个限制因素,即在自由选择后,也要承 担责任。剧中的三个主人公,都是生活的罪人,在对待别人时给他人 造成了痛苦, 所以

他们便要承担着伤害他人的罪过所带来的痛苦。 不 管是作为战士保家卫国的加尔散, 还是作为母亲应该呵护孩子的艾丝 戴尔,亦或是应该尊爱表哥的伊内丝, 他们都没有承担起自己所属身 份的责任,所以, 这三个罪魂为他们的恶行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他们 将永远存活在伤害他人的精神折磨中, 摆脱不掉,即使已经身处地狱。

2

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对你的判断,那么他人的判断就是你的 地狱。

不管是剧中人,还是现实中生活着的我们,常常会被别人对自己 的判断亦或是评价而左右, 不知所措。 会把别人对自己的赞美当成自 己的追求,

却从不思考这份终生追求的赞美是否值得, 是非真为自己 想要的。 加尔散便是如此, 死后还在想着他编辑部同志对自己下的结 论。对于胆小鬼这个他人的判断,让他想要逃离,可是,伊内丝和艾 丝黛尔对其并不关心。于是,加尔散只能在痛苦中反复着痛苦。而这 痛苦无关自己,只因了一句他人对其的判断。

3

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那么你也是自己的地狱。 人活一辈子,没有谁会不犯错误的。关键不是犯错误,而是犯了 错能够正确的对待自己的过去并作出弥补。 剧中的三人之所以在死后 依然饱受着煎熬, 在这地狱中的地狱里痛苦的追逐, 便是因为它们不 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正是因为这不知悔改的偏执,便让他 们永远无法碾碎这精神的地狱,冲破牢笼。

《禁闭》塑造的地狱,既不是用酷刑拷打身体的场所,也不是用良 心和道德折磨人心理的地方, 而是一个无法选择, 无法反抗他人折磨 的境遇。他人就是地狱,不是因为他人用鞭子抽打了你,而是他人的 存在,他人的目光就构成了对你的自由的限制, 继而在心中无意识地 已经根植了他人就是地狱

的无法磨灭的阴影。 而这不是哪一个社会的 特殊矛盾,它是人间的真实场景, 贯穿整个人类社会, 是人类的命运, 无法逃离,无法磨灭。但正是这冲突的必然性,残酷性更加显现了真 情的可贵,它为人类追求和谐的社会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2]

夏世华

.从《禁闭》看萨特的“他人就是地狱” 【J】.河北理工大学 学报,

2008年

5月.

[3]

顾晓燕

.合谋的禁锢——从萨特的《禁闭》看自我的“异化” 【J】 安徽文学,

2008年第十期

.

萨特《禁闭》中的“他人即地狱”

本文发布于:2024-02-08 04:53: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7339230665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狱   没有   房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