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技术分享ppt

阅读: 评论:0

python技术分享ppt

python技术分享ppt

抛砖引玉. 谈点个人看法.

对于那种一人演讲/演示、多人围观,提前几个月筹划的分享会形式——如 Horizon,容易(我们实际)遇到的几个问题:太详细/太过冗长/抓不住要点、观众水平良莠不齐or姿势结构不同、低估or高估观众水平。

1. 太详细/太过冗/抓不住要点:

原因可能是演讲者缺少经验,一旦讲起来,容易讲high了跑题,或者扯得太远。而且人的精力有限,太详细了听众就坚持不住要睡。

反面教材:Horizon齐鹏-RESTful Web (54分钟,sorry 齐鹏,用你当反面教材了,别打我…)齐鹏题目是RESTful Web,演讲花了54分钟,大部分时间在讲Web技术的历史,而最终讲RESTful Web的时候私以为并没有说清楚。考虑到受众并不是对Web一点了解都没有的,Web历史那部分可以尽量缩略(到5分钟),然后10分钟演示一个例子,剩下5分钟讲RESTful核心的那点规范,加一块20分钟,之后可以讨论&问答。(我是事后诸葛亮,以上是我想的理想情况)。

正面教材:Horizon赵天一-Android Design(22分钟,Android Design的简略历史 & 规范 & 以 QQ为例子按照 Android Design 设计了UI)主要内容是Android Desgin,没跑题,没扯其他 Desgin 风格太多,有干货(QQ假想例子),没有罗列 Android Design 全部内容而是分享了历史+要点,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对症下药:提早一个月准备分享内容,定期与讲者确认准备进度,协助讲者一起精简、重构演讲内容。硬性限制演讲时间在20分钟以内(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延长,窃以为30分钟最长了,不能更长),分享与讲课不同的地方在于,分享很多时候只是传达一种:“有这样一个东西你没见过”、“原来这个还可以这样做”、“这个东西原来是这样的” 类似的意思,并不需要观众了解全部细节,了解全部细节要花大量时间,而这正是某些观众在分享之后会做的,也是分享的效果。正式演讲之前要有试讲(主要在时间控制,避免讲者扯太远),试讲后与讲者共同调整内容和演讲上的细节。正式演讲时,10分钟提醒一下讲者,15分钟提醒一下讲者。

2. 观众水平良莠不齐or姿势结构不同

这个就是每一次的分享会(or别的什么叫法),分享的内容尽量在一个主题之内,扯得太远的话,姿势结构不同有的人理解的好,而有的人可能完全无法理解。Horizon 的某一次线下活动,同时有“摄影”、“设计”、“营销”、“技术”四个领域的人来分享,结果就是观众中的码农心里想:“营销狗讲的毛线”,观众中的摄影狗/设计狗/营销狗一起心里想:“上面码农讲的毛线”,互相听不懂就大家就开始刷微博了…,反正还不如回家睡觉。

总之,主题集中,不要跨领域,题主说的是技术分享,应该还好些,不至于完全不懂。

3. 低估 or 高估 观众水平.

反面教材1:Horizon宋顺宁-Hello Color(49分钟,宋老师低估了观众水平,哦……又得罪了一个…,宋老师别打我),观众虽然不是专业做设计的,但是色彩理论多少还是懂一些的。宋老师讲的时候假设了观众零基础,从基本色彩理论开始讲起。其实大家期望宋老师分享些高大上的调色技巧的,甚至有讲者专程远道而来就为了这个。so,还是那句话,分享不是讲课,是要展示出可能性、要窥一斑以见全豹、要精炼的例子。宋老师大可直接搞几个例子,展示自己的调色经验和技巧,回头可以 email、论坛 等等形式给出详细调色说明跟PSD等,而真对其有兴趣的人,可以在这一次短暂的演讲之后,判断这是不是他想要的,确认是之后,可以仔细看宋老师的PSD,并跟他进一步线上/线下交流。

反面教材2:Horizon冯昱尧-Python高性能计算(32分钟,冯昱尧高估了观众的水平),实际现场的情况是大家几乎都不怎么熟悉Python(其实Python还真没有那么流行……),所以冯叔当场决定先讲10分钟Python基础姿势,否则后面的东西没意义。其实冯叔这次分享主要是针对Python跑得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介绍了一堆工具及其用法,还给出了自己的性能测试数据,内容还是会不错的。但是实际效果不好,因为现场观众没有进入这个问题之内,而视频放到网上之后,由于前面讲了一堆Python基础,大家的反应都是觉得太水。所以(本着事后诸葛亮的原则....)小贤应该再剪一次视频,把前面前面讲基础姿势的部分去掉,就合适了。

以上分析大多属于事后诸葛亮,总结一下就是,主题越专一越好(吸引特定的人,分享效率高),准备越充分越好(组织者跟进演讲者,试讲,不断调整,限制时间,精简内容,帮助理顺/调整内容),内容越精炼越好(窥一斑以见全豹,不要分享从其他地方可以轻易获得的内容,观众愿意远道而来,绝不是因为想听一些简单搜一下就可以获得的姿势的(参考宋老师讲色彩理论))。

PS:以上讲者讲的都挺好…,对于用你们做反面例子表示歉意…,我也是总结经验为了以后做的更好嘛…,forgive me。

本文发布于:2024-02-08 19:45: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07392826684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技术   python   ppt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