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

阅读: 评论:0

教资

教资

视频:=6

教案:.shtm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shtm

零 介绍

课程知识

五 导数

导数的定义



2 导数的几何意义

3 可导的判别(与连续

例题


闭区间,连续等于一致连续
f(x)为[a,b]上的连续函数,则f(x)具有有界性

4 常用求导公式

5 导数的运算


6 二阶及高阶导


6 导数的应用

单调区间

极值

最值

六 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例题

2 微分的运算法则

3 微分公式

4 微分学的基本定理 (中值定理

中值定理

费马定理

罗尔定理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柯西中值定理

七 不定积分

1 不定积分的概念

2 不定积分的公式

3 不定积分的性质

4 不定积分的求法







八 定积分

1 定积分的基本概念

2 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3 可积的必要条件


可积-》有界

4 微积分基本定理(求导公式

5 基本性质

6 应用


九 级数

1 级数的定义

2 级数的收敛性

3 基本性质


4 几个重要级数

5 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别方法





6 交错级数

7 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

十 空间解析几何

1 空间直角坐标系概念

2 空间向量的有关定理

3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及其运算律

4 空间向量坐标表示及其应用


19:33

5 平面方程

6 直线方程

7平面,直线之间的关系

十二 随机事件和概率

1 随机试验和随机事件的概念

2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3 事件的运算律

4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

5 古典概型

6 几何概型

7 条件概率


8 随机事件的独立性


9 n重伯努利概型

十六 行列式

1 定义

2 性质



3 计算

十七 矩阵

1 定义


2 方阵

3 矩阵的秩

4 矩阵的运算


5 逆矩阵

6 转置矩阵

7 正交矩阵


8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十八 线性方程组

1 线性组合

2 线性相关

3 极大无关组和秩

4 齐次线性方程组

5 线性方程组

十九 矩阵变换

1 线性空间

2 维数,基与坐标

3 正交基



4 线性变换

22 方程、不等式、数列与极限,立体几何

一。方程


二。不等式



三。数列

1 等差数列

2 等比数列

##

3 数列求和

四。立体几何

1 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2 棱柱,棱锥和球


23 解析几何,向量与复数

五 解析几何

1 直线与方程

2 圆与方程

3 圆锥曲线

六 向量与复数

1 向量

2 空间向量


。。

3 复数

25 数学史

二十六 数与代数,图形与集合

第一章 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

1 实数

0的相反数是0

2 代数式

二。方程与不等式

1 方程

三。函数



第二章 图形与几何

一。平面图形


2 相交与距离

3 垂直和平行

3 特殊四边形的判定

二。多边形

三。圆


四。图形的对称,平移和旋转

1 对称轴

2 中心对称


五。视图与投影

第三章 统计和概率

27

第四章 综合与实践

28 29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概述


第一章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概述

第一节 影响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性质和基本理念

性质


理念

课程内涵

课程内容

教学过程

学习评价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

第三节 初中数学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




学段目标




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基本关系

第四节 初中数学课程的核心概念📌





推理


30第二章 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第一节 数与代数

1 数与数的运算

2 代数式及其运算

3 方程与不等式

4 函数

第二节 图形与几何

1 图形的性质


2 图形的变化

3 图形与坐标

第三节 统计与概率

19上: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哪些步骤

第四节 综合与实践


31第三章 初中数学课程实施建议

第一节 教学建议

1

2

3

4 5 6

第二节 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关系

32第四章 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建议

第一节 数学学习评价的要点和形式

1要点

2 主要形式

第二节 数学学习评价的实施建议


33 教学原则、过程与方法(教学知识

第一章 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教学原则🌂


第二节 教学过程

第三节 教学方法





34 概念、命题、推理与问题解决数学

第二章 概念、命题、推理与问题解决数学

第一节 概念教学

1 内涵与外延

2 概念间的逻辑关系📌


对立关系–互斥
矛盾关系–对立

3 概念下定义的常见方式🌂

门纲目科属种

4 数学概念获得的主要方式

5 概念数学的基本要求

6 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


7 对概念教学的认识

35 概念、命题、推理与问题解决数学

第二节 命题教学



第三节 问题解决的数学


第四节 推理教学


36 教学方式

第一节 数学学习


第二节 数学学习方式


37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格式



教学目标


小组讨论,自主探究

例子

教学重难点


例子



38&39 教学过程

1.确定数学课的课型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导入






复习导入问题

提问设计




讨论的设计

练习的设计


小结


40 教学评价

功能

要素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数学学习评价方法


信度:测试结果稳定性,效度:测试是否反应测试所要达到的目的

本文发布于:2024-03-14 13:59: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108233731497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