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解缙敏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阅读: 评论:0

2024年10月13日发(作者:)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解缙敏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解缙敏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一:《于敏中传 清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于敏中传阅读答案》翻译清史稿 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

乾隆三年一甲一名进

士,授翰林院修撰。以文翰受高宗知,直懋勤殿,敕书华严、楞严两

经。累迁侍讲,典山西

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 十五年,直上书房。累迁内阁学士。十

八年,复督山东学政。

擢兵部侍郎。二十一年,丁本生父忧,归宗持服。逾年,起署刑部侍

郎。二十三年,嗣父枋

殁,回籍治丧。未几,丁本生母忧,未以上闻。御史朱嵇疏劾敏中“两

次亲丧,蒙混为一,

恝然①赴官”。并言:“部臣与疆臣异,不宜夺情任事。”诏原之。 二

十五年,命为军机

大臣。敏中敏捷过人,承旨得上意。三十年,擢户部尚书。子齐贤,

乡试未中试。诏以敏中

久直内廷,仅一子年已及壮,加恩依尚书品级予荫生。又以敏中正室

前卒,特封其妾张为淑

人。 三十八年,晋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如故。时下诏征遗书,

安徽学政朱筠请开

局搜辑永乐大典中古书。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敏中善

筠奏,与统勋力争,于

是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 敏中为军机大臣久,颇接外吏,通声

气。三十九年,内监

高云从漏泄朱批道府记载,下廷臣鞫治。云从言敏中尝向询问记载,

及云从买地涉讼,尝乞

敏中嘱托府尹蒋赐棨。上面诘,敏中引罪,诏切责之曰:“内廷诸臣

与内监交涉,一言及私,

即当据实奏闻。朕方嘉其持正,重治若辈之罪,岂肯转咎奏参者?于

敏中侍朕左右有年,岂

尚不知朕而为此隐忍耶?于敏中日蒙召对,朕何所不言?何至转向内

监探询消息?自川省用

兵以来,敏中承旨有劳。大功告竣,朕欲如张廷玉例,领以世职。今

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

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免其治罪,严加议处。”

部议革职,诏从宽留

任。四十一年,金川平,诏嘉其劳勚,过失可原,仍列功臣,给一等

轻车都尉,世袭罔替。

四十四年,病喘,遣医视,赐人参。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

文襄。 (选自《清史稿·于

敏中传》 有删节) 【注】恝(jiá)然:淡然,无动于衷;不在意

的样子。 4.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典山西乡试 典:

持,主管 B. 领以世职领:引领,引导 C. 过失可原原:

原谅,宽恕 D. 病喘,遣医视 病:生病,患病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卒/

优诏赐恤/祭葬如例/

祀贤良祠/谥文襄 B.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C.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

祀贤良/祠谥文襄 D.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敏中在乾隆三年的时

候考取了进士,他因

为才华被清高宗知晓,朝廷曾经下诏书让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佛经。

B.于敏中因为嗣父去

世回到家乡治丧,不久他亲生母亲又去世了,但是于敏中并没有上报

给朝廷,他受到了御史

朱嵇的弹劾。 C.于敏中的儿子乡试没有考中,朝廷认为于敏中为官

清廉,特意赐予他的儿子

荫生的身份,并且加封于敏中的妾张氏为淑人。 D.于敏中聪明过人,

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

的心意。他长久的担任军机大臣,和朝外的官吏们有很多的接触,也

受到过皇帝的处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学士刘统

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

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5分) (2)

今事垂成,敏中乃

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5分)4.B

(领:领受,接受) 5.A

6.C(朝廷是考虑到于敏中在朝为官很久,为官清廉于文无据。) 7.

(1)大学士刘统勋认为

这不是施政要领(政治上重要的事),想要暂时搁置他的提议。于敏

中认为朱筠的奏议很好,

和刘统勋全力(尽力、极力)争论,于是(朝廷)任命于敏中作为正

总裁,主管这件事。(采

分点:政要,古今异义词,翻译出施政要领等意思1分;寝,搁置1

分;善,意动用法,认

为??好1分;主,主管,主持1分;句意1分)

(2)现在大事将要完成,于敏中竟然有这样的事情,这是你福泽有

限,不能接受我的深厚的

恩情,他难道不自己感到痛苦羞愧后悔吗?(采分点:垂,将要,接

近1分;乃,竟然1分;

是,这或翻译出判断句式1分;宁,难道1分;句意1分) 【译文】

于敏中,字叔子,

是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一甲第一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

因为文章才华被清高

宗知晓(了解),在懋勤殿当值,朝廷下诏让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

佛经。多次升迁做官到侍

讲,主管山西的乡试,监督山东、浙江的学政。 乾隆十五年,于敏

中在上书房当值。多

次升迁做到内阁学士。乾隆十八年,他又去督查山东的学政。被提升

做兵部侍郎。乾隆二十

一年,为亲生父亲守孝,回归自己本宗守孝。过了一年,被征召做刑

部侍郎。乾隆二十三年,

过继的父亲于枋去世,他回家治丧。不久,于敏中的亲生母亲去世,

他没有上报给朝廷。御

史朱嵇上疏弹劾于敏中“两次的亲人丧事,他蒙骗混为一谈,毫不在

意地去做官”并且说“朝

廷的大臣和地方的官员不同,不应该夺情让他们做官”。皇帝下诏原

谅了他。 乾隆二十

五年,于敏中被任命做军机大臣。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

合皇帝的心意。乾隆三

十年,他被提拔做户部尚书。于敏中的儿子于齐贤,参加乡试没有考

中。朝廷下诏因为于敏

中长时间在内廷当值,仅有一子年龄已经到了壮年,特别加恩按照尚

书的品级授予他荫生的

身份。又因为于敏中的正室之前已经去世,特别加封他的妾张氏为淑

人。 乾隆三十八年,

于敏中晋升做文华殿的大学士,还像以前一样兼任户部尚书。当时朝

廷下诏书征求散失的书

籍,安徽学政朱筠请求开局搜求永乐大典中的古代书籍。大学士刘统

勋认为这不是政治要务,

想要暂时搁置他的提议。于敏中认为朱筠的奏议很好,和刘统勋极力

争论,于是朝廷任命于

敏中担任正总裁,主管这件事。 于敏中作为军机大臣很长时间,和

朝外的官吏接触很多,

通报消息。乾隆三十九年,太监高云从泄露朱批的道府记载,被交给

大臣审问治罪。高云从

说于敏中曾经向他询问过记载的内容,等到高云从买地涉及到诉讼的

时候,他曾经请求于敏

中嘱托府尹蒋赐棨。皇帝当面诘问于敏中,于敏中承认了罪过。皇帝

下诏书深切地责问他说:

“内廷的大臣和太监有交涉,有一句话说到私人的事情,立即应当据

实上奏使皇帝听闻。我

正要嘉奖公正的人,重重地治你们这些人的罪过,怎么肯转而责怪那

些参奏的人呢?于敏中

你在我的身边服侍有很多年了,难道还不知道我为了这个原因隐忍着

吗?于敏中你每天都被

我召对,我什么话不和你说?怎么还至于转而向太监去探查询问消

息?自从川省用兵打仗以

来,你于敏中做事有功劳。大功告成的时候,我想要像张廷玉那样的

例子,让你领受世代的

职位。现在大事就要成就,于敏中竟然有这样的事情,这是你的福泽

有限,不能领受我的深

厚的恩德,难道还不自己感到痛苦羞愧后悔吗?免于治理你的罪过,

交给部里严格的议罪。”

部里商议是革职,皇帝下诏从宽处理,留任。乾隆四十一年,金川被

平定,朝廷下诏嘉奖于

敏中的辛劳,过失可以原谅,仍然让他在功臣之中,赐予他一等轻车

都尉的官职,世袭罔替。

乾隆四十四年,于敏中得了喘病,朝廷派遣医生看视,赐给他人参。

于敏中死后。朝廷特意

下诏书体恤,按照惯例拜祭安葬,在贤良祠祭祀,谥号叫文襄。

篇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

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

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

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

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

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

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

“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

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

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

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

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

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

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

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

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

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

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

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

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

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

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

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

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

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

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

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

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

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

今有《曹子建集》。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

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

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

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

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

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

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

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

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1、解释:①和 ②亦③并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②不如君言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

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

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

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

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

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

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

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

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

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

能不感到惭愧吗?

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 ④作⑤盛馔 ⑥冀 ⑦具 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②当为除之③僧苦问其所以

6、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

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

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

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

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

“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

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

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

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

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

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1、解释:①为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7、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

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

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

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

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

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

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

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

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

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1、解释:①对 ②说③方 ④遽 ⑤应 ⑥既 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

8、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

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

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

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上

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

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

《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

《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

了“四书”、“五经”之说。

1、解释:①孤 ②明 ③庐 ④笞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9、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

“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

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③太常:

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

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

啊!“岂敢”即哪敢。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

难道我不如别人?

1、解释: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

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10、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

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

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

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②听政:处理政务。

③内侍:此指太监。④规:勉励。⑤益:得益。

【文化常识】:“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

“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古代在科

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

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上文说到王著曾

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

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

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1、解释:①善 ②刻意 ③临 ④或 ⑤遽 ⑥绝

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②又以问著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11、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

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

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注释】①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②北面承贽:

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③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

获得功名。④庶几:有希望。

【文言知识】:名词作壮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

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

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

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

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

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

1、解释:①既 ②弟子 ③从

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②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② ③④

12、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

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

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

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

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④莅事惟烦:处理事

情只会麻烦。

【文化常识】:“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

也有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诸侯王自称,除

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皇帝对臣子称

“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

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

1、解释:①向 ②暇 ③比 ④四海

2、翻译:①躬亲戎事 ②不徒言也 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3、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

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

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

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注释】①纂录:摘录。

【文言知识】: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

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

“邪”、“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

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

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

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

1、解释:①择 ②望 ③懦④立 ⑤功⑥长⑦辄

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

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14、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

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

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蚤:同“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启发与借鉴】: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

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

“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

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

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

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

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

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

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1、解释:①恸②对③亡2、翻译:①门人益亲 ②弟子孰为好学?

15、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

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

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

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

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

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

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

【文言知识】: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旧”,与“新”

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

先住过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

下扬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1、解释:①不肖②且③恻然④稍⑤怪⑥颇⑦徐

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篇三:文言文语段翻译(详解答案)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

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

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

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

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

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

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

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

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

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

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

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

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

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

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

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

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

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

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

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

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

练习】

1、解释:①署 ②适③弈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

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

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

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

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

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

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

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

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

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

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援

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

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

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

二十,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

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

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齐国姓田的(权臣)出行前在厅堂设宴祭祀路神,(一起吃饭的)幕

僚有上千人。宴席上有敬献鱼和大雁 的,姓田的看了,于是感叹道:“老

天对民众很厚道啊!生长五谷,孕育鱼和鸟,用来享用。”所有食客高声

附和。 鲍家男子年龄二十岁,在幕僚中排列在次等的位置,进言道:“不

是您说的那样。天地万物和我们人类并存,种 类不同而已。种类没有什

么贵贱之分,只是因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约,互相成为食物,并不

是为了给谁吃而生存的。人类获取可以吃的东西吃,难道是天为了让人吃

而孕育它们吗?况且蚊虫叮咬(人的)皮肤,虎狼吃肉,岂不是为了蚊虫

而孕育出人、为了虎狼而孕育有肉的生物了吗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

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

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

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

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

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

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

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

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

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

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

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

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

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

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

到惭愧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已 ②善 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 ⑦具 ⑧讫 2、翻译:①

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③僧苦问其所以

6、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

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

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

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

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

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

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

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

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

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

练习】

1、解释:①为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7、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

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

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

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

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

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

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

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

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

《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

(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②说 ③方④遽 ⑤应 ⑥既 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

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

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

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上文?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

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

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

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 ②明 ③庐④笞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9、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

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

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2

【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指社会动乱。③太常:职

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说?岂?。?岂?有两个

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

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二、指?难道?,表反诘。

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初 ②厄 ③嗤 ④应⑤及

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10、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

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

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②听政:处理政务。

③内侍:此指太监。④规:勉励。⑤益:得益。

【文化常识】?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翰

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古代在科举考

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

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

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翰林可被

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

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善 ②刻意 ③临④或 ⑤遽 ⑥绝

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11、崔景偁(称)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

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

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注释】①余:指

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②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

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③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④庶几:有

希望。

【文言知识】名词作状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

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

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

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

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

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既 ②弟子 ③从

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 ②某则愿庶几焉3、上文有四个?为?,请

依次作解释:① ② ③ ④

12、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

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

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

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

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④莅事惟烦:处理事

情只会麻烦。

【文化常识】?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

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诸侯王自称,除了?予?、?

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

皇帝对臣子称?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

天子?等。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 【思考

与练习】

1、解释:①向 ②暇 ③比④四海

2、翻译:①躬亲戎事②不徒言也 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

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3、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

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

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

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注释】①纂录:摘录。

【文言知识】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

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

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上

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

一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

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择 ②望 ③懦④立⑤功⑥长⑦辄 2、理解:①上文?纂录

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 ③?

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14、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

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

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蚤:同?早?。②鲁哀公:

鲁国国君。

【启发与借鉴】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

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

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

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

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

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

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

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

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恸②对 ③亡

2、翻译:①门人益亲 ②弟子孰为好学?

(三)仁爱

15、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

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

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

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

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

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

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

【文言知识】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旧?,与?新?相对。

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

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

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不肖 ②且 ③恻然 ④稍 ⑤怪 ⑥颇 ⑦徐 2、翻译:①

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

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

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

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

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

是一县无复盗者。 【注释】①归:承认

【文言知识】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

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

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栖 ②阴 ③夫 ④斯 ⑤孰 ⑥徐 ⑦谕 ⑧省⑨一 2、翻译:

①时岁饥民馁 ②正色训之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

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

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

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

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为动词,解

释为?活命?,但若把整个句子理解为?您如果想活命它们?就不通了,因为?

生?在这句话中要作?使动词?用,即?使……生(活命)?,句意为?您如果

想使它们活命?就正确了。又如?人欲死之?,应理解为?人们想要使他死。?

这是词类的一种活用方法。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以 ②竞 ③然

2、翻译:①示有恩也②恩过不相补矣 3、理解:?死者众矣?前省略

了主语

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

禁风?中?禁?解释为什么呢?

18、邓攸弃儿保侄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

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

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

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

【注释】: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师:京城。③挈:带着。④毋:不

要。

【文言知识】?涕?及其他。?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而在文言中

指?泪?,而?鼻涕?在文言中则用?泗?表示。上文?妻涕如雨?,意为妻子的

眼泪像雨一样掉下。这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又,上文?怀遗民走?中的?

走?,不是慢步而行,而是?奔?,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成语?走马看花?

中的?走?,是指?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那花当然看不清楚李,所

以它用来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又,上文说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

是指?妻?与?子?。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的一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惟 ②值 ③迫 ④但⑤担 ⑥莫若 ⑦从 2、翻译:①怀遗

民走②吾辈尚壮

3、比较: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① ② ③

19、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

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

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

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

马愿从主也。 【文言知识】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

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骑上去,那

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

又,王勃诗?天涯若比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②遣 ③固④未几⑤询 ⑥盖

2、翻译:①之万怪之②方乘,遂为掀下 ③连易数人

20、王安石辞妾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

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

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

曰:?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②知制

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③汝谁氏:你是谁家的。④军

大将:指军中官员。⑤部米运:指监督运米。

【文言知识】说?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它又指?人?,这是

要特别注意的。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东西?,而问?什么人呀?。?

物?即人。?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论?、?物议?均指遭人议论;?

物望?即众望,如?物望所归?。成语?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

小说中的?人物?即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②偿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是指 ;

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 。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21、宋仁宗忍饿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

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

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

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注释】①外面遂以为例:指官外的人便以此为例,天天要宰羊,以

备皇上享用。 【文化常识】

?旨?及其他。皇帝的专用词语。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极为森严的社会,

不仅不种种礼仪区分尊卑高下,连用词也有讲究。上文所说的?降旨?,意

为下命令,这只有皇帝可用。其他近义的还有?诏?、?敕?、

4

?制?等。?朕?是皇帝自称;?御?是皇帝使用的东西,?御膳?、?御笔?、?

御花园?等;?幸?

指皇帝到某地去;?玺?是皇帝的图章;?陵?是皇帝的坟墓。 【思考

与练习】

1、解释:①兴 ②寐 ③禁中 ④诚⑤逐⑥馁 2、翻译:而启无穷之杀

3、解释下列句子或词组中的?比?:①比闻禁中每有索取 ②无以伦比

③天涯若比邻 ; ④比比皆是

4、扩展:上文有?不寐?之说,请写出带有?寐?的一个成语

22、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臵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

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

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

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

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通?撤?,撤去。⑨

周:救济。

【文化常识】谥号,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

淹。他死后,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又如

宋朝的包拯,死后赐谥号?孝肃?,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

穆?,故又称**穆;明徐光启谥号为?文定?,故又称徐文定;清纪昀的谥

号为?文达?,故又称纪文达。 【考点】

1、解释:①守②卒③殡④具 ⑤泣

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臵酒 ;②公亟令询之 3、?公怃然?有以

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大家感慨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淹忧伤的样子;④范

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

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名

名言:

23、顾荣施炙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

人左右相助。已向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仆人。②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

会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 【启发与借鉴】报答。顾荣给端送烤肉

的人吃了一块烤肉,那人不忘恩情,当他有灾难时常在旁相助,这叫报恩。

中国人是讲情义的,有恩必报。《史记》上说,韩信年轻时家庭贫困,生

活无着落,他在淮阴水边钓鱼时,有个每天来水边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挨

饿,便经常拨出一点饭食省给他吃。韩信拜将封候后,找到了这位大娘,

并以重金报答。中国有句古语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然,我们与人

为善并不是为了日后的报答,但受恩的人是不该忘记这恩情的。 【思考

与练习】

1、解释:①嗤 ②经 ③已

2、翻译:①有欲之色 ②因辍己施焉③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

乎? 3、?左右相助?中的?相?是指:①他②互相 ③愿意④适当

24、逆旅主人无情

京城之俗,多以逆旅为利。客至,授一室,公可榻,俯而出入。晓钟

响,起为他事,遇夜始归息,舆濯水皆自为,然月租以千数,否必斥骂致

讼。或疾病,辄遣出。其病危者,虽气息尚属,目未瞑,即弃之,而夺其

资财。妇孕将产者,以为不祥,拒而不舍。其少恩薄情如此。非其性固然,

地在京城,四方人至者众,其势必然也!

【注释】①逆旅:旅店;此指开设旅店。

【文言知识】说?其?。?其?作为代词,它的解释很灵活。上文有五个?

其?字:①?其病危者?中的?其?,指那些(人);②?夺其资财?中的?其?,

指他们(顾客)的;③?夺少恩薄情如此?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④?

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⑤?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

那?,即?形势?。?其?既可代人,也可代事、代物。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授②他③舆濯④或⑤辄 ⑥属 2、翻译:①然月租以千数

②否必斥骂致讼③非其性固然

3、理解:①?仅可榻?中的?榻?应理解为 ;②?俯而出入?是形容

(四)诚信

25、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

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

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

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文化常识】?东都?与?西都?。?东都?与?西都?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对

而言的。上文说陆少保?曾于东都卖一小宅?,这是唐朝人说的?东都?,实

指洛阳,西都是指长安(今西安市);汉朝人也以洛阳为东都,因为它在

国都长安的东西。再往上推,周武王建都镐,称西都,也把洛阳称为东都。

后代也有以开封为东都的。东都一度曾被称为?东京?,那么长安便是?西

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直 ②但③遽④辞

2、翻译:①子侄以为言 ②不尔,是欺人也

26、昔齐攻鲁,求其岑鼎

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

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

【注释】①岑鼎:鲁国名鼎的名称。古代把鼎作为立国的重器。②柳

季:鲁国最诚实而讲信用的人。 ③国:此指极珍贵的宝物。

【扩展】?鼎?及其他。?鼎?是古代的炊具,多为贵族所用。青铜制成。

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形四足的。古代统治者还把它作为烹人的刑具,

所谓?下油锅?即是。道士则用以炼仙丹,后代寺庙里用作香炉。?鼎?也是

古代立国的重器,相传大禹铸九鼎,以象征天下九州,臵于王宫之前。上

文所说的?岑鼎?,看来是鲁国的镇国之宝。?问鼎?意为纂夺权力,现也比

喻希望在体育等赛事中夺冠。成语?一言九鼎?,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

用。成语?大名鼎鼎?,意为名气很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以 ②破③全④

2、翻译:①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②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3、上文有两个?信?,请分别加以解释:①?齐侯不信?中的?信?,解

释为 ; ②?信者亦臣之国?中的?信?,解释为 4、理解:在要不要献岑鼎

这个问题上,柳季为什么感到为难?

27、杨万里与?诚斋?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忘掉,

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浚勉以正心诚

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5

【注释】①吉州:古州名,今江西境内。②绍兴:宋高宗年号。③司

忘掉:职官名称,负责钱粮税收。④丞:县令的属官。⑤张浚:南宋重臣,

力主抗金。

【文化常识】杨万里。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号?诚斋?。曾任秘书

监(负责图书图书著作等事)。主张抗金。他的诗与范大成、陆游齐名,

构思精巧,语言通俗,自成一家,在当时称为?杨诚斋体?。一生作诗两万

多首传世者仅为一部分。亦能文,有《诚斋集》留世。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谪 ②名

2、翻译:①杜门谢客 ②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

28、和氏璧

楚人卞和,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

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

璞而献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

或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

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

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为石,忠贞之士而视为诳。?王

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宝玉也,遂命名为?和氏璧?。 【注释】①玉人:

雕琢玉器的工匠。②薨:古代诸侯王死叫?薨?。③剖开。

【文化常识】古代的酷刑。卞和献宝玉,竟无端地被楚王处于刖刑。?

刖?即砍掉足,战国时的大军事家孙膑,因庞涓妒忌,被处以膑刑,即去

掉膝盖骨。封建社会的刑罚是极其残酷的,除了?刖?、?膑?外,还有黥刑

(脸上刺字)、凌迟(割肉而死)、大劈(砍头)及五马分尸等不下数十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璞②奉③相④诸⑤泣⑥夫

2、翻译:①王以和为诳 ②子奚哭之悲也?3、这珍贵的玉璧为什么

命名为?和氏璧??

29、幽王击鼓

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臵鼓其上,远近

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

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

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

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注释】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

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③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④骊

山:今陕西临潼东。

【扩展】?幽王?及其他。周朝分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周幽王是西周

的末代君主。姓姬,名宫涅,因为生前昏庸,死后被谥为?幽?,故称周幽

王。古代君主死后,都要根据他生前的业绩行事、品德好恶给他一个谥号。

如周朝开国君主姬昌,治国有功,故谥为?文?,也称周文王。又姬发,因

灭商朝,武功卓著,故谥为?武?,世称周武王。又,隋朝杨坚,因生前残

酷暴虐又阴险,故死后谥为?炀?,世称隋炀帝。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 ②尝 ③乃

2、选择:?即戎寇至?中的?即?,解释为①如果 ②立刻 ③靠近 ④不

3、翻译:①因数击鼓;②为天下笑 4、理解:周幽王的过错是(五)

品性

30、许生端方

道光间,姑苏渡僧桥畔,泊一县试舟。书生姓许,年方二十,风度翩

翩,多才,生平端方无戏言,有古贤士之风。三更,见岸畔火焰耀天,锣

声人声轰然惊心,知店肆失火。许生颇为叹息。方瞻仰见,见楼窗中跃下

一少女,肌肤洁白,身未著寸缕,落于船头,几被女惊落河中,许正色曰:?

姑娘受惊矣。?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解缙敏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本文发布于:2024-10-13 02:47: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287588274653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皇帝   翻译   作为   思考   不能   朝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