谙、曈、浥这些字你会读吗?用这10首耳熟能详的诗来测一测!

阅读: 评论:0

2024年10月13日发(作者:)

谙、曈、浥这些字你会读吗?用这10首耳熟能详的诗来测一测!

谙、曈、浥这些字你会读吗?用这10

首耳熟能详的诗来测一测!

谙、曈、浥、茱、萸、鳜、箬、泗、喑、曲(qū? qǔ?)、苔(tái ?

tāi?)、重(zhòng ? chóng?)这些字,你都认识吗,怎么读呢?它们在

诗歌里又是怎样发音呢?来瞧瞧这10首耳熟能详的诗,看看这些字到底该

怎么读。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字音解析:

曲:音qū,表示弯曲,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

山寺后禅院》);“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卢照邻《曲池荷》);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

见》)。

“曲”字读qǔ 时,表示曲子、歌曲,如“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

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诗意解析: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所写。这首诗简单平实,笔调清新自

然,抓住对象(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真切、传神。尤其是开

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那种动态感表现得淋漓

尽致。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白描手法,简单地勾勒出一幅可爱的“白鹅戏

水”的动态画面。

2《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字音解析:

谙:音ān,熟悉、明白之意。在这首词里,指作者曾经很熟悉江南的

风景。“谙”在古诗词中用得不多,较著名的还有“明月不谙离恨苦,斜

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经事还谙事,

阅人如阅川”(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

尝”(王建《新嫁娘词》)等。

词意解析:

在这首词中,白居易只用十几个字便准确生动地概括了江南春景。他

从朝阳、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用烘染、映衬的手法勾勒出美轮

美奂的江南美景,使得整篇文词色彩绚丽,层次丰富。此词写江南春色,

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贴切又圆活的“好”字,不仅摄尽江南春色的种

种佳处,而且概括出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

3《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字音解析:

曈:音tóng,曈字常用的词组只有两个,一是曈曈,指日出时光亮而

温暖的样子;二是曈昽,形容太阳初升由暗而明。如“其致也,情曈昽而

弥鲜,物昭晰而互进”(陆机《文赋》);“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

下一刻”(白居易《短歌行》);“晓日曈昽。愁见凝酥暖渐融”(贺铸

《减字木兰花》)等。

诗意解析:

“爆竹”指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

放鞭炮。“屠苏”是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

浸泡的酒,用来驱邪避瘟疫,延年益寿。“桃”指桃符,古代一种风俗,

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在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

门旁,用来辟邪。

本诗是典型的借物言志诗。王安石不仅是诗人,还是著名的政治家、

改革家。这首诗表面上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的动人景象,实际上抒

发了作者期待政治革新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紧扣题目,

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同时以景明志,意味深长,既形象地描绘了新

的一年万象更新的景象,又展现出作者对改革前景的乐观与自信。

4《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字音解析:

浥:音yì,意为沾湿。古诗词中用到“浥”字的还有“春如旧,人空

瘦,泪痕红浥鲛绡透”(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露浥荷花气,风

散柳园秋”(韦应物《陪王卿郎中游南池》)等。

诗意解析:

这首饯别诗前两句写了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为送别创造了一个

愁郁的氛围。后两句借用诗人脱口而出的劝酒辞,饱含临别时依依不舍之

意及对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全诗情感真挚,可歌可咏,体现了真切

的惜别之情。

5《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字音解析:

柴:此处读作zhài,同“寨”,栅栏之意。鹿柴为地名。

苔:音tái,指苔藓类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读作tāi时,作舌

苔一词。最著名的包含的“苔”字的诗要数清代袁枚的《苔》:“白日不

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此外还有“百亩中庭半

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王安石《浣溪沙·百亩中庭

半是苔》)。

诗意解析: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巧妙结合的

特征。“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一句,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只

能听见局部的人声,烘托出万籁俱寂的意境。后两句利用强烈的对比手

法,突出一小片日影和大片幽暗深林所构成的强烈反差,使得夕阳西下的

山景更显出幽冷空寂的色彩。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字音解析:

茱萸:音zhū yú,是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会插戴茱萸,据说可

以避邪,如“手种茱萸旧井傍,几回春露又秋霜”(武元衡《长安贼中寄

题江南所居茱萸树》);“山阴柳家女,九日采茱萸”(万楚《茱萸

女》);“茱萸生狭斜,结子复衔花”(萧纲《茱萸女》)。

诗意解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采用了艺术创作的“直接法”,表达了诗人对亲人

的思念和自己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受。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最后一句“遍插

茱萸少一人”,以乡人之视角,表现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的遗

憾,角度新颖,满怀深情。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

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

素,但却情真意切,耐人寻味。

7《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字音解析:

鳜:音guì,鳜鱼是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箬:音ruò,

箬笠指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蓑:音suō,蓑衣指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

衣。

诗意解析:

这首词描写了秀美的水乡风光和恬静的渔人生活。前两句描写自然风

光,色泽鲜明但又柔和。后两句由写景转而写人,描写了一位欣赏春光,

心情愉悦的渔夫。词中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一幅气氛宁静但又蕴

含活力的烟雨图。整首词语言清新淡雅,意境悠然脱俗,寄托了作者追求

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8《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字音解析:

泗:音sì,泗水是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诗意解析:

这是一首蕴含哲理的咏春诗。诗的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及观赏春景

的美好印象。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东风的神奇与万紫千红、百花争艳

的景象,颇为凝练传神。然而,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游春观感,实际上,

诗人将儒学圣王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深含哲理,手法极

为巧妙高明。

9《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字音解析:

重:音zhòng,“花重”即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诗意解析:

这是杜甫在成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两句写春雨适时而降,

用一个“知”字把雨拟人化,写得活灵活现。三、四句写雨的“发生”,

道出了雨“潜”“润”“细”的特点。五、六两句写夜雨“黑”“明”相

衬的美丽景象,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最后两句用细腻的笔法,紧扣“喜”

字,写出雨后清晨以及成都的迷人景象。全诗情感真切入微,描写细腻动

人,抒发诗人对春夜细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0《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字音解析:

喑:音yīn,意为哑,沉默不语。“喑”字在清代及近代的诗中出现

较多,如“文高万士喑无声,德盛千豪书可秃”(姚鼐《朱石君中丞视赈

淮上途中见示长句次韵二首 其一》);“神龙睡任群鱼泣,病骥喑看万马

喧”(丘逢甲《次韵再答宾南,兼寄陈伯严 其一》)。

诗意解析:

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头两句写出了死气沉沉

的现实社会。后两句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指明中国想要有作为、有希望,

必须破格荐用人才。全诗语言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自上而下的变

革。

这十首诗虽然都是广为流传之作,但诗中字句的读音却需要特别注

意。

谙、曈、浥这些字你会读吗?用这10首耳熟能详的诗来测一测!

本文发布于:2024-10-13 03:51: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287626614653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江南   作者   描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