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及内容

阅读: 评论:0

2024年10月13日发(作者:)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及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说明: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

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

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

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

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

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

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

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

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

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

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

“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

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习本组课

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

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

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

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与本册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

中,与本单元大自然专题相关的课文有《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

1

《雨儿在歌唱》、《雾之美》、《古诗两首》《一碗水》、《我和企鹅》、《小

城三月》、《梅雨潭》、《日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第一课、第三课(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和两首古诗。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

词语,积累一些成语、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及课外书中一些描写大自然

和春天的语句。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4、积累一些量词并会正确使用。

5、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

6、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和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

7、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

对家乡的热爱。

8、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9、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

想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课时安排:11——13课时

1、燕子

学习目标:

2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

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

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

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

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词的正确运用及课文最后一段比喻句的妙

用。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会认9个生字,会正确认读22个新词,会写“燕、聚、尖”

4个生字,正确书写“燕子、乌黑、轻快、翅膀、剪刀、尾巴、

活泼、机灵、微风、赶集、聚拢、光彩夺目、增添、生机”

等词语。

2、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

的景象。

3、 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一、二段和生字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

重点词、句、段体会和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细致地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前预习:

1、自己观察燕子的图画,描写一段小燕子的外形的话。

2、看着课文插图描写景物。

3、看字帖将本课生字写正确,注意汉字的结构。

(将字书写在方格纸中,写一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燕子,看教师示范书写“燕”提醒易写错的地方。

注意书写笔顺。

2、这一单元的主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是一篇写春天景物

的文章。春天有很多的美景,而作者郑振铎抓住了春天中的燕子来表

达自己对春天对燕子的赞美之情。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

指名学生朗读词语,正音

出示生字、词语的书写情况,从正确率、结构上进行分析,着重

分析易错的字和结构出现问题的字词:聚 增添 演奏 赞歌

读字帖:每个字写一遍

4

2、指名分段正确朗读,而后同桌互读,注意长句子朗读时的正

确断句

三、理清文章的写法

1、在描写大自然的春天景物中重点写了“燕子”这一代表春天

景物特征的事物。

2、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外形特点、在春天从南方赶来、飞

行、停歇)

四、近观燕子,抓住特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找出学生写燕子外形的段落,说说各写了什么,进行评议。

2、对比填词练习(可以用书中的词语,也可以用其他的词语)

一( )羽毛 一( )翅膀 一( )尾巴 一( )

燕子

( )的羽毛 ( )的翅膀 ( ) 的尾巴 ( )

的燕子

( 所填词语中理解“俊俏”的意思)

3、设疑:仅从羽毛、翅膀、尾巴凑成的燕子是一只完整的燕子

吗?

4、引思:为什么作者只写这三部分呢?是他观察不仔细吗?

5、交流: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教师紧紧围绕燕子的特点,相

机进行点拨。(再次点一点象形字:燕,因为作者抓住了燕子的特点

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最能体现燕子的特点,而燕子的头、爪

子等和其他鸟类都差不多,不能体现燕子的特点,可以略去不写)

5

6、小结:这告诉我们抓住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来写。

7、朗读:那么,为了突出燕子的特点,该怎么读好呢?(学生

可以读,也可以进行背诵)

8.课外用这样的写法仿写一种动物。

五、欣赏春光,感受生机(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学生所描写的看图写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

( )的春天

预设:光彩夺目的春天

理解词语意思:颜色鲜艳耀眼

又从哪里看看出春天的光彩夺目呢?

哪些景物给你的印象最深?

2、重点长句子教学:微风吹拂着……(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

出:柔、嫩、多、爱)

3、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理解赶集,如学生对赶集较理解,

就让学生说,如不理解,出示“赶集图”,让学生说说赶集给自己的

印象(人多、急切、热闹、惟恐落后),再让学生想象花、草、树都

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情景。

出示练习题:句子: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形成了

光彩夺目的春天。

这句话描写了 、 、 等事物。这些事物很平常,

可是加了 、 、

这些与“光彩夺目”相对应的词,使得句子一下子生动起来

6

了。“像赶集似的聚拢来”采用了 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 。

(见课堂作业本)

4、引读:这是一个——光彩夺目的春天

5、理解燕子的“赶”

在这样的春天,小燕子也来了,它是怎样来的?(赶)“赶”可

以换成什么词?为什么不用“飞”,而用“赶”呢?

6、小结:生机勃勃的春天,有了小燕子的情况的影子、动听的

叫声,就更有生机了。

五、指导学生书写:燕、聚、增(重点指导3个字容易错的部分),

各写3个

完成作业本:第3题,第5题的第一小题,背诵课文1、2

自然段

教学附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

法,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

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7

教学难点:生字“圈、演、赞”等难字的正确书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2、

生字词语的复习

背诵一、二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2、

自由学文,感悟燕子的“飞行美”

燕子的飞行有什么特点?(轻快灵活)画出最能表现这个

特点的词语,读一读。

3、 课件出示填空,(掠、一转眼、横掠、沾、偶尔),说说自

己的理解。

4、

5、

抓住这些词,指名学生读出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灵巧。

由“有的……有的……”引导学生想象说话:还有些燕子

是怎么飞的?它们又飞到了哪些地方?接着书中的句子练习

说话。

6、 朗读或背诵这一段

三、静态之美,细细享受(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

2、

学生闭眼,听老师读课文

交流:在刚才的朗读中,你看到了什么?(几只燕子、几

痕细线)

3、

说说对几痕的理解与体会。(细、淡)

8

4、这段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五线谱”、“音符”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觉得他们像吗?为

什么?

4、 想象:有些燕子落在第一线,有些落在第二线……就像不

同的音符落在表示不同音高的五线谱上,这些燕子一动起来,

就好像钢琴家在演奏一曲美妙的曲子。你猜它们会唱些什么

呢?

5、

6、

现在它们没动,所以说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和上面一幅图相比,你觉得这是一幅比较( )的画面。

指导学生朗读。

四、指导学习生字

1、

2、

3、

自由读读生字,说说它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圈、演、赞”等字的正确书写,教师范写

学生练习书写

五、佳句积累,妙笔生花

下面的两道题,你可以自选一题,看看自己能挑战几颗星。

1、 课文的语言很美,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并且有感情

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它长什么样?请你模仿燕子外形的

写法,抓住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特点,模仿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

段话。

教学附记:

9

2、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

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

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会认两个生字,会写5个汉字,能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意

思,会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

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咏柳》,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并会正确书写

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

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正确书写5个汉字,熟读、背诵课文。

10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一、二句的诗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很多有关春天的古诗,你还记得哪一首?

(学生出示收集的古诗)

2、导入新课:唐朝著名的诗人贺知章又是怎样来写春天的呢?

他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呢?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咏:歌颂、赞美,那么咏柳是什么

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

柳树,赞美柳树)

7、教师小结:在流传于世的许多名言佳句中,柳树常常被作为

吟咏的对象,成为诗人抒发情怀的一种寄托。而此时,贺知章也正是

在借咏柳而咏春呢!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全班齐背古诗,注意每个字的字音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赏词吟咏,读懂古诗

1.指导第一、二句。

11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

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

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

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

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

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

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

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

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

子。

诗句把 比作 ,从前两句对 的赞美,引出对

的赞美。

12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

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裁”字注意笔顺,是半包围结构,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

一捺改成了一点。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

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

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

右边是女字旁。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七、布置作业:背熟古诗并正确默写。

教学附记:

1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2、

3、

会认、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理解“万紫千红”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

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揭示课题

1、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春天里,除了我们所看到的柳树,还看到了什么?你能用

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引出诗题。

3、介绍作者:(板书:朱熹),南宋著名的的哲学家、文学家、

教育家。他酷爱读书,才学渊博,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过渡:古人眼里的春天是怎样的?请大家自由读诗歌,反复

多读几遍,把诗句的字音念准,句子读顺。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前鼻音— “滨”, 平

舌音——泗、

14

3、指名读诗,通过评价强调诗歌的节奏特点。

4、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第一句: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流

域去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有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

眼帘。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

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

新”)

“胜日”即 ,“滨” 即 。

第二句:人们平常都知道有春天,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万

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

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如果你是一位游客,在晴朗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春景,

想一想你会看到什么?“万紫千红”在你眼前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东风” 即 ,“万紫千红”是形容 的

景色。

2、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师:当诗人漫步在水边,沐浴在春风里,陶醉在万紫千红的春色

15

当中,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1)指名读,师生评议。

(2)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

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

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

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

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练习背诵,评价感悟

师:朱熹曾经提出读书背诵的要求。他说,背诵“须要读地字字

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同学们

能做到吗?(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评价:评价标准:正确、流

利、有感情)

五、指导写字

1、提醒学生在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

要丢掉一点。

2、学生练习书写

六、课外拓展

16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描写春天的

古诗:咏柳、鸟鸣涧、江南春、长歌行、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滁州

西涧)

七、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教学附记:

3、荷花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

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

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感受语言的美,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7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4自然段,描写我自己幻想变成荷花的情景。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荷花、荷叶在文字、图片资料,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会认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词语。

学习课文2、3自然段,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

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

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2、3自然段。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

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荷花、荷叶在文字、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设境激趣,激活语感

同学们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

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千姿百态)

2、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

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不仅是因为荷花的美丽与清香,还

因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你们想看看这样

18

的荷花吗?

3、课件播放荷花的精美图片

4、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

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5、师: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

一点的?(迫不及待、津津有味、仔仔细细地、如痴如醉、有滋有

味……)

二、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你觉得他写的荷花怎么样?哪些地方

写出了荷花的美呢?请你们自己读课文,把你觉得荷花美的句子画下

来。再读一读,读出荷花的美。(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荷花美的句

子,练习朗读)

2、学生交流朗读。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悟

1、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读读课文2、3自然段,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一

下,这句子美在哪儿?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从挨挨挤挤这个词

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形容荷叶长得生机勃勃)

这句话中描写荷叶数量多的词是( )、( ),描写荷叶颜色和

形状的词分别是( )、( )。

19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

②“白荷花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特别好?“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露、钻、长、伸、穿)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冒”字,你觉得白荷花

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样长出来才叫“冒”?

(“冒”字让我们看出了荷花的急切、激动、争先恐后、迫不及待、

心花怒放)

看课件中的白荷花,白荷花仿佛想说些什么?仿佛又想做些什么?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

③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

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形容花骨

朵马上要绽放了)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

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

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

地冒出来。

再看课件: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动人的荷

花?按这样的句式说:荷

花 。

2)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同学们荷花池中的白荷花会有

哪些不同的姿势呢?

20

②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

些姿势?你能用有的……仿佛……说说吗?(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③师:哇!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

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

不起!

想象一下这幅活的画是怎样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④师: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

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

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

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

四、指导书写:学写5个生字(前面5个)

挨”读一声,注意和“挨”(读二声)在意义上的区别;“莲蓬”的“蓬”

读轻声。3个草字头的字,注意书写的结构。

五、作业:

背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附记:

21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4、5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

大自然的感情。

2、正确读写7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学写7个生字,学习课文4、5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会课文中作者把自己想象成荷花的情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指名学生背诵二、三自然段

2、面对这么美的荷花,你最想干什么?

二、学习4、5自然段

1、这一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灵去看、去听、

去感受荷花的世界吧!

学生轻轻闭上眼睛,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音乐声

中自由想象。

2、师:你们看到了吗?听到了吗?都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如

果你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学生自由交

22

谈)

3、齐读第四自然段

4、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

出示句子: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我”把自己也当成了一朵荷花是因

为 。

5、齐读第五自然段。

6、这么美的画卷,这么美的文字我们真应该把它记下来!(指导学生

背诵课文)

三、总结全文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

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

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

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欣赏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再一次品味

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生字的书写

1、帮助学生分析字型:裳和常、蜻和晴。注意分辨、记忆字形,比

如,裳与衣服有关,下边是衣字;蜻与虫子有关,左边是虫字旁;蹈

与用脚跳舞有关,左边是足字旁。写的时候注意字的笔画和书写顺序,

注意“蹈”的第十四笔,“拂”的第四笔。

23

2、学生练习书写

3、交流讲评

六、作业:(任选一项完成)

1、画一幅荷花图

2、写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或一段话

3、深情地颂读、背诵课文

教学附记:

4、珍珠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

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24

一、欣赏图片,激发情趣

1、同学们,你喜欢泉水吗?看——(课件出示)你能用一些好

词来形容它吗?从地底下下冒出来的水称为泉(板书:泉)我国有许

多神奇的泉水,西藏的羊八井热泉附近雪山连绵起伏,银光闪闪,泉

中沸水翻滚,热气升腾;杭州虎跑泉泉水甘甜,又有神奇的传说而闻

名天下。在作者的家乡也有一眼泉水,家乡人称之为珍珠泉。(板书:

珍珠泉)

2、见过珍珠吗?珍珠什么样?(圆润的、晶亮、绚丽多彩、珍贵)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3、家乡人为何称它为珍珠泉?让我们去欣赏珍珠泉的倩影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反馈。

1、自读课文,碰到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并随机画下难读的词语。

2、快速默读,标上自然段序号,思考并交流: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段交代了珍珠泉的位置,第

( )段描写了泉水四周的景物和泉水的特点,第( )段写潭底

冒出的水泡,第( )段直接表达了“我”对家乡珍珠泉的喜爱赞

美之情。

3、再读课文,你觉得作者笔下的珍珠泉带给你怎样的感觉?有什

么特点?

预设:美丽的、彩色的、又清又绿的、快乐的、顽皮的、充满活

力的……

三、研读感受珍珠泉的美

25

1、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珍珠泉的 ,请你再细读课文,

划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用句式来说一说。

2、学生交流:

句子1:“水是那样……染过似的”

泉水绿得像一块翡翠,而且清澈见底。

句子比较:读一读有什么不同?(文中的句子更加生动、更

加具体)

请你们美美地读一读。背一背积累。

小结:如此清澈的泉水犹如镶嵌在山涧的一颗珍珠,家乡人

因此称它为“珍珠泉”

句子2:“最有趣……消失了。”

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水泡的有趣?

“一嘟噜一嘟噜”把泉水声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来了。

在作者眼里,这些水泡还仅仅是水泡吗?(不,是一群活泼

可爱的孩子 )

从“摇晃着、绽开、扑哧一笑”一系列的动词中让我们感受到

了。

多么可爱的水泡!多么天真的孩子!谁愿意来读一读。(抽个

别学生读---小组比赛读)

想看看那水泡冒上来的样子吗?(多媒体出现水泡冒上来的

动画)

多么富有生命力的调皮的小水泡呀!让我们一起读。

26

小结:从你们的朗读中让我感受到了家乡人对泉水的喜爱之

情,正是因为水泡晶莹、圆润,多么像一颗颗珍珠,家乡人因此它为

“珍珠泉”。

句子:“水面……珍珠”

多美的水泡呀!请你细细地读一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

么?

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是呀,是阳光的照射使水泡色彩斑斓,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

受,家乡人称它为“珍珠泉”真是名副其实呀!怪不得作者要赞叹道:

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感受珍珠泉的珍贵

称它为珍珠泉,因为它的水泡晶莹透亮、五彩缤纷像珍珠一样,

从哪里也可以看出她像珍珠那样珍贵呢?读4、5自然段

(珍珠泉永不干涸、给家乡人作出了贡献)

小结:是珍珠泉给家乡人带来了希望,我也要像珍珠泉那样为家

乡作出贡献。

讨论:(1)、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五、迁移感受自己家乡的美

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

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

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

27

家乡吗?我们的家乡杭州变得越来越美,西湖也是镶嵌在市中心的一

颗明珠,让我们一起欣赏。

能用上“西湖的水是( ),( )。”来说话吗?

教学附记: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

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

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28

教学重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积累一些好词

佳句。

教学难点: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理解读读背背中成语的意思。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

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

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介绍家乡景物时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

的热爱。

教学难点:说清家乡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事先收集家乡景物的图片,观察家乡景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

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

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

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29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

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1、四人一组,进行口头交流,说说家乡的美景是什么,美在何

处,她有什么特点。每个人都要发言,如果说得不流利,可以先写出

提纲,拿出照片,边看边说。

2、互相补充,丰富内容

要求另三个人都要对交流者的景物描写进行补充,内容有:(1)

帮助交流者补充一些漏写的景物;(2)帮助交流者修改有关描写的

句子或者词语;(3)给交流者提出一些观察或描写上的问题,让其

自己修改;(4)在别人交流时得到启发后进行补充修改,这样可以

丰富自己的交流内容。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将各组推荐出来的最优秀的代表和最优秀的交流作品,进行全班

性的交流展示,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交流时尽可能避免照本宣读

2、对交流的作品和同学进行评比,内容可以多种多样。

3、对在评比中获胜的同学的作品,张贴出来,让全班同学进行

修改。

五、教师小结、讲评

30

六、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教学附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抓住特点描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观察自己所要

描写的景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

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

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

31

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

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

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指导习作

1、

2、

3、

说说自己准备写家乡何处的景物,写它的哪些特点?

小组内同学相互介绍

全班交流,提出自己觉得困惑的地方。

三、学生自由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四、修改习作

1、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

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

自己的想象。

2、修改习作

3、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五、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32

教学附记:

第 三 课 时

学习目标: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

成的词语。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点:发现一些词语组成的特点,会正确使用量词,积累一

些好词。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33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是相反的。组成一个词语后意

思有了改变。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

的词语。

上下 左右 正误 天地 升降 好坏 内外 多少 大小

日月 旱涝 阴晴 首尾 进出 开关 表里 深浅 长短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3)还可以填哪些量词?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初步认识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

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34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5)背诵

(6)扩充:含苞待放 万紫千红 花团锦簇 枝繁叶茂

教学附记:

绿草如茵

碧波万顷

婀娜多姿

湖光山色

平静如镜

风平浪静

泉水丁冬

怪石嶙峋

35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及内容

本文发布于:2024-10-13 03:5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287628204654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荷花   景物   学生   课文   特点   教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网站地图1 网站地图2 网站地图3 网站地图4 网站地图5 网站地图6 网站地图7 网站地图8 网站地图9 网站地图10 网站地图11 网站地图12 网站地图13 网站地图14 网站地图15 网站地图16 网站地图17 网站地图18 网站地图19 网站地图20 网站地图21 网站地图22/a> 网站地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