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发(作者:)

语文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文言文阅读。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
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③。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
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④于东海。
注释:①发鸠之山:山名。郭璞注曰在上党郡长子县。今属山西省。 ②柘
(zhè)木:常绿灌木,叶可饲蚕。③自詨(xiào):自叫其名。詨,叫。④堙
(yīn):堵塞。
[1]本文与《夸父逐日》一同选自《________》,是一篇神话传说。
[2]请指出下列“其”字的用法。
(1)其上多柘木。(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状如乌。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4]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精卫为什么要填海?这则神话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说,“精卫”是永远也无法填平东海的,“夸父”也无法赶上太阳,
你怎么看?请结合生活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1 / 8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
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
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释)经年:一年左右 土寇:土匪 角:战斗 洫:沟渠 甫:刚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自谓可将十万(_____) 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______) 人几为鱼
(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言文阅读。
李惠断案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少时,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
①背之物。惠②问众人日:“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众人咸无答者。惠令人
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
而就罪。
(注释)①藉(jiè):垫,衬。②惠:即李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同释重担息树阴____ ②置羊皮____
③使争者视之____ ④负薪者____
[2]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负薪者(……的人) B.以杖击(用) C.各言藉背之物(的) D.使争者
视之(盐)
[4]李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羊皮的主人?(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理解。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
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
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好书画 ________ (2)一日曝书画 ________
(3)处士笑而然之 ________ (4)古人云 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充的省略成分有误的是(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杜处士)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2 / 8
[3]在解释正确的句子后打“√”。
(1)“所宝以百数”意思是“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 )
(2)“今乃掉尾而斗”意思是“今天调换了尾巴打斗”。 ( )
(3)“处士笑而然之”意思是“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对”。 ( )
[4]文中牧童和处士“笑”的方式不一样,请找出来写在下面,想一想:这
“笑”体现了两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牧童: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士: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蕴含了什么道理?请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昪,字正伦,徐州人也。世本微贱,父荣,遇唐末之乱,不知其所终。
昪少孤,流寓濠、泗间,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状貌,养以为子。而杨氏
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温,乃冒姓徐氏,名知诰。
昪事徐温甚孝谨,温尝骂其诸子不如昪,诸子颇不能容,而知训尤甚,尝
召昪饮酒,伏剑士欲害之,行酒吏刁彦能觉之,酒至昪,以手爪掐之,昪悟起
走,乃免。后昪自润州入觐,知训与饮于山光寺,又欲害之,徐知谏以其谋告
昪,昪起遁去。知训以剑授刁彦能,使追杀之,及于中途而还,绐以不及,由
是得免。后昪贵,以彦能为抚州节度使。
知训之用事也,尝凌弱杨氏而骄侮诸将,遂以见杀。及昪秉政,欲收人
心,乃宽刑法、推恩信,起延宾亭以待四方之士,士有羁旅于吴者,皆齿用
之。尝阴使人察视民间有婚丧匮乏者,往往赒给之。
盛暑未尝张盖、操扇,左右进盖,必却之,曰:“士众尚多暴露,我何用
此?”以故温虽遥秉大政,而吴人颇已归昪。
武义元年,拜左仆射,参知政事。温行军司马徐玠数劝温以己子代昪,温
遣子知询入广陵,谋代昪秉政。会温病卒,知询奔还金陵,玠反为昪谋,诬知
询以罪,以知询为右统军。
昪照鉴见白须,顾其吏周宗叹曰:“功业已就,而吾老矣,奈何?”宗知
其意,驰诣广陵见宋齐丘,谋禅代。齐丘以为未可,请斩宗以谢吴人,昪黜宗
为池州刺史。
五年,昪封齐王。已而闽、越诸国皆遣使劝进,昪谓人望已归。天祚三
年,建齐国,以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
徐氏诸子请昪复姓,昪谦抑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议百官,百官皆请,然后
复姓李氏,改名曰昪。
七年,昪卒,年五十六,谥曰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陵曰永陵。
子景立。
(选自《新五代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奇其状貌 奇:认为……奇特
B.伏剑士欲害之 伏:倒下
C.绐以不及 及:赶得上,追得上
D.请斩宗以谢吴人 谢:谢罪
[2]下列“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杨氏诸子不能容
3 / 8
B.及于中途而还
C.而吴人颇已归昪
D.而吾老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知训之用事也,尝凌弱杨氏而骄侮诸将,遂以见杀。
______________
(2) 尝阴使人察视民间有婚丧匮乏者,往往赒给之。
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李昪为什么能够建立齐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
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
此,不亦惑乎!
(注释)①自——从。 ②坠——掉落。 ③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
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__
③遽____________ ④求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理解。
父子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
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
“汝姑持肉回陪客,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冯梦龙《广笑府》
(译文)有父子俩,性格刚烈,不肯让人。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
子入城买肉。儿子提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正巧一个人迎面走来,两人不肯
相让,横眉竖眼,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父亲见儿子这么
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看到这种情景,就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
回去陪客人饮酒,让我跟他在这里对站着!”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遣子入城市肉(________)(________) 谓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8
值一人对面而来(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汝姑持肉回陪客饮,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言文阅读。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
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1]解释加点词语。
曝书画___________ 谬矣______________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只断一处)
力 在 角 尾 搐 入 两 股 间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①,而止之食②。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
公而食。”故人至暮③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④,故人来,
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⑤者,恐⑥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
军欤⑦?欲服三军,非信⑧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故人:老朋友。
②止之食:留客人吃饭。
③幕:夜晚。
④令:派、使、让。求:寻找。
⑤俟(sì):等待。
⑥恐:恐怕,担心。
⑦服:使……信服。欤(yú):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呢。
⑧信:信用,诚信。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昔吴起出遇故人。
__________________
(2)待公而食。
__________________
(3)起之不食以俟者。
_________________
(4)其为信若此若。
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起不食待之。
5 / 8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遂依而截之。
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
(2)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吴起在为人处世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点是什
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①而颦②其里③,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
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④妻子而去⑤之走。彼知颦美
⑥,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①病心:心口痛。②颦:皱眉头。③里:乡里。④挈(qiè):带
领。⑤去:躲开,避开。⑥颦美:皱着眉头美。
[1]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漂亮) B.坚闭门而不出(牢牢地)
C.挈妻子而去之走(跑) D.彼知颦美(她,指丑人)
[2]东施也捂着心口在村中走是因为___________。
[3]“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她)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B.你知道西施很美,却不知道西施为什么美。
C.你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这么美。
[4]东施效颦之丑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出来?请用“ ”标出来。作者在这里
运用了 (A.正面描写 B.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
[5]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②其耒(lěi)③
而守株,冀④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
注释:①株:树桩。 ②释:放下 ③耒(lěi):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
具。 ④冀:希望。
[1]结合上下文和注释,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1)兔走触株。(a.离开;b.跑) (2)因释其来而守株。(a.于是;
b.因为)
[2]下面与“折颈而死”的“而”意思相同的是( )
A.因释其耒而守株 B.而身为宋国笑
[3]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6 /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王戎中不取道旁李》,完成习题。
王戎中不取道旁李
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④甲,诸儿竞走⑤
四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信然。
[注释]
①王戎:琅伢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
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②尝:曾经。③诸:一些,这些。④折枝:压
弯枝条。⑤竞走:争着跑过去。
[1]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 )
A.王戎/不取/道旁李 B.尝/与诸小儿/游
C.诸儿/竞走/取之 D.树在道/边而多子
[2]“取之,信然”的意思是( )
A.王戎果然是守信用的。 B.一定要把李子摘下来。
C.把李子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3]多读两遍,想想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再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文言文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长百兽,今子食
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
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百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
以为畏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虎求百兽而食之____________________
敢不走乎__________________
故遂与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划线句子。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这个故事衍化出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小古文阅读。
______________
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正在欢饮
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什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
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
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
‘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
7 / 8
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尫羸,还要
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
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
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
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
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
他打出天门去了。
(本文选自《西游记》,选入时有改动)
[1]此段选自《西游记》里的哪个故事?请在文中横线上写上题目。
[2]读一读横线的句子,理解句意后加合适的标点。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句:
“未入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孙悟空被封的官名是___________,他原本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听
了众仙的话后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知真相后,孙
悟空觉得________。
[5]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孙悟空的个性特点是( )
A.桀骜不驯 B.活泼乐观 C.忠心耿耿 D.嫉恶如仇
8 / 8
本文发布于:2024-10-13 03:56: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4u4v.net/it/17287629734654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